2025年冰雪产业研究报告:万亿市场空间与多业态发展机遇

冰雪产业研究:政策引领、赛事驱动,旅游及本土零售有望受益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德邦证券于2025年2月5日发布的报告《冰雪产业研究:政策引领、赛事驱动,旅游及本土零售有望受益》,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冰雪产业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上游的冰雪场地建设到下游的冰雪旅游消费,整个产业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将从冰雪产业的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以及产业链发展机遇等角度,深入分析这一新兴产业的潜力与挑战。

关键词:冰雪产业、冬奥会、市场规模、产业链、冰雪旅游、消费升级、政策支持

一、冰雪产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冰雪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但真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是在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之后。冬奥会不仅提升了冰雪运动的社会认知度,还带动了冰雪旅游、冰雪培训、冰雪装备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发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迅速扩张到2023年的8900亿元,复合增速达到16%。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

冰雪产业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多方面的推动。首先,政策支持是关键因素。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旨在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和产业发展。例如,2024年11月发布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5万亿元。其次,赛事驱动也是重要推动力。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后续赛事如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和2028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持续提升了冰雪运动的社会热度。

在产业链方面,冰雪产业涵盖了从上游的冰雪场地建设、设备制造到中游的赛事组织、运动培训,再到下游的冰雪旅游、酒店餐饮等多个环节。上游产业中,冰雪场地建设成本高昂,但自然冰雪景区和人造场地的供给不断增加。例如,仿真冰场和模拟滑雪机的出现,降低了场地建设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中游产业则以赛事组织和运动培训为主,具有轻资产、高运营成本的特点。下游产业则以冰雪旅游为核心,包括OTA平台、旅行社、酒店餐饮等,主要受益于冰雪场地周边的消费行为。

从区域分布来看,冰雪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北方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成为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核心区域。例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的冰雪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而南方地区则通过建设室内滑雪场和仿真冰场,逐渐拓展冰雪运动的市场空间。以2023-2024年冰雪季为例,全国冰雪旅游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元,占冰雪产业总规模的59%。冰雪旅游人次也从2016-2017年的1.7亿人次增长到2023-2024年的4.3亿人次,复合增速达14.19%。

二、冰雪产业未来趋势与市场空间

展望未来,冰雪产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广阔。首先,政策的持续支持将继续推动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的规划,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冰雪产业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次,冰雪运动的普及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尽管中国冰雪运动的参与率仅为1%,但随着“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推进,冰雪运动的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例如,2023年国内滑雪人次达到2308万人次,复合增速位居全球前列,但与美国、奥地利等冰雪强国相比,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冰雪产业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上游的冰雪场地建设和设备制造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中游的赛事组织和运动培训将更加专业化和市场化,为冰雪运动的普及提供有力支持。下游的冰雪旅游市场则将通过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消费者。例如,长白山、哈尔滨等冰雪旅游胜地,凭借其独特的冰雪资源和完善的旅游设施,成为国内冰雪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冰雪产业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冰雪产业将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冰雪体验。例如,一些滑雪场已经开始引入智能滑雪设备和虚拟滑雪课程,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感,还降低了参与门槛。此外,冰雪产业还将与文化、教育、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生态。

三、产业链发展机遇与竞争格局

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上游的冰雪场地建设与设备制造领域,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例如,中国已经形成了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涵盖了从个人装备到场地设备的全产业链。2023年,冰雪装备器材市场规模达到220亿元,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300家增长到900家左右。

中游的赛事组织和运动培训领域,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赛事数量不断增加,赛事规模不断扩大。例如,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已经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参与人次从1000万增长到1.8亿。此外,冰雪运动培训市场也迎来了快速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72.2亿元,并呈现递增态势。

下游的冰雪旅游市场则是冰雪产业的核心受益领域。随着冰雪旅游热度的持续攀升,OTA平台、旅行社、酒店餐饮等企业纷纷加大在冰雪旅游领域的布局。例如,长白山、哈尔滨、张家口等冰雪旅游胜地,凭借其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完善的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2023年,哈尔滨市接待游客量达到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45.78%,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39.03%。

在竞争格局方面,冰雪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竞争的态势。上游领域,品牌效应和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例如,一些国际知名品牌通过技术引进和合作,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中游领域,赛事组织和培训服务的专业化程度成为竞争焦点。下游领域,冰雪旅游市场的竞争则更加激烈。一方面,景区之间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另一方面,OTA平台和旅行社通过优化线路设计、提供个性化服务来提升市场份额。

相关FAQs:

问:冰雪产业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答:冰雪产业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政策支持、赛事驱动、消费升级以及技术创新。政策的持续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冬奥会等重大赛事提升了冰雪运动的社会认知度;消费升级推动了冰雪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而技术创新则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问:冰雪产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答: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达到89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元。

问:冰雪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冰雪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产业链协同发展、数字化融合、多元化发展以及国际化拓展。产业链各环节将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协同发展;数字经济将为冰雪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冰雪产业将与文化、教育、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生态;同时,随着国际赛事的举办,冰雪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也将不断提升。

问:冰雪产业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答:冰雪产业的主要挑战包括季节性限制、高成本投入、专业人才短缺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冰雪运动主要集中在冬季,导致部分企业面临季节性经营压力;冰雪场地建设和设备制造成本高昂,对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冰雪运动的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冰雪产业的全面分析。从现状来看,冰雪产业在政策支持、赛事驱动和消费升级的多重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900亿元,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未来,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冰雪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将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国际化拓展,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冰雪产业也面临着季节性限制、高成本投入和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冰雪产业有望克服这些挑战,成为中国内需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相关深度报告

冰雪产业研究:政策引领、赛事驱动,旅游及本土零售有望受益

冰雪产业研究:政策引领、赛事驱动,旅游及本土零售有望受益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德邦证券于2025年2月5日发布,共32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冰雪产业,旅游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