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集成母排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规模增长与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设备-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集成母排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头豹研究院于2025年1月23日发布的报告《电子设备-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集成母排》,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母排(Cells Contact System,CCS)作为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集成母排通过优化电芯连接和信号采集,提升了电池包的性能和安全性。本文将深入分析集成母排行业的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以及竞争格局,为行业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关键词:集成母排、新能源汽车、BMS系统、市场规模、技术趋势、竞争格局

一、集成母排行业现状

集成母排行业的发展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紧密相连。自21世纪初集成母排概念引入中国以来,行业经历了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转变。早期,集成母排技术主要由国际厂商如美国安费诺掌握,国内企业多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国内企业如西典新能、壹连科技等逐渐崭露头角,推动了集成母排的国产化进程。

集成母排的优势在于其轻量化、集成化的设计,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和组装效率。与传统线束母排相比,集成母排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采用FPC(柔性印刷电路板)作为信号采集组件的集成母排,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同时减少了线束连接的繁琐性,降低了装配成本。

近年来,集成母排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至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从44.01亿元增长至118.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4.2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集成母排市场规模与市场空间

集成母排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2021年至2023年,行业市场规模从44.01亿元增长至118.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4.2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同比增长64.22%,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上游零部件制造商,如集成母排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未来几年,集成母排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2024年至2028年,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从166.16亿元增长至311.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7.03%。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推动:首先,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将带动集成母排的需求;其次,FPC等电子材料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将进一步推动集成母排行业的发展;最后,政策支持将继续为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集成母排行业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供应环节,包括FPC、PCB、FFC等电子材料,以及铜铝等有色金属。中游为集成母排的生产和制造环节,下游则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由动力电池制造商和整车厂商组成。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集成母排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技术路线也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三、集成母排行业未来趋势与技术发展方向

集成母排行业未来的发展将朝着更轻量化、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持续创新迭代。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集成母排产品也将不断提升性能和技术水平。例如,FPC等电子材料的集成化和轻量化优势将进一步推动集成母排行业的发展。FPC可以减少接插件或传统线束数量,简化组装过程,同时也可以设计成多层结构,通过钻孔、电镀形成金属化孔以实现不同层间的导电连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密度的配线,减少电子元件之间的距离并提高整体性能。

集成母排行业的技术路线也在不断丰富。目前,行业内主要存在三种技术路线:塑胶支架方案、吸塑方案和热压方案。每种方案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例如,热压方案具有整体强度和绝缘性能优异的特点,适用于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而吸塑方案则具有轻量化和成本优势,适合大规模生产。

未来,集成母排行业的发展还将受到政策环境的积极影响。例如,《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等政策将继续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刺激市场需求,从而间接增加集成母排等零部件的订单需求。

四、集成母排行业竞争格局

集成母排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趋势。行业内主要参与者包括美国安费诺、西典新能、壹连科技等国内外制造商。头部厂商凭借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丰富的规模化量产经验和客户粘性,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以西典新能为例,该公司通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生产设备,持续开发FPC吸塑CCS、薄膜CCS、FFC采样CCS等多个前沿项目,2020-2023年其电池连接系统产品和电控母排产品的市占率分别从4.5%和27.08%提升至14.89%和30.66%。西典新能还与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下游优质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集成母排行业的定制化程度较高,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产品开发设计。这要求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上具备深厚的技术沉淀。因此,头部厂商在技术创新和客户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相关FAQs:

问:集成母排与传统线束母排相比有哪些优势?

答:集成母排与传统线束母排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体热压成型,线路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耐候性、耐潮湿、耐氧化、耐腐蚀等性能,可靠度高;客户端安装简单,可自动化作业程度高,节约装配人工成本;集成度高,体积小、轻薄,节约整体模组空间,使整体模组更加轻量化和便捷化;线路的过流保护设计对电池电芯起保护作用,安全性能高;与电芯连接方式灵活,可多串多并,适用性广。

问:集成母排行业的市场规模未来几年将如何变化?

答:预计2024年至2028年,集成母排行业市场规模将从166.16亿元增长至311.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7.03%。这一增长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FPC等电子材料渗透率的提升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的推动。

问:集成母排行业的技术路线有哪些?

答:目前,集成母排行业主要存在三种技术路线:塑胶支架方案、吸塑方案和热压方案。塑胶支架方案工艺成熟、信号传输稳定;吸塑方案轻量化、成本优势明显;热压方案整体强度和绝缘性能优异,适用于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问:集成母排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

答:集成母排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趋势。头部厂商如西典新能、壹连科技等凭借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丰富的规模化量产经验和客户粘性,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行业马太效应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和客户资源是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以上就是关于集成母排行业的全面分析。集成母排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轻量化和集成化优势,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包的性能和安全性。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母排行业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行业技术路线不断丰富,未来将朝着更轻量化、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头部厂商凭借技术创新和客户资源等优势,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趋势。

相关深度报告

电子设备-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集成母排

电子设备-企业竞争图谱:2024年集成母排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头豹研究院于2025年1月23日发布,共13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集成母排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