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电子制造服务(EMS)行业格局重塑和AI硬件需求爆发的双重背景下,比亚迪电子(00285.HK)作为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创新产品平台型供应商,正迎来其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本文将从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战略定位、核心业务的技术壁垒与增长潜力、以及AI驱动的新业务布局三个维度,深入剖析这家全球排名第七的EMS厂商如何将其深厚的制造底蕴转化为AI时代的新增长动能。通过对其材料工艺能力、垂直整合模式和创新布局的解析,展现一个传统电子制造企业向AI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典型路径。
关键词:比亚迪电子、EMS、AI服务器、液冷技术、垂直整合、材料工艺
一、从金属加工到AI硬件:比亚迪电子的四次战略跃迁
比亚迪电子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电子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教科书案例。公司起源于2007年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的金属结构件业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完成了从单一零部件供应商到平台型EMS,再到如今AI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华丽转身。这一演进过程可清晰划分为四个战略阶段,每个阶段都精准踩中了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
第一阶段(2007-2012年)是金属结构件专家期,公司凭借自研的PMH(塑料与金属混溶)技术,成为全球安卓手机金属机壳的主力供应商,2019年时占据全球安卓金属结构件40%的市场份额。这一时期奠定的材料工艺自主研发能力,成为公司日后发展的核心基因。据《工程师之魂:比亚迪三十而立》记载,公司建立了超过8000人的工程工艺团队和500人的材料开发团队,这种对基础技术的重投入在当时的中国制造企业中实属罕见。
第二阶段(2013-2017年)是多材料平台构建期,公司敏锐捕捉到智能手机从金属向非金属材质转变的趋势,快速布局玻璃、陶瓷等新材料的研发与量产能力。到2017年,比亚迪电子已成为全球唯一能同时大规模提供金属、玻璃、陶瓷、塑胶、蓝宝石等全系结构件的供应商,3D玻璃年产能达到2亿件。这种全材料能力不仅增强了客户粘性,也为后续业务拓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第三阶段(2018-2022年)是业务边界扩张期,公司将消费电子积累的技术和制造能力成功外溢至新能源汽车、电子烟、户用储能等领域。特别是在汽车电子方面,形成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悬架、热管理等产品矩阵,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到124.5亿元,同比大增60.5%。这一阶段的垂直整合能力得到充分验证,据公司资料显示,其整体解决方案比单纯EMS企业成本低15%-20%,交付速度快1/3。
当前(2023年至今)公司正处于第四阶段——AI硬件生态布局期。通过旗下Lead Wealth平台,比亚迪电子已切入AI服务器关键组件领域,多款电源和液冷产品获得英伟达认证,包括Power Shelf、Busbar、冷板等,成为800V HVDC供电架构的核心开发伙伴之一。与此同时,公司开发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已大规模应用于内部制造场景,实现了从材料工艺到智能硬件的又一次跨越。
表:比亚迪电子四大发展阶段关键特征
|
发展阶段 |
时间跨度 |
核心能力建设 |
主要业务突破 |
产业背景 |
|---|---|---|---|---|
|
金属结构件专家期 |
2007-2012 |
金属材料工艺研发 |
安卓金属机壳主力供应商 |
智能手机金属化趋势 |
|
多材料平台构建期 |
2013-2017 |
全系材料结构件能力 |
全球全材料结构件供应商 |
手机非金属化趋势 |
|
业务边界扩张期 |
2018-2022 |
垂直整合解决方案 |
汽车电子、电子烟、储能 |
智能电动汽车爆发 |
|
AI硬件生态布局期 |
2023至今 |
AI服务器关键组件 |
英伟达认证电源/液冷产品 |
AI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 |
这种清晰的战略演进路径背后,是比亚迪电子对产业趋势的前瞻判断和对核心能力的持续构建。公司管理层深谙"技术为王"的理念,从最早的金属加工到如今的AI服务器组件,始终保持着对材料科学和工艺技术的深度投入。这种长期主义的技术积累,正在AI硬件时代迎来新的价值释放。
二、双轮驱动的主业增长:消费电子与汽车电子的技术协同效应
比亚迪电子的主营业务呈现出典型的"双轮驱动"格局,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两大板块不仅贡献了主要营收,更形成了显著的技术协同效应。2025年上半年,这两项业务分别占公司总营收的75%和15%,合计占比达90%。深入分析这两大业务的竞争优势和增长逻辑,是理解公司整体价值的关键。
2.1 消费电子:全材料能力构筑高端客户壁垒
在消费电子领域,比亚迪电子已建立起难以复制的全材料结构件能力。公司坚持"深入机理"的材料及工艺自主研发路线,拥有中国综合实力最强、技术最全的材料成型仿真能力。这种能力在高端客户合作中展现出独特价值——根据2025年数据,公司苹果业务占消费电子营收比例已达69%,成为其核心战略客户。
比亚迪电子与苹果的合作始于2009年,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形成全方位服务能力。公司专门设立了Alpha结构件事业部和Alpha组装事业部,配置超过10000名工程师和近100000名员工专注苹果业务。这种深度绑定不仅带来了稳定的订单,更促进了公司技术能力的持续升级。在金属中框、玻璃背板等核心品类中,公司的市场份额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表:比亚迪电子消费电子结构件能力一览
|
材料类型 |
技术特点 |
产能规模 |
主要应用 |
竞争地位 |
|---|---|---|---|---|
|
金属 |
自主PMH技术 |
全球安卓市场40%份额(2019) |
手机中框、结构件 |
安卓市场领导者 |
|
玻璃 |
掌握3D玻璃全流程工艺 |
年产能2亿件 |
手机背板、盖板 |
苹果核心供应商 |
|
陶瓷 |
全制程工艺包括制粉 |
规模化量产能力 |
高端手机/可穿戴设备 |
少数能量产供应商 |
|
塑胶 |
复合材质创新应用 |
多样化解决方案 |
中低端机型结构件 |
成本优势显著 |
|
蓝宝石 |
超硬材料加工技术 |
定制化生产能力 |
摄像头保护盖等 |
特殊场景供应商 |
安卓阵营的业务同样保持竞争力,公司为华为、三星、小米、OPPO、VIVO等主流品牌提供高端产品解决方案。在折叠屏手机兴起的新趋势下,比亚迪电子的多材料能力再次得到发挥空间,其研发的铰链结构和柔性屏支撑方案已获得多个客户采用。这种持续创新的能力使公司避免了消费电子供应链常见的价格战陷阱,保持了相对健康的利润率水平。
2.2 汽车电子:垂直协同下的智能化红利
比亚迪电子的汽车电子业务展现出独特的"内生式增长"特征。作为比亚迪集团的重要供应链伙伴,公司深度参与了母公司智能化升级的全过程。2025年上半年,汽车电子营收124.5亿元中,超过80%来自比亚迪整车配套,单车价值量已超4000元,且呈现持续提升态势。
这种深度协同关系带来了显著的开发效率和成本优势。比亚迪电子为比亚迪配套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悬架、热管理、控制器和传感器等子系统,形成了全面的产品矩阵。特别是在智能座舱领域,公司的产品线覆盖中控系统、仪表和屏显系统、HUD、声学系统等关键部件,充分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浪潮。
2025年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技术方案,分为A/B/C三个版本,全面搭载于各车型。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比亚迪智能辅助驾驶车型累计销量已超140万辆,8月辅助驾驶车型国内销量占比达90%。这一智能化升级直接带动了比亚迪电子相关零部件的量价齐升,域控产品装机渗透率从2025年1月的3%快速提升至6月的60%以上。
表:比亚迪电子汽车电子主要产品线
|
产品类别 |
具体产品 |
技术特点 |
配套价值 |
增长驱动力 |
|---|---|---|---|---|
|
智能座舱 |
中控系统、仪表屏显 |
大屏化、多屏互动 |
2000-3000元 |
座舱智能化升级 |
|
智能驾驶 |
域控制器、传感器 |
支持L2+级功能 |
1000-1500元 |
智驾渗透率提升 |
|
智能悬架 |
空气悬架系统 |
高精度控制 |
500-800元 |
高端车型下探 |
|
热管理 |
电池/电机冷却系统 |
能效优化设计 |
300-500元 |
续航提升需求 |
|
电控系统 |
各类控制器 |
高集成度设计 |
200-400元 |
电子架构集中化 |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电子与消费电子业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效应。消费电子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可应用于汽车电子的小型化、高集成度需求;而汽车电子开发的高可靠性标准又反哺消费电子产品的品质提升。这种双向技术流动构成了比亚迪电子独特的多行业解决方案能力,为后续AI硬件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AI硬件新赛道:从液冷电源到机器人的技术外溢路径
在巩固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两大主业的同时,比亚迪电子正积极开拓AI数据中心(AIDC)和机器人两大新业务板块。这些布局并非盲目追逐热点,而是公司核心技术能力的自然外溢,展现出清晰的产业逻辑和技术延续性。2025年上半年,新型智能终端业务(含AIDC和机器人)已占公司营收的9%,成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3.1 AIDC:从认证到供应的突破性进展
比亚迪电子旗下Lead Wealth平台已建立起完整的AI服务器组件产品矩阵,包括液冷、电源、光通信/电连接等关键部件,以及与NVL72在内的Rack组装业务。这一布局的特别之处在于,公司并非以传统EMS身份切入,而是凭借独特的技术方案获得了行业龙头英伟达的认可。
在电源领域,比亚迪电子已成为800V HVDC供电架构的核心开发伙伴之一。其Power Shelf、1400A Busbar等产品已获得英伟达认证,这种高压直流供电方案是应对AI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的关键技术路径。据行业预测,单机柜功耗将从Hopper NVL32的40kW增加到Blackwell NVL72的120kW,2027年量产的Rubin Ultra Kyber NVL576机架功率预计超过1MW。这种指数级增长的功率需求,使高效供电方案成为AI数据中心的核心痛点。
液冷技术是比亚迪电子另一项获得市场认可的创新领域。公司的冷板、UQD、NVQD、分歧管等液冷产品已通过英伟达认证,在中国大陆供应商中具有稀缺性。随着AI服务器机架功率密度突破40kW门槛,传统风冷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液冷技术凭借低能耗、高散热效率等优势成为必然选择。TrendForce预估液冷在AI数据中心的渗透率将从2024年14%大幅提升至2025年33%,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19.6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211.4亿美元。
表:比亚迪电子AIDC产品技术特点及市场定位
|
产品类别 |
认证情况 |
技术来源 |
市场空间 |
竞争壁垒 |
|---|---|---|---|---|
|
电源系统 |
英伟达认证Power Shelf/Busbar |
电动汽车高压供电技术迁移 |
2031年608亿美元(预测) |
800V HVDC架构合作开发 |
|
液冷方案 |
冷板/UQD/NVQD获认证 |
汽车热管理技术迁移 |
2032年211亿美元(预测) |
全流程自主设计能力 |
|
机架组装 |
NVL72等机架配套 |
消费电子精密制造经验 |
随AI服务器市场同步增长 |
系统级集成经验 |
|
高速连接 |
光通信/电连接方案 |
车载通信技术优化 |
高速互联需求持续增长 |
高带宽低延迟设计 |
市场关注的焦点已从"能否获得认证"转向"何时实现规模供应"。比亚迪电子在美国官网发布了数据中心业务开发和液冷解决方案的招聘信息,目标客户包括AWS、Google Cloud、Azure等超大规模云厂商,表明其海外商务拓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这种从技术能力到商业落地的转化,将是决定AIDC业务能否成为公司新增长极的关键。
3.2 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内生需求驱动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比亚迪电子选择了一条务实的发展路径——先满足内部智能制造需求,再逐步向外输出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公司开发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已大规模应用于集团内制造场景,在提升仓储和配送效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这种"内生外化"的模式具有多重优势:一是内部场景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产品试验场;二是规模化应用能快速摊薄研发成本;三是实际运营数据有助于产品迭代优化。公司开发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搭载英伟达硬件平台,能够准确感知复杂环境并自主作业,展现了软硬件协同开发能力。
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预计全球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219.4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555.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2%。比亚迪电子凭借在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经验、运动控制技术和传感器应用能力,有望在这一高增长领域分得一杯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电子各业务板块之间存在显著的技术协同效应。汽车热管理与服务器液冷有底层技术相似性,EV高压供电技术可迁移至数据中心供电方案,车端线束通信经验可复用于服务器高速连接器开发。这种跨行业的技术复用能力,正是公司布局AI硬件和机器人的底气所在。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比亚迪电子在AI服务器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A1:比亚迪电子在AI服务器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汽车电子业务积累的高压供电和热管理技术可直接迁移至数据中心场景;二是作为全球第七大EMS厂商具备系统级集成能力;三是多款电源和液冷产品已获得英伟达认证,具备技术先发优势。
Q2:比亚迪电子与比亚迪集团的关系是否会影响其独立发展?
A2:从实际数据看,比亚迪电子与集团的关联交易定价符合商业标准,且随着比亚迪集团规模扩大,对比亚迪电子的利润依赖度已从2019年的99%降至2024年的11%。公司还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考核目标为2025-2027年营收年均增长不低于10%,显示出独立发展的决心。
Q3:消费电子业务在公司未来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
A3:消费电子仍是比亚迪电子的核心业务,2025年上半年贡献75%营收。该业务不仅提供稳定现金流,更重要的是持续强化公司在材料工艺和精密制造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能力正逐步外溢至汽车电子和AI硬件等新领域,形成技术协同效应。
Q4:如何看待比亚迪电子在液冷技术领域的市场机会?
A4:随着AI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液冷从选项变为必选。TrendForce预估液冷在AI数据中心的渗透率将从2024年14%提升至2025年33%,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2024年19.6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211.4亿美元。比亚迪电子多款液冷产品已获英伟达认证,具备先发优势。
Q5:公司机器人业务的发展策略有何特点?
A5:比亚迪电子采取"内生外化"的务实策略,先大规模应用于内部制造场景验证产品可靠性,再逐步向外输出解决方案。这种模式能有效降低研发风险,快速积累实战经验,同时内部应用本身就是商业变现的一种形式。
相关深度报告
比亚迪电子(0285.HK)EMS底蕴拓展AIDC(AI硬件系列之6)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申万宏源于2025年10月19日发布,共31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比亚迪电子,EMS,AIDC,AI硬件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远瞻慧库-360WH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