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行业分析报告:中国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五年CAGR达28.7%

新型储能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暨CNESADataLink2024年储能数据发布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于2025年1月25日发布的报告《新型储能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暨CNESADataLink2024年储能数据发布》,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新型储能技术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电网稳定的关键环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将深入分析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以及竞争格局,旨在为行业从业者、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型储能、锂电池、市场增长、政策支持、竞争格局、未来趋势

一、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百吉瓦时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突破,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百吉瓦时,达到78.3GW/184.2GWh,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惊人的126.5%和147.5%。这一增长不仅标志着新型储能技术在中国能源市场的崛起,也反映出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整合和电网稳定中的关键作用。

从技术分布来看,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占比达到55.2%。此外,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兴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标志着钠离子电池技术在大规模储能应用中的可行性。与此同时,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并网,进一步丰富了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

在区域分布上,新疆和内蒙古成为2024年新增储能装机规模的前两名省份。其中,新疆以新能源配储为主,而内蒙古则以独立储能项目为主导。内蒙古更是成为首个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的省份,显示出其在新型储能领域的强大发展潜力。

从应用领域来看,新型储能的应用仍以源网侧为主,但用户侧占比相比去年提升了4个百分点,装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90%。这表明用户侧储能市场正在逐步打开,未来有望成为储能行业的重要增长点。

二、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未来五年新型储能行业CAGR达28.7%

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是推动新型储能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26个省市制定了2025年底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到86.6GW。其中,8个省份已经提前完成其“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显示出政策目标的可达成性以及地方政府对储能行业的高度重视。

从政策类型来看,2024年新增发布的储能相关政策达到770项,是去年同期的1.2倍。这些政策涵盖了新能源配储、补贴政策、电力市场发展规划等多个方面,为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储能技术在解决新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储能系统不仅能够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还能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提供技术支撑。此外,用户侧储能市场的逐步兴起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理想场景下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26.2GW,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8.7%。即使在保守场景下,累计装机规模也将达到240.5GW,CAGR为22.2%。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性,也显示出市场的巨大潜力。

三、竞争格局初现,EPC与储能系统集成企业主导市场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逐渐清晰。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和储能系统集成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数据显示,储能系统Top15企业中标规模达到2024年储能系统总中标规模的57%,显示出头部企业的强大市场竞争力。

在EPC领域,Top15的EPC中标企业中标规模仅占EPC中标市场总规模的23%,大部分中标企业为能建、电建两大集团的子公司。此外,也有来自传统机械制造、网络通信、建筑施工等领域的跨界企业参与其中,显示出储能市场的吸引力正不断扩大。

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龙头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市场经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例如,阳光电源、海博思创等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在海外市场斩获了大量订单。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的海外大单规模超过150GWh,显示出中国储能技术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2024年,储能相关企业的投融资事件达到107起,披露金额近176亿元。尽管与2023年相比有所下降,但融资方向逐渐向系统集成、充换电、锂电及材料等领域集中,显示出资本对储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青睐。

四、技术创新与标准完善,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技术创新是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储能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逐步推进,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的成功并网,为未来大规模储能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此外,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兴技术也在不断成熟,为储能市场提供了多元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2024年储能行业迎来了多项重要标准的发布。例如,GB 44240-2024《电能存储系统用锂蓄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正式发布,为锂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明确的规范。此外,多项涉及储能系统并网、运维、后评价等方面的标准也相继出台,进一步完善了储能行业的标准体系。

国际标准方面,ISO成立机械储能技术委员会,钠离子蓄电池国际标准在IEC/SC21A立项,显示出中国储能技术在全球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这些标准的发布和实施,不仅为储能技术的安全应用提供了保障,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FAQs:

Q1:2024年新型储能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A1:2024年新型储能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以及技术创新。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为储能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空间;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扩大则创造了对储能技术的刚性需求;而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储能市场的爆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Q2:未来五年新型储能行业的增长趋势如何?

A2: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预测,未来五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理想场景下,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26.2GW,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8.7%;保守场景下,累计装机规模也将达到240.5GW,CAGR为22.2%。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性以及市场的巨大潜力。

Q3:2024年储能行业的投融资情况如何?

A3:2024年储能行业的投融资事件达到107起,披露金额近176亿元。尽管与2023年相比有所下降,但融资方向逐渐向系统集成、充换电、锂电及材料等领域集中。这表明资本对储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以上就是关于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的全面分析。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百吉瓦时,显示出行业的强大发展潜力。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为未来五年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EPC与储能系统集成企业主导市场竞争格局,技术创新与标准完善则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新型储能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相关深度报告

新型储能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暨CNESADataLink2024年储能数据发布

新型储能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暨CNESADataLink2024年储能数据发布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于2025年1月25日发布,共24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储能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