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渣打集团分析:交易银行与财富管理双轮驱动,ROTE目标13%的成长逻辑

渣打集团研究报告:趋势强、潜力大、估值低、逻辑顺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中信建投证券于2025年3月26日发布的报告《渣打集团研究报告:趋势强、潜力大、估值低、逻辑顺》,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在全球银行业面临利率环境变化与地缘政治挑战的背景下,渣打集团(2888.HK)以其独特的业务布局和稳健的财务表现脱颖而出。本报告将深入分析渣打集团在2025年的核心竞争优势、战略布局及增长潜力,揭示其"趋势强、潜力大、估值低、逻辑顺"的投资价值主张。通过拆解渣打交易银行与财富管理双轮驱动模式、全球化网络优势以及财务优化空间,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这家百年国际银行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中的独特定位与发展路径。

渣打集团:跨越三个世纪的全球化银行巨头

渣打集团的历史可追溯至1853年,当时为服务大英帝国在亚洲、非洲和中东的贸易而成立。经过170余年的发展,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银行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具国际特色的金融机构之一,业务网络覆盖全球53个国家,为约120个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特别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市场,渣打拥有无可比拟的本地化优势,是中国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也是新加坡唯一享有与本地银行同等待遇的外资银行(cSRFB地位)。

2023-2024年,渣打集团业绩表现亮眼,持续超出市场预期。2024年集团营收达到196.96亿美元,同比增长13.3%;税前利润68.11亿美元,同比增长20%。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股东权益回报率(ROTE)从2020年的2.96%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11.7%,并设定了2026年达到13%的明确目标。这一业绩表现在全球性银行中实属罕见,反映出管理层战略执行的有效性。

渣打集团的股权结构分散且稳定,主要股东均为长期财务投资者。截至2024年,淡马锡持股17.28%,贝莱德持股6.72%,Capital集团持股6.02%,领航集团持股5.38%。这种股权结构保证了公司战略的连续性和长期视野。2025年5月,Maria Ramos接任集团主席,她作为"国际三十人小组"(Group of Thirty)成员,在新兴市场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经验,而CEO Bill Winters自2015年上任以来一直领导公司转型,管理团队稳定性高。

表:渣打集团主要股权结构(截至2024年)

股东名称 持股比例
淡马锡 17.28%
贝莱德 6.72%
Capital集团 6.02%
领航集团 5.38%
施罗德 2.98%
挪威中央银行 2.77%

从业务架构看,渣打经过多次优化形成了三大核心部门:企业与投资银行(CIB)、个人及私人银行(CPBB)以及创投业务(Ventures)。这种架构使其能够更聚焦于跨境企业金融和高净值客户财富管理两大高增长领域。特别是在2024年的重组中,渣打取消了区域层面部门,进一步提升了各业务线的运营效率。

在全球产业转移和财富增长向亚洲新兴经济体倾斜的大背景下,渣打凭借其独特的全球化网络业务布局,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作为全球唯一在东盟十国全覆盖的国际银行,以及在中东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渣打在服务中国企业出海和全球供应链重构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其财富管理业务在亚洲高净值人群快速增长的红利下,也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

一、全球化网络优势:深度受益于第五次产业转移浪潮

当前全球正处于第五次产业转移的关键时期,产业链正从中国内地向东南亚、中东、墨西哥等新兴市场迁移。这一趋势在数据中得到清晰印证:美国进口额占比中,中国从2018年的21.2%下降至2024年的16.1%,而同期墨西哥从13.5%上升至15.6%,东盟从8.6%增长至11.3%,印度从2.6%提升至3.9%。这种"中国+1"的供应链多元化战略,使得贸易链从过去的"中国-美国"简单模式演变为更为复杂的"中国-东盟-美国"等多边网络,而渣打集团正是这一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金融服务商。

渣打的全球网络覆盖了全球95%的贸易量,其中核心市场占比44%,全球网络覆盖地区占比51%。这一覆盖广度远超多数国际同业,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渣打是唯一实现东盟十国全覆盖的全球性银行,在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关键新兴市场拥有超过百年的运营历史。同时,渣打在中东地区也布局深厚,是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金融桥梁。这种广泛的网络布局使其能够为客户提供真正的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从简单的贸易结算到复杂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

从业务数据看,渣打的交易银行业务已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24年全球交易银行(Transaction Services + Global Banking)收入同比增长2%,其中跨境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20年的50%左右提升至2024年的61%,公司中期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高至70%。金融机构客户收入占比也从2019年的43%提升至2024年的51%,目标是在中期达到60%。这种客户结构的优化不仅提升了收入质量,也增强了业务的抗风险能力。

表:渣打交易银行业务客户结构(2024年)

客户类型 占比 特点
跨国企业 77% 风险低,服务需求复杂
当地企业 22% 增长快,但周期性较强
零售客户 1% 占比小,主要是配套服务

渣打交易银行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覆盖区域广,与客户展业范围高度契合;二是跨境业务分散,受单一地区政策影响小;三是聚焦大型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业务质量高;四是产品种类齐全,能提供全方位服务。特别对于中国企业出海,渣打不仅能提供传统银行服务,还能帮助客户快速对接海外供应链资源,理解当地法规政策,这种"软实力"是其他银行难以复制的。

从区域收入分布来看,渣打的业务布局极为均衡,没有过度依赖单一市场。2024年,中国香港占营收24%,新加坡占13%,中国大陆、美国、墨西哥、印度、韩国各占7%左右,中东和中国台湾占5%上下,英国仅占2%。这种多元化布局有效分散了区域经济波动的风险。从币种分布看,美元敞口占比最高为19%,港币、韩元、印度卢比、欧元、人民币占比分别为13%、12%、11%、10%、10%,汇率风险也得到较好对冲。

渣打管理层对未来全球贸易趋势的判断值得关注。他们认为,在正常经济环境下,贸易量增长率通常是GDP增长率的2-3倍,而在经济衰退期则与GDP增长趋同甚至更低。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下,预计未来几年全球贸易增速将与全球GDP增速基本持平。但渣打的核心市场——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作为产业转移主要目的地,贸易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为渣打交易银行业务提供了稳定增长的基础。

二、财富管理业务:搭乘亚洲财富快速增长东风

全球财富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亚洲新兴经济体成为财富创造的主要引擎。数据显示,中国、中国香港、韩国、墨西哥等地区的人均财富增长率已明显超过英美法德等传统富裕国家。更引人注目的是,"亚洲四小龙"已全部进入全球人均财富前20的国家和地区行列。预计到2027年,中等收入经济体的财富占比将提高至30%,而渣打集团凭借其在亚洲的深厚根基,正充分受益于这一财富大转移趋势。

渣打财富管理业务在2024年表现亮眼,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8%,其中投资产品和保险收入分别增长35%和13%。这一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富裕客户数量的快速增加和资产管理规模(AUM)的持续流入。2024年,渣打新增富裕客户51万户,平均每季度新增约10万户;净新增资金440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6%。截至2024年底,渣打富裕客户AUM达到3670亿美元,同比增长35%。这种增长势头在业内堪称翘楚。

渣打对富裕客户的分层服务体系颇具特色:2.5万-10万美元为Premium客群,10万-100万美元为Priority客群,100万-1000万美元为Priority Private客群,超过1000万美元则为私人银行客户。其中Priority和Priority Private客群是渣打最核心的富裕客户,分别贡献财富管理收入的53%和23%,贡献净新增资金的25%和40%。这种精细化的客户分层使渣打能够为不同资产规模的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客户粘性和服务效率。

表:渣打财富管理业务2024-2029年目标

指标 2024-2026目标 2025-2029目标
国际及富裕客户新增资金 800亿美元 2000亿美元
财富管理收入增长率 - 双位数CAGR
国际客户数 2026年达37.5万户(年增7%) -
富裕客户收入占比 - 占零售条线收入达75%

渣打财富管理业务的独特优势在于其开放式产品平台和强大的执行能力。与许多银行不同,渣打自身没有理财和资管子公司,而是采取完全开放的产品代销模式,与摩根大通资管、PIMCO、Amundi等全球顶尖资产管理机构,以及黑石、Apollo等知名另类投资机构合作。这种"客户利益优先"的开放架构,使渣打能够客观地为客户推荐最适合的产品,而非推销自有产品,从而建立了极高的客户信任度。

从操作层面看,渣打的财富管理平台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该平台能实时获取11家股票结构性票据发行机构、10家股票衍生品交易对手、13家外汇衍生品交易对手和50多家债券交易对手的报价,确保客户获得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同时,渣打的股票交易能力覆盖18个市场,包括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马来西亚、阿联酋、印度等关键市场,为高净值客户提供高效的全球资产配置服务。

渣打财富管理的长期客户培养策略也值得称道。该行对富裕客群设定的门槛相对较低,使部分资产规模较小的客户也能享受到高品质服务,再通过全财富周期的定制化服务推动客户向更高层级转化。数据显示,渣打近一半的富裕客户由普通客户升级而来,2024年有29.5万客户实现了等级提升。这种"漏斗式"客户成长模式为渣打提供了稳定的优质客户来源。

展望未来,渣打计划在未来五年投资15亿美元用于富裕客户服务,增加50%的财富客户经理,目标是每年新增35万户富裕客户。同时,渣打国际客户数(跨境高净值客户)已从2023年的27.5万户增长至2024年的32.5万户,计划到2026年达到37.5万户。这些战略性投入将进一步加强渣打在亚洲财富管理市场的领先地位,把握亚洲新兴经济体财富快速增长的历史性机遇。

三、财务优势与股东回报:ROTE持续提升路径清晰

渣打集团的财务表现近年来呈现出质量双升的良好态势,2024年ROTE达到11.7%,较2020年的2.96%提升了近9个百分点,并计划在2026年达到13%。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非常清晰:营收稳定增长、成本有效控制、信用成本保持低位以及税负优化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渣打的收入结构已实现良好平衡,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各占50%,这种均衡的收入来源使其对不同利率环境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

净息差(NIM)表现方面,渣打2024年银行账簿净息差为1.94%,较前三季度提高6个基点,同比上升27个基点。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利率对冲工具的平滑作用和低收益资产的压降。从资产负债结构看,2024年生息资产收益率为5.17%,同比上升41个基点;计息负债成本为3.98%,同比上升38个基点。随着存款定期化趋势缓解,渣打四大核心市场的零售CASA(活期与储蓄存款)占比季度环比上升2个百分点至53%,对公CASA占比上升3个百分点至65%,这种负债结构的优化将为净息差提供支撑。

渣打管理利率风险的对冲策略成效显著。根据集团测算,在假设当年降息100个基点的情况下,净利息收入受到的负面影响已从2021年预测的15.4亿美元下降至2024年的5.5亿美元,降息影响收窄了64%。截至2024年末,渣打利率对冲规模增长至640亿美元,平均期限3年,平均利率3.5%,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750亿美元。从覆盖程度看,2021年对冲规模占总资产2%,降息100个基点对NIM影响24个基点;到2024年对冲占比升至8%,同样幅度降息对NIM影响降至10个基点。

表:渣打利率对冲工具规模与效果演变

年份 对冲规模(十亿美元) 占总资产比重 平均年限(年) 平均利率 降息100bps对NIM影响
2021 19 2% 4.4 1.1% 24bps
2023 47 6% 2.9 3.1% 15bps
2024 64 8% 3 3.5% 10bps
2025E 75 9% - - -

非利息收入方面,渣打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2024年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8.3%,占总营收比重达47%。这一增长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全球银行条线的银团贷款和发起分销手续费;二是全球金融市场业务,尤其是外汇和信用交易等FICC业务;三是财富管理业务的高速增长。这种多元化的非利息收入来源为渣打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增长点,降低了单一业务波动的风险。

渣打的资产质量保持稳健,风险敞口持续优化。在中国商业地产方面,渣打已将相关贷款占总贷款比重压降至0.7%,不良贷款余额逐步见顶回落。在中国香港本地房地产方面,敞口仅为26亿美元,占总贷款不足1%,其中82%有抵押品担保且平均贷款价值比(LTV)不足40%,资产质量优异。从整体信用成本看,渣打指引中长期保持在30-35个基点,但短期内有望低于30个基点,这为其利润释放提供了空间。

税负优化是渣打提升ROTE的另一重要抓手。近年来渣打有效税率长期保持在29%-30%的水平,高于国际同业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利率对冲等经营成本记在英国总部,但英国地区利润波动大,导致节税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未来渣打计划通过成本分摊优化,将这部分成本转移至各业务条线,从而提升整体税效。静态测算显示,有效税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可提升ROTE约0.2个百分点。

股东回报方面,渣打表现出强劲的现金流生成能力。2024-2026年股东回报指引为80亿美元,且股息每股收益(DPS)将逐步提高。实际上,2024年分红加回购的综合股东回报已达34亿美元,加上已宣布的15亿美元回购,确定的股东回报总额已达49亿美元。以当前股价计算,2025年渣打股息率预计为2.5%,分红加回购的综合回报率达10.3%。这种高水平的股东回报在全球银行业中颇具吸引力。

渣打的资本充足率保持稳健,2024年CET1(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为14.2%,高于13%-14%的目标区间,这为其持续回报股东和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缓冲。从历史数据看,渣打近年来逐步提高回购比例,2024年回购金额达2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维持这一水平。这种通过市场操作提升每股价值的做法,反映出管理层对股价表现的重视和对公司前景的信心。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渣打集团与其他国际银行相比的核心差异化优势是什么?

A1:渣打的核心差异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球化网络布局,特别是在东盟十国全覆盖和中东地区的深厚根基;二是交易银行与财富管理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收入来源均衡;三是在亚洲新兴市场的先发优势和本地化程度。这些优势使渣打能够深度受益于全球产业链重构和亚洲财富增长的大趋势。

Q2:渣打交易银行业务为何能在当前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中保持增长?

A2:渣打交易银行业务的增长韧性源于四个因素:一是业务地理分布分散,仅7个跨境市场年收入超1亿美元,受单一地区影响小;二是聚焦大型跨国企业(占比77%)和金融机构客户(收入占比51%),抗风险能力强;三是亚洲内部跨境业务占比高(约20%目的地为东南亚),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小;四是产品服务全面,能够满足客户复杂需求。

Q3:渣打财富管理业务的高增长能否持续?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A3:渣打财富管理业务有望保持双位数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一是亚洲新兴经济体财富快速增长,预计2022-2027年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百万富翁人数CAGR分别为8.2%、11.7%,远高于全球平均的8%;二是渣打国际客户数快速增长(2024年32.5万户,目标2026年37.5万户);三是富裕客户AUM持续流入,2024年净新增440亿美元;四是产品平台优势和客户分层策略提升了服务质量和客户粘性。

Q4:渣打如何应对美联储降息对净息差的潜在影响?

A4:渣打通过三重措施缓解降息影响:一是利率对冲工具规模已达640亿美元(2024年末),预计2025年增至750亿美元,可将降息100bps对NIM的影响从2021年的24bps降至10bps;二是负债结构优化,CASA占比提升至53%(零售)和65%(对公);三是业务结构调整,非利息收入占比已提升至50%,降低对净利息收入的依赖。

Q5:渣打设定的2026年ROTE13%目标是否可实现?关键驱动因素有哪些?

A5:渣打ROTE13%的目标具有较高实现概率,关键驱动因素包括:一是营收5-7%的CAGR增长预期,当前处于区间上限;二是成本管控,目标2026年营业支出不超过123亿美元;三是信用成本保持30-35bps,短期可能低于30bps;四是税负优化空间,有效税率有望从30%左右下降;五是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至50%,收入结构更均衡;六是风险加权资产(RWA)增速控制在低个位数,提升资本效率。

相关深度报告

渣打集团研究报告:趋势强、潜力大、估值低、逻辑顺

渣打集团研究报告:趋势强、潜力大、估值低、逻辑顺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于2025年3月26日发布,共53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渣打集团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