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威合金(股票代码:601137.SH)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一家专注于高端铜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之初主营铜合金加工材料业务,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从传统原材料供应商成功转型为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高端材料服务商。2016年是公司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通过收购宁波康奈特100%股权,公司业务拓展至光伏新能源领域,形成了"新材料为主、新能源为辅"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公司于201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在全球拥有13个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的宁波、越南北江省和海阳省、德国赫尔伯恩和霍伊黑尔海姆、加拿大安大略省以及美国等地。这种全球化布局不仅帮助公司构建了完善的销售网络,也有效分散了地区政策风险。截至2025年初,公司控股股东为博威集团,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兼总裁谢识才先生,股权结构清晰稳定。
经过多年发展,博威合金已成为特殊合金牌号最齐全、特殊合金产品产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产品覆盖17个合金系列、100余种合金牌号。公司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平台,研发实力雄厚。截至2024年年中,公司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91项,其中包含多项国际专利,并参与制定了28项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及3项团体标准。
一、新材料业务技术优势显著,AI技术带来新增长点
博威合金的新材料业务主要包括合金棒材、合金线材、合金带材和精密细丝四大类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智能终端设备、汽车电子、智能互联网设备等高技术含量领域。2023年,公司新材料板块实现销量19.7万吨,同比增长12.1%;2024年上半年销量已达11.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2.6%,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合金带材和精密细丝产品正受益于AI技术发展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兴起带来的新增需求。
在合金带材方面,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引线框架和各类连接器制造。半导体引线框架用铜合金材料具有高技术壁垒,需要同时具备高导电性与高强度、良好的耐高温软化性以及无缺陷的表面特性。随着AI芯片和数据中心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6113.5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69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8%,这将直接带动对公司高端合金带材的需求。在连接器应用领域,公司的带材产品可用于制造通讯连接器,而AI数据中心建设正推动高速连接器需求快速增长。据行业数据显示,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已从2013年的511.8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81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8%。英伟达等AI芯片厂商的最新架构中大量采用铜连接方案,进一步提升了高性能铜板带在通讯设备中的应用前景。
精密细丝是公司另一项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产品,尤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独特价值。公司的精密切割丝能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谐波齿轮减速器的刚轮内齿加工,且作为耗材具有持续更换需求。根据行业研究数据,在中性假设下,2025-2027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需求量将呈现快速增长,预计特斯拉和其他厂商的总需求量将从2000台增长至40000台。相应地,精密切割丝的需求量也有望从2025年的14吨激增至2027年的288吨,到2030年更可能达到7000吨以上,2025-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这种爆发式增长将为公司精密细丝业务带来持续的市场机会。
公司新材料业务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强大的研发能力、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全球化布局。在研发方面,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达4.44亿元,同比增长29.45%,研发人员747人,占总员工数的12.06%。在制造工艺上,公司自主开发了多项精密制造设备,如精度可达±0.002mm的博威自动厚度控制系统、光洁度达0.04μm的高精密模具工装等,确保了产品性能的领先性。2023年公司铜加工材料的单吨毛利为5419元/吨,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其高端产品定位带来的溢价能力。全球化生产基地布局则帮助公司更好地服务国际客户,同时规避单一地区的政策风险。
二、新能源业务海外布局成效显著,美国项目即将投产
博威合金的新能源业务主要通过2016年收购的宁波康奈特及其子公司开展,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公司目前在越南拥有2.28GW电池片产能,并正在建设越南30GW TopCon电池片项目和美国20GW TopCon组件项目,预计将分别于2025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投产。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外销的光伏电池总产能将达到5.28GW,实现从电池片到组件的产业链延伸。
越南生产基地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和税收优惠。相较于中国,越南基地工人的平均工资水平和能源价格更低,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2018年,公司被评为越南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四免九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前4年免征所得税,后9年所得税减半征收。这些优势使得公司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力。2023年,公司新能源板块销量达2.56GW,同比增长118%;实现净利润8.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9%,单位净利润从2022年的0.18元/W提升至0.33元/W,显示出良好的盈利能力。
然而,2024年美国商务部对进口自越南等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对公司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10月公布的反补贴初裁结果显示,博威尔特的反补贴税率为0.81%,属于最低档次;但11月公布的反倾销初裁税率达到54.46%,处于中间水平。尽管这一税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越南产能的盈利能力,但也将促使公司加快美国工厂的建设进度,因为在美国本土生产的组件可以规避这些贸易壁垒。事实上,这一政策变化反而增强了公司在美国布局的战略意义,预计2025年年中投产的美国20GW组件项目将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从长期来看,全球光伏市场仍保持增长态势,而公司的国际化布局为其提供了独特优势。欧美光伏市场增长迅速,公司通过在欧美设立销售公司,组建国际化营销团队,并在主要市场设立销售中心和物流仓库,建立了自主品牌销售渠道。这种深度本地化运营模式使公司能够充分把握欧美市场的成长机会。2024年上半年,尽管面临双反调查的不确定性,公司新能源产品单位净利润仍提升至0.44元/W,同比增长26%,表明其产品竞争力和客户认可度持续增强。
三、数字化与技术创新驱动未来发展
博威合金将德国铜合金制造商维兰德(Wieland Group)作为对标企业,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自2018年起,公司开始推进数字化转型,2019年与埃森哲开展全面合作,实施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研发、数字化制造、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化服务等项目。2021年10月,公司的数字化研发平台正式上线,搭建了全球有色合金科研平台、材料检测平台、前沿资讯交流平台和数据服务平台,形成了有色合金新材料研发生态圈。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采取"自主研发+国际并购"双轮驱动策略。2019年,公司收购了德国贝肯霍夫有限公司(BK公司),获得了其百年精密细丝技术;同年还收购了加拿大Ontario Limited公司,强化了金属材料表面镀层处理能力。这些国际并购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也帮助公司快速进入高端市场。公司目前拥有来自德、日、意、美等国的金相技术、仿真模拟、数字孪生、表面复合处理、合金制造专家团队,这种国际化研发阵容在国内同行业中较为罕见。
公司的产能扩张计划也体现了其对未来市场的信心。在新材料板块,公司正在建设3万吨特殊合金电子材料带材项目和2万吨合金线材项目,预计建成后带材总产能将从目前的8.8万吨提升至13.8万吨,线材产能达到4.2万吨。在新能源板块,越南30GW TopCon电池片和美国20GW TopCon组件项目投产后,将显著提升公司在国际光伏市场的地位。这些产能扩张均聚焦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符合公司向高端制造转型的战略方向。
从财务表现来看,公司近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2023年实现营收177.56亿元,同比增长32.03%;归母净利润11.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9.21%。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达145.89亿元,同比增长16.48%;归母净利润10.98亿元,同比增长38.81%。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保持了较高的分红比例,2021-2023年分红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股息率从2021年的0.51%提升至2023年的2.90%,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回报。
行业前景与挑战
有色金属新材料和光伏新能源行业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有色金属新材料领域,随着AI技术、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兴起,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半导体和高端连接器应用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这将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博威合金凭借其齐全的合金牌号、丰富的专利储备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的优势,有望在行业升级过程中占据有利位置。
光伏行业虽然前景广阔,但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各国为保护本土制造业,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措施,如美国的双反调查、欧洲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这就要求光伏企业必须加强全球化布局,通过在主要市场本地化生产来规避贸易壁垒。博威合金在美国建设组件工厂的战略正是应对这一趋势的明智之举,但同时也面临项目建设进度、本地化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挑战。
另一个重要挑战是原材料价格波动。铜、硅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会影响企业盈利稳定性。虽然公司采用"原料+加工费"的定价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一风险,但在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时,仍可能对短期盈利造成冲击。因此,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库存策略将成为公司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博威合金的主要业务构成是怎样的?
A1:博威合金实行"新材料为主+新能源为辅"的发展战略。新材料业务主要包括铜合金棒材、线材、带材和精密细丝,应用于半导体、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新能源业务主要通过子公司开展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市场在欧美。
Q2: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哪些业务机会?
A2:公司有两类产品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精密细丝用于切割谐波齿轮,属于耗材;线材可作为旋转关节所用的铜线缆。根据预测,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对精密切割丝的年需求量可能达到7000吨以上。
Q3:美国双反调查对公司有何影响?
A3:2024年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初裁结果中,公司反补贴税率为0.81%(较低),但反倾销税率达54.46%。这促使公司加快美国20GW组件项目建设,预计2025年年中投产,以规避贸易壁垒。
Q4:公司在研发方面有哪些优势?
A4: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国际化专家团队,截至2024年年中获得授权专利291项,参与制定28项国家标准。2023年研发投入4.44亿元,占营收2.5%,研发人员占比12.06%,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