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夜蚊虫的嗡嗡声不仅扰人清梦,更催生出一个规模惊人的驱蚊产业。2025年1-7月,中国线上蚊虫驱杀市场销售额突破17亿元,同比增长24.21%,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更令人惊讶的是,电蚊香液品类销售额同比暴涨380%,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这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消费升级趋势?母婴人群为何成为品牌争夺的"终极战场"?本文将基于日化智云最新市场数据,为您揭开蚊虫驱杀市场的三大关键趋势。
一、市场概况:季节性波动加剧,"场景革命"重构消费逻辑
1.1 "高温即高增"的铁律与价格战隐忧
蚊虫驱杀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季节性特征,且波动幅度逐年加剧。数据显示,2023-2025年连续三年,销量和销售额峰值均出现在5月,2025年5月销售额达4.9亿元,销量1798万件,印证"春末夏初"是需求爆发的核心窗口期。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7月整体销售额增速(24.21%)首次显著高于销量增速(15.09%),标志着市场开始从"以量换额"的价格战阶段,转向更健康的增长区间。
表:2023-2025年蚊虫驱杀市场关键数据对比
指标 |
2023年1-7月 |
2024年1-7月 |
2025年1-7月 |
同比变化 |
---|---|---|---|---|
销售额(亿元) |
13.7 |
16.1 |
17.0 |
+24.21% |
销量(万件) |
5468 |
6329 |
6294 |
+15.09% |
均价(元) |
25.1 |
25.4 |
27.0 |
+6.30% |
1.2 细分品类格局剧变:蚊香液霸权松动
传统蚊香液(驱蚊花露水、驱蚊喷雾和蚊香补充液)虽然仍以48.47%的销售额占比稳居第一,但份额同比下降1%,销量同比下降5%,天花板效应初现。与此同时,多个新兴品类呈现爆发式增长:
-
电蚊香液(蚊香补充液+加热器套组):销售额同比暴涨380%,占比飙升至10.42%,成为行业第三大品类
-
拖地花露水:销售额激增205%,"驱蚊+清洁"的场景融合开辟新赛道
-
驱蚊湿巾:销量同比增长482%(基数低但增速第一),满足即时防护需求
-
驱蚊止痒凝露:销量同比增长16%,持续渗透妈妈包/户外场景
这一变化反映出消费者从单一驱蚊需求向"场景化解决方案"的转变,品牌需要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如卧室、户外、母婴、宠物等)开发差异化产品。
1.3 品牌格局:头部未固化,长尾狂欢依旧
市场集中度呈现"大促集中、日常分散"的波动特征。2025年1-7月,CR5(超威、润本、榄菊、贝德美、榛质)销售额市占率达37.86%,但在2月春节大促期间,TOP5占比飙升至56.75%,而日常销售月份占比仅在33%-42%间波动。CR50占比70.37%,尾部品牌占比29.63%,显示出新品牌仍有较大入局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母婴专业品牌表现抢眼:
-
润本销量同比增长126%,"植物精油+婴童安全"策略奏效
-
贝因美借奶粉渠道铺货,以15.4元低价实现销售额227.8%增长
-
超威凭借2184个SKU(品类最全)和26.4%销量增速稳住基本盘
高端市场则呈现外资主导格局,vape(均价53.6元)和拜灭士(均价51.7元)占据高价区间,显示消费者对专业驱蚊品牌存在稳定溢价接受度。
二、重点品类分析:价格带分化与安全升级
2.1 蚊香液:增长动能减弱,高端化突围
作为最大细分品类,蚊香液在2025年1-7月销售额为8.24亿元,同比下降0.58%,销量为2996.6万件,同比下降5.19%,增长明显乏力。价格带分析显示:
-
0-20元:销量占比45.16%,但销售额仅占17.51%,利润空间有限
-
20-50元:贡献54.35%销售额和44.26%销量,是绝对核心区间
-
50元以上:销售额占比28.14%,溢价能力显著
品牌格局方面,超威以25.56%的销售额占比领先,且市场份额同比提升9.4个百分点。中腰部品牌中,贝因美(+2.9%)、okko(+1.7%)、居立方(+1.4%)增长较快,显示差异化定位仍有机会。
商品分析发现,抖音TOP10商品均突出"无味、温和、便携"等功能词,以及"户外、儿童专用、全家可用"等场景标签。天猫渠道则呈现"全线强调无味/无毒/孕婴可用"的同质化竞争,建议新品牌可参考以下突围路径:
-
切入孕妇、宠物、过敏人群等细分市场
-
通过营销优化嵌入高转化关键词(如"医用级")
-
借鉴vape、拜灭士的"成分+技术"高端化背书
2.2 驱蚊止痒凝露:复苏动能强劲,安全诉求主导
该品类在2025年迎来转机,1-7月销售额突破1.24亿元,已超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28.3%。价格带呈现典型"中间大、两头小"特征:
-
20-50元:销量153.5万件,占比45.22%,占据半壁江山
-
50-80元和80-100元:合计销量占比20.45%,但贡献39.28%销售额
-
80-100元:以6.61%销量占比,扛起15.76%销售额,溢价能力突出
市场集中度偏低,CR3为41.55%,CR10为66.39%,TOP10外品牌占比33.61%。Handsin(1.82%)、欧护(1.61%)、璞医香(1.55%)等小众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实现增长。
商品层面呈现出"安全与温和成核心诉求,草本概念受追捧"的明显趋势:
代表产品如Puressentiel璞医香宝宝儿童舒缓膏(71元/30ml)主打"进口背书、孕妇适用",凡士林紫草膏(28.4元/16g)运用"品牌关联"策略,润本婴儿紫草膏(21.9元/20g)则强调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结合。差异化方向建议:
-
强化"宝宝可用"、"温和无害"的安全属性
-
融入金盏花、紫草等天然成分提升信任度
-
开发"驱蚊+修护"组合装提升客单价
三、2025新品趋势:天然、安全、场景化三分天下
3.1 成分升级:从化学驱蚊到植物萃取
天然植萃成分成为新品标配,紫草、金盏花、艾草、香茅等广泛用于各类产品:
-
宝弘金盏花膏、植护紫草膏等销售额领先
-
超威艾草盘香等传统产品也加入植萃升级
避蚊胺产品则转向专业户外场景,如索耶、森林地带的高浓度喷雾明确标注"钓鱼露营专用",与家用产品形成区隔。
代表产品:
-
植护2支装紫草膏:儿童化妆品备案,强调"温润亲肤,拒绝有害添加"
-
德国驱蚊喷雾:突出"DEET获得五大权威机构推荐"的专业背书
3.2 人群细分:母婴安全与宠物友好并进
"婴儿/孕妇专用"宣称覆盖大部分新品:
-
润本、babycare、日本叮叮等推出母婴系列
-
普遍强调无味、无毒、无刺激性
宠物友好型产品崭露头角:
-
米小舒、百合小糖推出猫咪可用电蚊香液
-
规模虽小但增速可观,切入养宠家庭蓝海
典型产品如babycare电蚊香液(16.9元)强调"71项空气检测",米小舒宠物专用款(26.8元)则主打"MCH超导雾化技术"。
3.3 香型创新:无香主导下的差异化尝试
无香型电蚊香液占比过半,成为母婴及敏感人群首选。但天然清香型仍有市场:
-
欧护"芦荟香型"、超威"雨后薄荷"吸引传统用户
-
拖地花露水结合"留香+清洁",推出清香、柠檬等香型
功能性香型成为新方向,如澳朵姿拖地花露水(12.8元)添加植物精油,实现"去污+驱味"二合一。
常见问题(FAQs)
Q1:2025年蚊虫驱杀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类是什么?
A1:电蚊香液(蚊香补充液+加热器套组)销售额同比暴涨380%,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市场份额从低位飙升至10.42%。
Q2:母婴人群为何成为品牌争夺焦点?
A2:母婴相关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如润本销量增长126%,贝因美销售额增长227.8%,反映出家长对"安全无毒"产品的高溢价支付意愿,这一人群品牌忠诚度也更高。
Q3:新品牌进入蚊虫驱杀市场还有机会吗?
A3:虽然CR5达37.86%,但日常销售月份TOP5占比仅33%-42%,且CR50外品牌仍占29.63%份额。新品牌可通过细分场景(如宠物、过敏人群)、差异化成分(如中药萃取)或创新形态(如驱蚊湿巾)实现突围。
Q4:高端蚊虫驱杀产品的核心卖点是什么?
A4:高端产品(均价50元以上)普遍强调三大卖点:1)专业成分背书(如避蚊胺浓度标注);2)权威认证(如儿科医生推荐);3)进口/技术差异化(如日本原装、专利雾化技术)。
Q5:线下渠道在蚊虫驱杀市场扮演什么角色?
A5:本报告主要分析线上数据(淘天+抖音+京东),但线下渠道仍占约40%份额,尤其在即时需求场景(如社区便利店销售的电蚊香片)和下沉市场(传统盘香)具有不可替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