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业”)是中国领先的供应链科技平台,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自2013年成立以来,盛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平台化转型,逐步从传统的商业保理公司发展为一家以科技驱动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商。本文将从发展历程、核心业务、行业现状、战略布局、竞争优势、财务表现和发展前景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盛业的商业模式及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盛业控股、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中小企业、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一、发展历程与平台化转型
盛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标志着公司业务模式的重大转变和战略升级。
从0到1:商业保理的起步
盛业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首批商业保理公司之一。公司最初专注于为基建、医药和能源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2016年,盛业推出线上保理平台“盛易通”,开始尝试将金融服务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这一阶段,盛业通过专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标准化的金融产品,逐步积累了客户资源和行业经验。
从1到10: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的崛起
2017年,盛业在中国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并于2019年转至主板。公司明确提出“双驱动+大平台”战略,通过整合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构建了产融结合的绿色金融生态。盛业的“盛易通云平台”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高效连接和风险控制。这一阶段,盛业不仅优化了自身的业务流程,还通过与多家央企和地方国企合作,拓展了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
从10到100:生态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2022年至今,盛业致力于从“资本”向“生态”的转型。公司通过与地方国企合作成立区域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规模。例如,盛业与无锡市交通产业集团成立无锡国金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与厦门象屿集团合作成立厦门象盛商业保理有限责任公司等。此外,盛业还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如2024年收购名风控股,拓展跨境电商行业服务。这一阶段,盛业通过科技赋能和生态化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
重要数据
截至2024年底,盛业已帮助超过18,100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超过2,480亿元的普惠金融服务。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2亿元,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7%。盛业的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2%提升至2024年的近40%,显示出其平台化转型的显著成效。
二、核心业务与商业模式
盛业的业务主要分为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和平台科技服务两大板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
数字金融解决方案
盛业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涵盖投标保证金保理、订单保理、到货保理、应收保理等多种融资服务。通过“盛易通云平台”,盛业能够对中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从而提供高效、精准的融资支持。这一业务模式不仅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了融资流程,降低了运营成本。2023年,盛业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收入达到7.23亿元,同比增长15.68%。
平台科技服务
平台科技服务是盛业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其收入主要来源于撮合服务费和推介服务费。通过与银行、资管、基金等资金方合作,盛业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外部资金进行精准匹配,实现了资产端与资金端的高效互联。这一业务模式类似于SaaS服务,具有轻资产、高增长的特点。2023年,盛业的平台科技服务收入达到1.70亿元,同比增长64.85%。
商业模式的创新与优势
盛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体现在其“弱确权”模式和科技平台的应用上。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相比,盛业通过“重交易、轻主体”的业务逻辑,降低了对核心企业强确权的依赖,从而提高了融资效率,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同时,盛业的科技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交易数据的实时监控和风险控制,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加可靠的风控手段。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体验,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加高效的资产配置渠道。
重要数据
截至2024年底,盛业的平台累计处理供应链资产规模已超过2,48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8%。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占比接近40%,显示出其在公司总收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三、行业现状与竞争优势
供应链金融行业在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盛业作为行业内的领先者,凭借其技术创新、平台化战略和生态化布局,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灼识咨询的统计,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资产余额从2018年的20.1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22年的32.3万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51.6万亿元。其中,应收账款融资作为上游企业在销售回款困难情况下的主要融资渠道,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5%。这一趋势表明,供应链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竞争优势
盛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创新:盛业的“盛易通云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平台不仅能够实时监控交易数据,还能通过智能算法预测回款周期,降低违约风险。
2、平台化战略:盛业通过与地方国企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拓展了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对自有资金的依赖,还通过平台化服务实现了业务的轻资产化。
3、生态化布局:盛业不仅服务于传统的基建、医药和能源行业,还积极拓展新兴产业,如跨境电商和新能源。这种多元化的行业布局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4、风险管理:盛业通过“重交易、轻主体”的业务逻辑,降低了对核心企业强确权的依赖,提高了融资效率。同时,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了风险的精准控制。
重要数据
截至2024年底,盛业的资金合作方数量达到163家,2020-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7.20%。公司累计研发投入已超过2亿元,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7%。这些数据表明,盛业在技术创新和生态化布局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四、财务表现与发展前景
盛业的财务表现显示出其稳健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尽管公司在平台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短期的收入波动,但长期来看,平台科技服务的快速增长和业务结构的优化为公司带来了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财务表现
盛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2023年达到9.64亿元,同比增长20.50%。尽管2024年上半年收入有所下滑,但公司通过平台化转型,优化了业务结构,降低了对自有资金的依赖。平台科技服务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2%提升至2024年的近40%,显示出其在公司总收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此外,盛业的归母净利润在2023年达到2.68亿元,同比增长22%,显示出其良好的盈利能力。
发展前景
盛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潜力: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6万亿元。盛业作为行业内的领先者,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和平台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2、新兴产业布局:盛业积极拓展跨境电商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市场交易额将达到5,355亿元,跨境电商行业市场交易额将达到60万亿元。
3、政策支持: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普惠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政策,为盛业的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重要数据
盛业预计2024-2026年的收入分别为9.91亿元、10.45亿元和11.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亿元、4.16亿元和5.4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盛业在未来几年内有望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相关深度报告

盛业(6069.HK)深耕产业助力资企互联,打造领先的供应链科技平台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信建投于2025年2月12日发布,共33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盛业,6069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