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潜力如何:规模与竞争格局解析

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装备,不仅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关键指标。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其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态势备受瞩目。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为行业内外的观察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增长潜力、中国制造

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现状与增长趋势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根据《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与减速机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总出货量达到了30.9万台,同比增速为6.6%。2024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累计出货量约为15.7万台,同比增长0.9%,整体增速有所放缓。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虽然增长稳健,但增速有所减缓,市场发展动能正在切换。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从市场规模的增长趋势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如“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相关政策,为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技术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也降低了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提高了其投资回报率,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扩大。

二、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外资品牌如发那科、安川、库卡、ABB等在汽车行业等高端应用场景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企业凭借其在系统集成、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本土品牌如埃斯顿、汇川技术和埃夫特等也在快速崛起,特别是在金属加工、食品饮料、塑料及化学制品以及光伏锂电等新能源行业中,本土品牌以其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逐渐扩大了市场份额。

根据白皮书数据,2024年上半年本土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7%,较2023年上半年上涨了6.9个百分点,出货量同比增长17%。这一变化表明,本土品牌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尤其是在中低端市场。随着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上的不断提升,预计未来本土品牌将进一步侵蚀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

三、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未来增长动力

尽管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未来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首先,政策推动智能制造持续提速,根据《“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其次,投资成本的下降和投资回报率的提高,使得“机器换人”成为制造企业的优选。此外,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与制造业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场潜力巨大。最后,增量市场的扩大和存量市场的逐渐释放,也为工业机器人市场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

总结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虽然面临增速放缓的挑战,但在未来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政策的支持、成本的下降、市场潜力的挖掘以及增量和存量市场的扩大,都为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也预示着本土品牌将在未来的市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完善,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关深度报告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与减速机产业发展白皮书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与减速机产业发展白皮书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觅途咨询于2024年10月10日发布,共61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工业机器人,减速机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