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谈判如何影响创新药市场:41个国产新药待审

创新药研究框架之2024年医保谈判前瞻:国谈进入常态化阶段,创新药长期放量可期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国投证券于2024年10月18日发布的报告《创新药研究框架之2024年医保谈判前瞻:国谈进入常态化阶段,创新药长期放量可期》,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生物医药行业作为高科技和高投入的领域,其研发的创新药物对于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保谈判已成为创新药能否快速放量、实现商业价值的关键环节。医保谈判不仅关系到药品的定价,还直接影响药品的市场准入和患者的用药可及性。2024年,国产创新药医保谈判再次成为行业焦点,本报告将对2024年国产创新药医保谈判情况进行总览,分析其对行业的影响。

关键词:医保谈判、国产创新药、市场准入、药品定价、患者可及性

一、医保谈判常态化,国产创新药迎来新机遇

自2017年起,我国药品谈判机制逐步进入常态化阶段,基本保持一年一次的频率。截至2024年,医保药品谈判工作即将进入谈判/竞价阶段。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2024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2024年国家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流程分为准备、申报、专家评审、谈判/竞价阶段、公布结果,共5个阶段。这一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为创新药企提供了明确的预期和准备时间,有利于药品的顺利申报和评审。

本次医保谈判中,多个药品进行首次谈判、新增适应症谈判、到期续约谈判等,国产创新药医保谈判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根据国投证券的梳理,本次医保谈判中共有约41个国产独家创新药(含引进)通过形式审查,包括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之间新获批上市的28个创新药,以及2023年7月1日以前获批上市的13个创新药。这一数据表明,国产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速度正在加快,医保谈判为这些新药提供了快速进入市场的机会。

二、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变化,影响药品价格和市场策略

国家医保局于2024年6月28日发布新一版的《谈判药品续约规则》、《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与2023年版本相比无较大变化。这一稳定性有利于药企制定长期的研发和市场策略。续约规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支付标准有效期到期品种的处理上,今年的竞价规则中增加了对支付标准有效期到期品种经专家评审纳入常规目录管理的表述,使规则更加完善。

谈判药品续约规则主要分为纳入常规目录管理、简易续约和重新谈判三种形式。对于不调整支付范围的药品,以本协议期基金实际支出与基金支出预算的比值(比值A)为基准,确定支付标准的下调比例。对于调整支付范围的药品,则需要计算原医保支付范围的降幅,形成初步支付标准,并根据基金支出预算增加值(比值B)调整最终支付标准的下调比例。这些规则的变化,直接影响药品的价格和市场策略,药企需要根据规则调整自身的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以适应医保谈判的要求。

三、首次谈判降幅预测,对创新药市场影响深远

从历史来看,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药物平均需要降价50~60%左右。这一降幅对于创新药企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大幅度的降价可能会影响药企的利润空间,尤其是在研发投入巨大的创新药领域。机遇在于,进入医保目录后,药品的市场渗透率和销量有望大幅提升,从而实现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

本次医保谈判中,预计整体平均降幅也将类似既往。对于新获批上市的28个创新药而言,首次谈判的降幅将直接影响其市场定价和推广策略。对于已在医保目录中的药品,续约谈判的降幅则关系到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力。药企需要在保证药品质量和疗效的同时,合理控制成本,以适应医保谈判的降价要求。

总结

2024年国产创新药医保谈判的常态化,为新药的市场准入提供了明确路径。续约规则的稳定性和完善性,为药企的市场策略提供了参考。首次谈判的降幅预测,对创新药的市场定价和推广策略有着深远影响。整体而言,医保谈判不仅是药品价格的博弈,更是创新药企市场竞争力的体现。随着医保谈判的深入,国产创新药的市场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患者用药的可及性也将得到提升。

相关深度报告

创新药研究框架之2024年医保谈判前瞻:国谈进入常态化阶段,创新药长期放量可期

创新药研究框架之2024年医保谈判前瞻:国谈进入常态化阶段,创新药长期放量可期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国投证券于2024年10月18日发布,共28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医保谈判,创新药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