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在中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诸多创新探索。本文将从政策推动、专业建设现状、课程设计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对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1、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
202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要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新职业,制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培训教程,开展规范化培训和社会化评价。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数字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激发了数字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市场需求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点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24年5月14日,高职院校成功备案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点共624个,其中广东省67个,较2023年新增11个。这一数据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领域,显示出市场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
2、专业建设现状与挑战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发展迅速,但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广泛性给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带来了困难。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涉及多个行业,如金融、医疗、制造等,每个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和技能要求都有所不同,这使得职业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难以精准定位。
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匮乏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困难。目前,高职院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教师数量相对不足,且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限制了专业的发展。
教学资源的缺乏也是高职院校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难题。人工智能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但相应的教材、案例、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却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3、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1+X”证书制度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例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结合人工智能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体系框架,培养适应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在核心课程建设方面,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为例,基于岗课证标融通的理念,从课程内容、思政融入、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多元化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设计。通过这种改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班级平均成绩提高了9%,技能提高了10%,素质提高了11%。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提出了基于项目沉浸式开发与创新点提炼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措施。通过算法最简表达与应用场景匹配、教学案例采用电商平台的各种应用场景、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高职院校进行了诸多创新探索。例如,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以“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为核心要素,形成了产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腾讯共建课程、联合招生、双向联动人才培养、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等方式,培养了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
昆明理工大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则采用了“2+1+1”人才培养模式,遵循OBE理念以及区域数字经济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重构教学方案。通过这种模式,培养了一批云南数字经济发展急需的“懂技术、知产业”的高素质人工智能产业紧缺人才。
华中师范大学提出了“三创”视角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创意、创新、创业。该模式强调在技术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通过产教专创双融合、精准育人、精准对接产业链以及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平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实现成果转化。
相关FAQs:
问:2024年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点数量为何大幅增加?
答:2024年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点数量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强烈推动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进一步促进了该专业点数量的增加。
问:高职院校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中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答:高职院校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广泛性给人才培养的职业定位带来困难;二是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匮乏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困难;三是教学资源的缺乏给学校的教学带来困难。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限制了专业的发展。
问:如何解决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资源缺乏问题?
答:解决高职院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资源缺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教材、案例和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二是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引入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三是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四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以上就是关于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发展的分析。从政策推动到市场需求,从专业建设现状到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再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职院校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中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高职院校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将继续在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