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半导体行业正经历一场静默但深刻的变革——先进封装技术已成为突破芯片性能瓶颈的关键路径。2025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2.5%,其中CoWoS-L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正快速取代传统CoWoS-S成为主流方案,台积电最新数据显示其产能占比将在2026年突破70%。这场由封装技术引领的半导体革命,不仅重塑了芯片性能提升的路径,更重构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分布,为国产供应链提供了难得的"弯道超车"机遇。
关键词:先进封装、CoWoS-L、异构集成、半导体设备、封装材料
一、先进封装:后摩尔时代的芯片性能突破关键
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逼近1nm,传统制程微缩带来的性能提升边际效益急剧下降。台积电数据显示,3nm制程研发成本已是28nm的10倍以上,而5nm晶圆售价高达16,000美元/片,较7nm暴涨30%。这一背景下,先进封装技术通过芯片高密度集成和异构整合,成为不依赖制程进步而提升芯片性能的最有效途径。
全球封装技术已发展至第五阶段,当前主流正从CSP、BGA为代表的第三阶段,快速向以2.5D/3D封装、硅通孔(TSV)、扇出型封装等为代表的第四、五阶段演进。这一技术跃迁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了"超越摩尔"(More than Moore)的芯片性能提升路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5D封装通过硅/玻璃中介层在平面内集成多芯片,结合TSV与微凸点技术,成功兼顾了高密度互连与异构集成优势,成为当前AI/HPC芯片的首选方案。
技术路线上,三大阵营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台积电的CoWoS平台广泛应用于英伟达、AMD等AI芯片;英特尔的EMIB技术避免了转接板带来的成本与尺寸约束;三星的I-Cube则对标CoWoS,并推出SAINT技术构建3D封装新体系。这种技术多元化竞争,正加速先进封装技术的迭代与成本下降。
从市场需求看,AI算力芯片的爆发成为先进封装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一台搭载英伟达H100的服务器需要18颗CoWoS封装芯片,而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突破200万台,仅此一项就将消耗3600万颗先进封装芯片。这种指数级增长的需求,使CoWoS产能成为全球AI芯片供应链的关键瓶颈,也直接推动了台积电2025年先进封装资本支出同比增长40%至70亿美元。
二、CoWoS-L技术崛起:重构先进封装产业格局
在众多先进封装方案中,CoWoS-L正以惊人的速度取代CoWoS-S成为主流选择。技术层面,CoWoS-L创造性结合了CoWoS-S和CoWoS-R的优点,采用RDL中介层与局部硅互连(LSI),既支持大于3.3倍掩模版尺寸的大封装需求,又通过LSI实现了多层亚微米铜线互连。这种架构创新使其在AI大芯片封装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台积电预计2026年CoWoS-L将占据其CoWoS平台70%以上产能。
生产工艺上,CoWoS-L采用创新的"chip-last"流程:先完成中介层加工,再进行芯片贴装,这一工艺顺序优化大幅提高了生产良率与效率。关键的是,随着中介层尺寸不断增大,板级封装成为行业共识。板级先进封装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拥有更高产出效率、更少物料损耗和更大有效曝光面积,成本可比传统wafer级封装降低30%以上。日月光等封测龙头的数据显示,板级封装在中介层尺寸超过2000mm²时,成本优势尤为明显。
产业链影响深远。CoWoS-L的崛起正重塑全球封装设备与材料市场:一方面,对TSV深硅刻蚀设备、高精度光刻机的需求激增,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国产设备商的TSV解决方案已获得国际客户认可;另一方面,玻璃基板、低介电材料等新型封装材料迎来爆发,华海诚科、雅克科技等材料企业加速布局相关产品。这种产业链联动效应,使先进封装成为拉动整个半导体设备材料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应用端看,英伟达自Blackwell系列起全面转向CoWoS-L封装,其2026年量产的Rubin系列芯片也将采用这一技术。AMD则创新性地将SoIC 3D封装与CoWoS结合,MI300系列实现了超5TB/s带宽,而计划中的MI400系列将进一步优化这一架构。这种终端应用的快速采纳,为CoWoS-L技术提供了持续迭代的市场动力。
三、国产供应链的突破与挑战
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正以先进封装为突破口,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算力芯片生态。华为2023年申请的四颗die合封专利,采用类CoWoS-L技术(RDL+嵌入式硅桥),展现了国内企业在先进封装领域的创新能力。甬矽电子开发的FHBSAP积木式封装平台,已实现Fan-out扇出、2.5D异构封装等技术突破,2025年上半年先进封装产线稼动率持续提升。
设备材料领域,国产替代取得系列突破:北方华创的TSV全链条解决方案覆盖刻蚀、去胶、清洗等关键工艺;中微公司的深硅刻蚀设备Primo TSV300E获得欧洲客户认证;华海诚科通过并购衡所华威,环氧塑封料年产能将突破2.5万吨,跻身全球第二。这些核心环节的突破,为国产先进封装提供了坚实的供应链支撑。
挑战依然严峻。国际大厂如台积电、三星已构建从设计到封装的垂直整合能力,而国内产业链协同仍显薄弱。特别是在TSV、混合键合等尖端工艺上,国内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1-2代差距。此外,美国2024年新增的先进封装设备出口限制,进一步加大了国内产业链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从长远看,先进封装技术的演进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向更大尺寸、更高密度的板级封装发展,玻璃基板TGV技术将成为关键;二是3D封装与2.5D融合创新,AMD的SoIC+CoWoS方案预示了这一方向;三是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设计(DTCO)日益重要,封装已从后端工艺变为芯片设计的核心考量因素。这些趋势将重塑未来5年半导体产业格局,也为中国供应链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空间。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 什么是CoWoS-L技术?它与传统CoWoS-S有何区别?
A1: CoWoS-L是台积开发的新一代先进封装技术,结合了CoWoS-S和CoWoS-R的优点,采用RDL中介层与局部硅互连(LSI),支持大于3.3倍掩模版尺寸的大封装需求,相比传统CoWoS-S具有更高互连密度和更大封装尺寸优势,成本也更低,正成为AI大芯片封装的主流选择。
Q2: 为什么说先进封装是国产半导体"弯道超车"的机会?
A2: 在先进制程受限背景下,先进封装通过芯片异构集成提升性能,避开了制程微缩的壁垒。国内在封装环节与国际差距较小,且拥有完整产业链基础,甬矽电子、长电科技等企业已在2.5D封装取得突破,设备材料配套也在加速,形成了局部突破的可能性。
Q3: 板级封装相比传统封装有哪些优势?
A3: 板级封装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拥有更高产出效率(提升40%以上)、更少物料损耗(降低30%+)和更大有效曝光面积,特别适合大尺寸中介层封装;同时使用玻璃基板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高平整度,成本可比wafer级封装降低30%以上。
Q4: 国产设备在先进封装领域进展如何?
A4: 国产设备已取得系列突破:北方华创TSV全链条解决方案覆盖关键工艺;中微公司深硅刻蚀设备获欧洲认证;拓荆科技混合键合设备获重复订单;芯源微临时键合机支持Chiplet技术。但在高精度光刻、混合键合等尖端设备上仍存在差距。
相关深度报告
半导体行业深度报告:先进封装赋能国产算力芯,设备材料封测产业联动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方正证券于2025年10月18日发布,共49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先进封装,国产算力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远瞻慧库-360WH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