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2012年期间,日本经济经历了长期的低迷状态,这一时期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为资产价格快速下跌、银行-企业融资链陷入负向螺旋、失业率升高、收入增长停滞等。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科技制造业却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经济中的一抹亮色。本文旨在探讨在经济低迷期,科技制造业如何保持增长,以及企业雇佣和治理模式如何发生转变。
关键词:科技制造业、经济增长、雇佣模式、治理结构
科技制造业的逆势增长
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科技制造业的增长显得尤为引人注目。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显示,1994-2012年间,信息通信、专业科技活动、医疗等行业的GDP复合增速领先于其他行业。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科技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实现了逆势增长。
技术创新是推动科技制造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在经济低迷期,科技制造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以满足市场的变化需求。例如,日本在显示技术,尤其是液晶显示器(LCD)领域的技术突破,使得以索尼、松下(Panasonic)、东芝和夏普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半导体和显示技术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市场需求的转变也为科技制造业提供了增长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科技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浪潮中,科技制造业凭借其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抓住了新的增长机遇。
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是科技制造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经济低迷期,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以鼓励科技制造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不仅为科技制造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雇佣模式的转变
经济低迷期,企业的雇佣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长期雇佣制受到冲击,流动性雇佣与多元雇佣占比增加。这一转变的背后,是企业对经营效率的追求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在经济低迷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企业开始调整雇佣模式。传统的长期雇佣制虽然能够保持员工的稳定性,但在经济低迷期,这种模式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开始转向流动性更强的雇佣模式,如临时工、合同工等,以降低人力成本。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促使企业调整雇佣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人们对于工作的期望也在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长期雇佣制,而是寻求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工作灵活性。因此,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也开始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灵活的工作安排。
政府政策的调整也影响了雇佣模式的转变。在经济低迷期,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劳动市场改革政策,如放宽对临时工和合同工的限制、鼓励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灵活配置等。这些政策为企业调整雇佣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也推动了雇佣模式的转变。
治理结构的优化
在经济低迷期,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发生了优化。企业开始更加重视股东利益,强调降本增效,并逐步向美国式企业经营学习,追求资产收益率(ROA)和股本回报率(ROE)的提升。
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体现在对股东利益的重视上。在经济低迷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企业开始更加重视股东利益。这不仅体现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上,也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结构上。企业通过优化资产负债表,降低负债水平,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
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也体现在对经营效率的追求上。在经济低迷期,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开始对内部管理进行优化。这包括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效率;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等。
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还体现在对外部监督的接受上。在经济低迷期,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市场和法律风险,因此,企业开始更加重视外部监督,如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接受独立董事的监督,遵守更加严格的信息披露规则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总结
在经济低迷期,科技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的适应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实现了逆势增长。同时,企业的雇佣模式和治理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的需要。这些变化不仅有助于企业在经济低迷期保持增长,也为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提供了动力。未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科技制造业和企业的雇佣与治理模式也将继续演进,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关深度报告
主题策略-发达市场投资研究系列一:日本:低迷期的决策得失与微观行为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国泰君安于2024年10月3日发布,共28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主题策略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远瞻慧库-360WH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