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时代全光网发展的四大需求特征:全光网如何重塑数字经济?

算力时代全光网架构研究报告(2024年)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于2024年10月10日发布的报告《算力时代全光网架构研究报告(2024年)》,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数字经济已迈入以人工智能和算力为核心生产力的算力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算力资源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对网络的带宽、时延、可靠性等性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光网作为支撑算力资源调度的关键基础设施,其发展和演进对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算力时代、全光网、数字经济、高品质联云入算、城市内算力互联、枢纽间算力互联、网络智能化调度

稳定大带宽:支撑数据流量激增

在算力时代,数据流量的激增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光网作为数字经济的血脉,需要提供稳定充足的大带宽以支撑数据流量的增长,包括未来可能的低收敛或不收敛的大象流。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24年7月底,中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6.56亿户,其中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为1.9亿户,占总用户数的29%。这一数据显示了高速率用户持续增长的趋势,以及家庭户均接入带宽的显著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全光网的发展必须紧跟用户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带宽的大幅提升,以满足家庭、园区、企业等各类终端和业务对带宽、时延、安全的综合需求。

安全高可靠:保障智算业务流转

在算力时代,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智算业务的流转至关重要。全光网需要提供高可靠高安全的网络连接,确保智算业务随时在线流转,保障各行业应用顺畅和数据信息安全。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业自动化系统对带宽、时延和可靠性的要求极高,3D机器视觉+AI质检、数控精准控制等应用需要满足实时强交互要求,网络时延需小于1ms,可靠性达到99.999%。全光网通过提供高可靠性的连接,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缺陷率,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

确定低时延:提升业务体验

在算力时代,低时延对于提升业务体验至关重要。全光网通过降低传输链路时延和时延抖动,支撑分布式智算集群的创新验证,提高行业应用的业务体验。例如,金融行业对网络时延的要求极为严苛,微秒级的时延节省对于高频交易(HFT)策略具有重大价值。此外,多云互联可用区(AZ)要求单向互联时延小于1ms,以保障多AZ之间的数据传输达到实时访问及同步。全光网通过构建覆盖全国的“1ms”、“5ms”、“20ms”三级时延圈,实现各级算力资源的高效灵活互联和用户高品质应用入算,对于提升个人及企业的实时云服务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化服务:支持算力业务敏捷开通

在算力时代,全光网的智能化服务对于支持算力业务的敏捷开通和高效可视运维至关重要。全光网通过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光网络资源调度和运维管理服务,支持算力业务的快速配置开通、动态带宽调整和精准性能监测,满足各行业数智化发展的业务需求。例如,算网智能化统一编排调度,赋能算力服务高效供给。依托算网融合的统一管理控制系统和服务运营平台,精准实施算网资源的协同编排与智能调度,确保算力服务的资源高效供给和性能体验卓越。通过融合AI与大数据技术,实现算网资源的一体化编排、智能调度、精细管理及高效运维,构建灵活、高效、优化的算力服务生态,加速AI智算应用发展。

总结

算力时代对全光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光网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必须在稳定大带宽、安全高可靠、确定低时延和智能化服务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升级。通过构建高效泛在的全光运力,全光网将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更加智能、高效和可靠的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服务。

相关深度报告

算力时代全光网架构研究报告(2024年)

算力时代全光网架构研究报告(2024年)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于2024年10月10日发布,共34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算力,全光网架构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