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动元件行业分析报告:AI与新能源驱动下的高端化与国产化趋势

金属新材料行业:AI使高端被动元件需求激增,相关金属新材料迎发展机遇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中信建投于2025年2月19日发布的报告《金属新材料行业:AI使高端被动元件需求激增,相关金属新材料迎发展机遇》,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随着全球科技的快速发展,被动元件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AI技术的崛起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为被动元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机遇。本文将深入分析被动元件行业的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以及国产化替代的潜力,探讨行业在AI和新能源驱动下的高端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被动元件、AI、新能源汽车、MLCC、芯片电感、国产化替代、高端化、市场规模、发展趋势

一、被动元件行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被动元件是电子行业的基石,主要包括电容、电感和电阻三大类。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以及新能源汽车和AI技术的快速发展,被动元件市场需求显著增长。2024年,全球被动元件市场规模已接近35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30亿美元。其中,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作为被动元件的核心产品,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被动元件市场,占比约43%。然而,国内高端被动元件市场仍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在高性能MLCC和芯片电感领域。随着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厂商在中低端市场的份额逐渐扩大,并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

二、AI与新能源驱动下的高端化需求

AI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被动元件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极。新能源汽车中,MLCC的单车用量是传统燃油车的6倍,而AI服务器、AI PC和AI手机等设备对MLCC的需求量分别增长约100%、40%-60%和20%。此外,AI服务器中GPU芯片的电感需求也显著增加,对电感的功率、体积和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端化趋势明显,尤其是在AI和新能源领域。例如,新能源汽车中使用的MLCC需要具备高可靠性、高容量和小型化的特点,以适应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AI服务器中,芯片电感需要满足大功率、小体积、低损耗的要求,传统铁氧体电感已难以满足,金属软磁粉芯电感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国产化替代与产业链升级

近年来,国内被动元件行业在国产化替代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MLCC领域,国内厂商如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正在加速布局高端市场,并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在芯片电感领域,龙磁科技、铂科新材等企业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国产化替代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更体现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例如,博迁新材作为国内领先的纳米镍粉生产企业,为高端MLCC提供了关键原材料支持。同时,天马新材等企业在上游原材料领域的突破,也为被动元件的高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未来趋势与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被动元件行业将继续受益于AI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预计到2030年,AI领域用MLCC及芯片电感的年均增速将超过30%。同时,随着国产化替代的加速,国内厂商将在高端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从产业链角度看,上游原材料的高端化和国产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高性能陶瓷粉、纳米镍粉、金属软磁粉等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相关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被动元件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技术挑战和市场机遇。

相关FAQs:

问:什么是被动元件,其在电子行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被动元件是指无需外加电源即可工作的电子元件,如电容、电感和电阻。它们在电子电路中起到信号传输、滤波、储能等关键作用,是电子行业的基石。

问:AI和新能源汽车如何推动被动元件市场增长?

答:AI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被动元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高功率、高频率、小型化等。新能源汽车中MLCC的单车用量是传统燃油车的6倍,AI服务器中芯片电感的需求也显著增加,推动了被动元件市场的快速增长。

问:国内被动元件行业的国产化替代进展如何?

答:近年来,国内被动元件行业在中低端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并逐步向高端市场渗透。部分企业如博迁新材、铂科新材等在原材料和芯片电感领域取得了突破,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

问:未来被动元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未来,被动元件行业将继续受益于AI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高端化和小型化将成为主要趋势。同时,随着国产化替代的加速,国内厂商将在高端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以上就是关于被动元件行业的分析。随着AI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被动元件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端化和国产化替代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国内厂商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技术突破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相关深度报告

金属新材料行业:AI使高端被动元件需求激增,相关金属新材料迎发展机遇

金属新材料行业:AI使高端被动元件需求激增,相关金属新材料迎发展机遇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信建投于2025年2月19日发布,共48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金属新材料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