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研究报告:场景化消费驱动线下增长,市场规模突破1665亿元

中国功能饮料行业研究报告:场景化消费驱动线下增长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勤策消费研究于2025年4月28日发布的报告《中国功能饮料行业研究报告:场景化消费驱动线下增长》,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中国功能饮料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软饮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本报告基于最新市场数据,深入分析了2025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报告显示,场景化消费正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线下即时性消费场景构建了功能饮料市场的护城河。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功能饮料市场已从单一的能量补充需求扩展到运动、办公、驾驶等多维场景,推动行业规模从2019年的11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3%。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一高增长市场背后的关键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功能饮料、场景化消费、线下渠道、能量饮料、东鹏特饮、行业竞争

一、功能饮料领跑软饮市场增长,健康化趋势重塑行业格局

中国功能饮料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远超整体软饮市场的增长速度,成为饮料行业中最具活力的细分领域。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勤策消费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中国软饮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2,502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4.7%。相比之下,功能饮料细分品类同期从111.9亿元增长至16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3%,增速显著领先于其他饮料品类。

这种快速增长背后是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和市场结构性变革的双重驱动。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显示,传统碳酸饮料和含糖果汁类饮料销量下滑3-5%,而无糖茶饮、功能饮料等健康化品类贡献了主要市场增量。东鹏特饮、脉动等品牌通过强调产品功能性特点,成功抓住了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转变。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免疫力提升、能量补充等功能性诉求明显增强,进一步推动了功能饮料的普及。

从品类结构来看,功能饮料内部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能量饮料以1114亿元的零售额占据66.9%的市场份额,保持最大细分品类地位;运动饮料则以547亿元零售额和32.8%的占比成为增长最快的子品类。这种结构性变化反映出消费者需求从单纯的提神醒脑向更专业的运动营养补充扩展,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多元化发展的机会。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和消费场景细化,功能饮料已从特殊场合的"可选消费"逐渐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化消费",市场渗透率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二、场景化消费构建竞争壁垒,线下渠道占据90.6%市场份额

功能饮料行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与消费场景的深度绑定,这种特性构建了行业竞争的护城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功能饮料销售中线下渠道占比高达90.6%,其中传统渠道、现代渠道及加油站商店分别占据43.1%、25.1%和15.2%的市场份额。这种渠道分布格局与功能饮料的"即时满足"特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产生的需求往往需要立即得到满足,线下渠道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因此成为关键竞争优势。

加油站商店渠道的快速增长尤其值得关注。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长途驾驶人群对提神醒脑饮料的需求稳定增长。加油站商店凭借其网点覆盖优势和精准的目标人群,成为功能饮料的重要销售场景。东鹏特饮等品牌通过针对性布局加油站渠道,成功抓住了驾驶人群的即时消费需求。同时,现代渠道中的连锁便利店也因其24小时营业特性和广泛的网点分布,成为满足加班、熬夜等场景需求的重要触点。

尽管线上渠道保持14%的年复合增长率,但功能饮料的线上渗透率仍明显低于其他快消品。这主要是因为功能饮料消费具有强烈的场景驱动特性,消费者往往在产生需求时立即购买,而线上购物难以满足这种即时性。不过,线上渠道在家庭囤货、新品尝试等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形成了"线下即时消费+线上计划性购买"的双轨并行模式。未来,随着智能售货柜在下沉市场的普及和即时配送服务的发展,功能饮料的渠道网络将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

三、竞争格局分散但头部效应显现,东鹏特饮以26.3%份额领跑

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呈现出"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竞争格局。2024年行业CR5为61.6%,其中东鹏饮料以26.3%的销量份额位居第一,华彬集团(红牛)、农夫山泉、达能集团(脉动)和达利集团(乐虎)分别占据11.8%、8.8%、8.6%和6.1%的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长尾品牌合计占比高达38.4%,表明行业仍处于充分竞争阶段,新进入者存在差异化发展空间。

能量饮料细分市场的集中度更高,呈现双寡头竞争格局。东鹏特饮以40.1%的市场份额领先,华彬红牛以22%位居第二,两者合计占据超60%的市场份额。东鹏特饮的成功源于其精准的下沉市场策略和场景化产品布局,其在全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终端网点超过360万家,并通过大包装产品(占比超40%)有效覆盖工地劳动、长途驾驶等高强度消费场景。相比之下,华彬红牛受商标纠纷困扰,市场份额从巅峰期的80%下滑至2024年的22%,显示出品牌法律风险对市场竞争格局的深远影响。

从企业动态来看,产品多元化成为头部品牌的共同战略。东鹏饮料通过"补水啦"电解质水实现第二增长曲线,该产品2024年销售额增长280%至14.95亿元,市场份额快速攀升至9.4%;华彬集团则推出"战马"品牌布局年轻消费群体,通过赞助电竞赛事和篮球联赛构建"电竞+潮流运动"的营销生态。这些尝试表明,头部企业正从单一品类竞争转向多品类、多场景的全方位布局,行业竞争已进入立体化阶段。

功能饮料行业相关FAQs

Q1:什么是功能饮料?它与普通饮料有何区别?
A1: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与普通饮料相比,功能饮料通常具有特定的健康宣称,如补充能量、缓解疲劳、运动后恢复等,其成分中往往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或植物提取物等功能性配料。

Q2: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是哪些?
A2:中国功能饮料的核心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18-45岁年龄段,其中包括蓝领工人、司机、运动员、学生、上班族等。不同细分品类的消费人群有所差异——能量饮料主要消费群体是体力劳动者和需要提神的人群;运动饮料则更多面向健身爱好者和运动员;近年来,随着产品多元化,功能饮料也逐步向女性和中老年人群渗透。

Q3:功能饮料行业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A3:未来增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消费场景的持续拓展,从传统的劳动、驾驶场景向健身、电竞、办公等新场景延伸;二是产品创新,如低糖、无糖、添加天然成分等健康化产品将更受青睐;三是渠道下沉,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渗透率提升将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此外,针对特定人群(如女性、老年人)的定制化产品也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关深度报告

中国功能饮料行业研究报告:场景化消费驱动线下增长

中国功能饮料行业研究报告:场景化消费驱动线下增长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勤策消费研究于2025年4月28日发布,共22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功能饮料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