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AI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升级。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的重要参与者,其城市在AI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全面评估各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水平,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城市制定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吸引人才,还能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发展参考,推动城市在AI领域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政策环境,基础设施,人才积累,企业规模,创新活力,专利成果,经济绩效,融资环境,城市渗透。
城市AI发展的多维评价指标
在构建中国人工智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采用了多维度的评价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这套指标体系涵盖了政策机制、基础设施、人才积累和吸引、企业规模和创新活力、学术生态方面的专利成果、营收及盈利方面的经济绩效、资本环境方面的融资和投资、以及城市渗透方面的民众参与度和产品普及率等关键领域。通过这些维度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城市在AI领域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政策机制是推动城市AI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策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AI企业的集聚和创新活动。例如,北京市在政策环境方面的得分较高,这得益于其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北京市的人工智能相关政策频次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为AI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基础设施是支撑AI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网络宽带、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直接影响到AI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上海市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较大,其人工智能园区综合数量和人工智能一流大学数量的优势,为AI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是AI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一个城市在人才积累和吸引方面的表现,决定了其在AI领域的竞争力。深圳市在人才积累与吸引方面的得分较高,这得益于其在人才政策、研发投入等方面的积极举措。深圳市的人工智能领域上市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显示出其在人才吸引和积累方面的强大实力。
企业规模和创新活力是衡量城市AI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企业规模体现了AI产业的集聚程度,而创新活力则反映了城市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氛围。杭州市在企业规模和创新活力方面表现突出,其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以及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500强个数均位列全国前列,显示出其在AI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专利成果是衡量城市AI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一个城市在AI领域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北京市在专利成果方面的得分较高,其人工智能有效发明专利件数、人工智能PCT专利申请件数、人工智能专利被引用次数均位居全国首位,显示出其在AI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
经济绩效是衡量城市AI产业发展效果的重要指标。一个城市的AI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在AI领域的竞争力。广州市在经济绩效方面的得分较高,其人工智能公司注册资本、营收亿元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人工智能上市公司市值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显示出其AI产业对经济的强劲推动作用。
融资环境是支撑城市AI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城市的融资环境直接影响到AI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发展速度。南京市在融资环境方面的得分较高,其人工智能融资金额和融资件数均位居全国前列,为AI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
城市渗透是衡量城市AI应用普及程度的重要指标。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智能产品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普及率,反映了AI技术在城市生活中的渗透程度。成都市在城市渗透方面的得分较高,其居民在京东购买的智能产品消费金额占比位居全国前列,显示出AI技术在城市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我们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采用了等权分配法,并通过对原始变量进行数据的极差标准化法处理,消除了不同指标之间因属性不同而带来的影响。这种处理方法使得不同指标之间的比较更加公平和合理,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选取了338个样本城市在内的各项数据,整体数据统计时间维度为2012年至2024年1月。这种广泛的数据收集和长期的统计时间跨度,为我们的评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在指标体系的搭建过程中,我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设立了25项三级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城市AI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城市在AI领域的发展水平和潜力。
总结
构建一套科学、客观、可量化的人工智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动城市AI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维度的评价方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城市在AI领域的发展水平和潜力,为城市制定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这套指标体系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市场策略、进行投资决策、招聘人才、洞察行业趋势以及争取政策支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城市AI评价指标体系也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