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材料成本优势明显:结构胶放量加速行业变革?

天赐材料研究报告:一体化布局彰显成本优势,电解液龙头地位稳固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国联证券于2024年7月2日发布的报告《天赐材料研究报告:一体化布局彰显成本优势,电解液龙头地位稳固》,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电池材料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电解液及其关键材料的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成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锂电池材料的成本优势和结构胶的加速放量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锂电池材料、电解液、成本优势、结构胶、市场放量、技术创新

锂电池材料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

在锂电池材料的生产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电解液作为锂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其成本的优化直接关系到整个电池系统的性能和成本。根据国联证券的研究报告,电解液成本中,锂盐成本占比约66%,添加剂约11%。因此,锂盐和添加剂的自供能力成为了电解液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天赐材料作为电解液行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一体化布局电解液产业链,实现了锂盐和核心添加剂的高比例自供,构建了坚实的成本优势。2023年,公司锂盐自供比例超过95%,部分核心添加剂自供比例超过80%。这种一体化的布局不仅保障了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天赐材料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了原材料的纯度与产出率,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再利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电解液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这种成本优势使得公司能够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也为公司在市场中的扩张提供了支持。

结构胶市场放量的加速趋势

结构胶作为锂电池生产中的重要辅材,其市场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加而快速增长。结构胶不仅能够提高电池的机械稳定性,还能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结构胶的市场需求量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

据国联证券研究所预测,2026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387GWh,三年CAGR为27%。这一增长趋势将直接推动结构胶市场的放量。天赐材料通过收购东莞腾威,实现了锂电池用结构胶产品的市场布局。截至2023年末,公司结构胶产品持续上量中,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后续有望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结构胶的市场放量不仅为天赐材料等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整个锂电池材料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结构胶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预计未来结构胶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升级

技术创新是推动锂电池材料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电解液领域,新型锂盐如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开发和应用,为提高电池性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传统的LiPF6相比,LiFSI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及电导率,能够更好地配合高电压、高镍、高倍率电池,满足未来电池发展的高续航、宽工作温度、高安全性等需求。

天赐材料在LiFSI的研发和生产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制备双氟磺酰亚胺(HFSI)和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的方法,简化了工艺并提高了反应收率和产品纯度。此外,公司还在LiFSI的生产工艺中实现了副产物的循环再利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结构胶领域,天赐材料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了具有高粘结强度、高阻燃等级、高韧性、高导热性的动力电池胶粘剂产品。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锂电池生产中的高性能要求,也为公司在结构胶市场的快速放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锂电池材料的性能,也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预计未来锂电池材料行业将继续保持技术驱动的发展态势。

总结

锂电池材料行业的发展受到成本控制、市场放量和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天赐材料通过一体化布局和技术创新,实现了锂盐和添加剂的高比例自供,构建了坚实的成本优势。同时,结构胶市场的快速放量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技术创新,尤其是新型锂盐和结构胶产品的研发,为提高电池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可能。展望未来,锂电池材料行业有望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相关深度报告

天赐材料研究报告:一体化布局彰显成本优势,电解液龙头地位稳固

天赐材料研究报告:一体化布局彰显成本优势,电解液龙头地位稳固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国联证券于2024年7月2日发布,共27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天赐材料,电解液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