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子元件行业分析报告:智驾平权时代下车载镜头市场将迎量价齐升

电子元件行业“迅电流光”系列深度报告之九:智驾平权时代的车载镜头机遇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长江证券于2025年3月18日发布的报告《电子元件行业“迅电流光”系列深度报告之九:智驾平权时代的车载镜头机遇》,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随着汽车产业从电动化向智能化快速转型,车载镜头作为智能驾驶感知层的核心组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比亚迪在2025年初发布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将智能驾驶功能下探至10万元级别车型,标志着"智驾平权"时代的正式开启。本报告将深入分析这一趋势下车载镜头产业链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前景,重点探讨国产供应链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为行业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市场洞察。

关键词:车载镜头、智驾平权、CIS传感器、光学镜头、汽车智能化

一、智驾平权浪潮下,车载镜头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汽车产业正经历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的战略转型。比亚迪集团董事长王传福早在2018年就提出"汽车产业的竞争,电动化只是上半场,智能化才是下半场"的论断,如今已成为行业共识。2025年2月,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并宣布首批21款车型将搭载该系统上市,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放至10万元级别车型,这一举措被业界视为"智驾平权"时代的开端,预计2025年将成为真正的"智驾元年"。

车载镜头作为智能驾驶的"眼睛",其市场需求正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从量的角度看,随着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单车摄像头搭载数量显著增加。数据显示,L2级别车型一般搭载5个摄像头(1前视+4环视),而L2+级别车型则需配备10-12个摄像头(1-3前视+4周视+4环视+1内置)。根据易知汽车预测,中国乘用车平均摄像头搭载量将从2019年的1.4颗快速增长至2025年的4.9颗,年复合增长率达23.5%。

从价的角度分析,摄像头规格升级带动单颗价值提升。用于ADAS感知系统的前视摄像头正从主流的200万像素向800万甚至1200万像素升级,以实现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精细的物体识别能力。2024年10月,豪威集团发布的OX12A10产品分辨率已达到1200万像素,适用于前置摄像头;同期发布的OX03H10产品在保持300万像素的同时实现了3.0微米的像素大小和60帧/秒的高帧率,适用于侧视及环视摄像头。这种技术迭代直接推高了单颗摄像头的价值量。

表:不同自动驾驶等级车型摄像头搭载数量对比

自动驾驶等级 前视 周视 环视 后视 内置(DMS) 内置(CMS) 总计
L1 1 0 0 1 0 0 2
L2 1 0 4 0 0 0 5
L2+ 1-3 4 4 0 1 0 10-12
L3 1-3 4 4 0 1 1 13-16

市场渗透率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2024年中国乘用车L2级以上辅助驾驶装配量达1098万辆,渗透率达到47.9%。其中新能源汽车L2及以上渗透率为56.9%,明显高于燃油汽车的42%。若将高阶智驾定义为L2.5及以上支持NOA功能的智能驾驶,其装配率从2023年11月的8.8%增长至2024年11月的13.6%,增速显著但占比仍低,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二、车载镜头产业链:高技术壁垒下的国产化机遇

车载镜头模组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CIS)、图像信号处理器(ISP)、串行器和连接器等关键元器件。从价值量分布看,CIS传感器成本占比最高达40%,光学镜头约占16%,模组及封装成本约为18%。这一产业链具有明显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性能要求、可靠性和认证周期三个方面。

性能要求方面,车载镜头需要解决温漂、高温光、杂光鬼影、暗变、视场角等一系列光学性能挑战,其中ADAS镜头的技术要求尤为严格。以动态范围为例,车载CIS需要具备120dB以上的高动态范围(HDR)能力,以应对隧道出入口等明暗急剧变化的路况。思特威等国内厂商已开发出特有的SFCPixel®技术和PixGain™技术来满足这些严苛要求。

可靠性是车载镜头的另一大挑战。相比消费类摄像头,车载产品需在振动、极端温度(-40℃至105℃)、雨雾、强光等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8-10年。根据中国汽车行业标准QCT 1128,车载摄像头需要通过包括机械振动、碎石冲击、温度交变等在内的多项严苛测试。例如,安装在汽车外部的摄像头需达到IP6K7/IPX9K防护等级,确保在高压水枪冲洗和沙尘环境中正常工作。

认证周期长是行业的重要特征。从产品研发到量产供货通常需要2-3年时间,其中ADAS镜头的认证周期最长,环视和后视应用镜头相对较短。这种长周期一方面构成了行业壁垒,另一方面也为通过认证的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订单保障。随着智驾平权推进,认证周期有望缩短至1-2年,但品质要求不会降低。

在CIS传感器领域,国产厂商正快速崛起。根据潮电智库统计,2024年9月豪威科技以32.4%的市场份额位居汽车CIS出货量榜首,安森美以25.8%的份额位列第二,思特威和索尼分别占13.4%和28.3%。国产CIS厂商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在HDR、LED闪烁抑制(LFS)等关键指标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产替代创造了条件。

表:车载摄像头主要应用场景及规格要求

应用类型 摄像头类型 像素要求 主要功能
行车辅助 前视单目/双目/三目 200-800万 车辆/行人监测、红绿灯识别
  侧视摄像头 200-300万 侧前方/侧后方车辆监控
泊车辅助 环视摄像头 100-300万 全景影像、自动泊车
智能座舱 DMS驾驶员监控 100-500万 疲劳驾驶检测、注意力监测
  OMS乘员监控 200-500万 座椅占位监测、物品遗留检测

光学镜头领域,模造非球面玻璃技术成为行业制高点。一片非球面玻璃镜片可达到2-3片球面镜片的效果,显著减少镜片数量和模组体积。舜宇光学2017年率先量产800万像素全玻非球面前视镜头,2024年又推出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1700万像素镜头,展示了国内厂商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玻塑混合镜头凭借性能与成本的优势,正成为ADAS镜头的主流选择。

三、产业链主要环节及代表企业分析

车载镜头产业链各环节已形成较为清晰的竞争格局。在CIS传感器领域,韦尔股份通过收购豪威科技实现了技术跃升,其产品覆盖从VGA到1200万像素的全系列车载CIS解决方案。思特威则凭借特有的超低噪声技术和高动态范围表现,在ADAS前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2024年,这两家国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45%,改变了早年安森美一家独大的局面。

光学镜头领域,舜宇光学连续十年保持全球车载镜头市场份额超30%的领先地位,其ADAS镜头市占率更超过50%。联创电子则专注于模造玻璃技术,为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提供高清广角镜头。宇瞳光学通过收购玖洲光学等企业快速切入车载市场,形成了从安防到汽车的业务拓展路径。这些企业共同推动了国产光学镜头技术的进步。

摄像头模组环节呈现多元化竞争态势。根据潮电智库数据,2024年舜宇智领、比亚迪、德赛西威多次占据国产汽车摄像头出货量前列。传统Tier1如博世、大陆等仍占据高端市场,而丘钛科技、豪恩汽电等从消费电子转型的企业则凭借规模优势快速崛起。模组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AA(Active Alignment)制造工艺和ISP调校能力,这直接决定了摄像头的成像质量和良率。

封装测试是保障CIS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晶方科技作为国内少数掌握12英寸晶圆级TSV封装技术的企业,为车载CIS提供了小型化、高性能的封装解决方案。其创建的国内首条300毫米"中道"TSV规模化量产生产线,满足了高阶智驾对高像素CIS的封装需求。随着像素提升,单颗CIS消耗的晶圆面积增加,封测环节的价值量也水涨船高。

从市场规模看,车载摄像头产业前景广阔。QYResearch预测2030年全球汽车摄像头模组市场规模将达到136.8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约12.4%。瑞电智库则预计2025年全球汽车镜头出货量将达4.2亿颗,中国供应链有望占据其中60%以上的份额。在智驾平权趋势下,10-20万元主流车型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力,这对成本控制能力强、量产经验丰富的国产供应商尤为有利。

未来技术发展将围绕"更高性能、更低成本"展开。在CIS领域,堆栈式(Stack)和Triple Stack结构将进一步提升像素和动态范围;光学镜头方面,玻塑混合与自由曲面设计可平衡性能与成本;模组环节则趋向高度集成化,将ISP、串行器等芯片整合为单SOC解决方案。这些技术进步将持续推动车载镜头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相关FAQs

Q1: 什么是"智驾平权"?它对车载镜头市场有何影响?

A1: "智驾平权"指通过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化,将原本仅配置于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功能下放至大众价位车型的过程。比亚迪2025年发布的"天神之眼"系统将高阶智驾功能配备到10万元级别车型,标志着这一趋势的加速。对车载镜头市场而言,这意味着需求总量的大幅增长(更多车型搭载)和技术要求的持续提升(高性能摄像头成为标配)。

Q2: 车载摄像头与消费电子摄像头有何本质区别?

A2: 车载摄像头在可靠性、工作环境适应性及使用寿命方面要求严苛得多。它需要在-40℃至105℃温度范围、强烈振动及各种恶劣天气条件下稳定工作8-10年,故障率需低于1PPM(百万分之一)。此外,车载摄像头必须通过多项车规认证(AEC-Q100等),认证周期通常达2-3年,远长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几个月。

Q3: 国产车载镜头产业链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A3: 国产供应链主要有三方面优势:1)快速响应能力,能配合车企缩短开发周期;2)成本控制优势,在材料、人工等方面比国际厂商低20-30%;3)本地化服务,可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产能保障。在CIS、光学镜头等关键环节,豪威、舜宇等企业已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技术实力。

Q4: 不同自动驾驶等级对摄像头配置有何不同要求?

A4: L1级通常配备1前视+1后视共2个摄像头;L2级增加环视系统,共需5个摄像头;L2+级进一步增加周视和DMS摄像头,总数达10-12个;L3级以上则可能配置13-16个摄像头,包括更高分辨率的感知摄像头和电子后视镜(CMS)系统。随着等级提升,对摄像头分辨率、帧率、动态范围等参数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相关深度报告

电子元件行业“迅电流光”系列深度报告之九:智驾平权时代的车载镜头机遇

电子元件行业“迅电流光”系列深度报告之九:智驾平权时代的车载镜头机遇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长江证券于2025年3月18日发布,共31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智驾平权,车载镜头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