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的金融领域,非车险业务正站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动非车险“报行合一”,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保险行业中激起层层涟漪。非车险业务作为保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一直备受关注。而此次“报行合一”的出台,不仅关乎非车险业务自身的优化升级,更对整个保险行业的格局和未来走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剖析非车险“报行合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探寻其在业务费用率优化、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等方面的奥秘。
关键词:2025年;非车险;报行合一;业务费用率;行业竞争
非车险“报行合一”推动业务费用率优化
2025年10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为非车险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规范和机遇。该通知聚焦非车险领域经营不规范、非理性竞争等问题,从优化考核机制、规范产品开发使用、规范保费收入管理、强化市场行为监管、推动改进非车险承保理赔服务、发挥行业组织支撑服务作用六个方面强化要求。
在优化考核机制方面,推动财产保险公司非车险业务经营理念由追求规模、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过去,部分财险公司为了快速扩大市场份额,不惜以低价竞争、高费用投入的方式来获取业务,导致业务质量参差不齐,费用率居高不下。而新的考核机制引导公司更加注重业务的内涵价值,从源头上控制费用的不合理支出。例如,公司会更加谨慎地选择业务项目,避免盲目承接高风险、低回报的业务,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投入。
规范产品开发使用和保费收入管理也是重要环节。强化保险费率管理,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产品,推动非车险产品的使用符合备案内容,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完善信息系统、健全内控机制,从源头严格财务管理。这有助于避免保险公司随意调整费率、违规操作保费收入等问题,使得保费收入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业务情况,进而合理控制费用支出。通过对产品开发和保费收入的规范,能够减少因不规范操作带来的额外费用,如违规营销费用、不合理的手续费等。
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对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条款费率,编制或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等行为,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这能有效遏制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减少企业为了获取业务而进行的恶性费用竞争。当市场竞争更加规范有序时,企业无需通过高额的费用投入来争夺客户,业务费用率自然会得到优化。推动改进非车险承保理赔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增强保险消费者获得感,也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因服务不到位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发挥行业组织支撑服务作用,有序推动非车险标准化建设,为提升非车险经营质量和监管实效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促进业务费用率的优化。
头部险企在非车险“报行合一”中受益,行业马太效应强化
“报行合一”在非车险领域的实施,头部财险公司凭借其在品牌、风控、规模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而有望相对受益。在品牌方面,头部险企经过多年的市场耕耘,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消费者在选择非车险产品时,往往更倾向于信任品牌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例如,在企业财产险、工程险等领域,大型企业更愿意与头部险企合作,因为他们认为头部险企在风险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上更有保障。这种品牌优势使得头部险企在市场竞争中更容易获得客户,从而在业务拓展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风控能力是头部险企的又一核心竞争力。非车险业务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风险,如自然灾害风险、责任风险等。头部险企拥有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在承保前,他们可以对投保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合理确定保险费率和承保条件;在承保后,能够及时进行风险监控和预警,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相比之下,一些中小险企由于风控能力较弱,可能在承保过程中面临较高的风险,导致赔付率上升,费用率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规模优势也为头部险企带来了成本优势。头部险企业务规模大,在采购、运营等方面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例如,在理赔服务方面,头部险企可以建立更广泛的理赔服务网络,提高理赔效率,降低理赔成本。同时,由于业务量大,他们在与供应商谈判时也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能够降低运营成本。这些成本优势使得头部险企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
随着“报行合一”的实施,非车险业务费用率优化、承保盈利水平有望改善,头部险企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行业马太效应预计进一步强化。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在非车险市场中,头部险企凭借其综合优势,在“报行合一”的政策环境下,能够更好地适应政策要求,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经营效益。而中小险企如果不能及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压力,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
中国香港市场及港交所受美联储降息影响,关注非银板块向上弹性
美联储降息背景下,港股市场流动性宽松,中国香港市场及港交所的非银板块值得关注。10月以来港股市场有所调整,恒生指数 -2.10%,恒生科技指数 -3.18%,中国香港市场整体跑输MSCI World Index的 -1.60%。但从资产端来看,截至10月10日港股整体市值为49.96万亿港元,较9月底 +22.29%。
资金端方面,10月以来港股成交活跃度有所下降,ADT为2292.18亿港元,环比 -27.63%。不过,美联储降息带来了一系列积极影响。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首次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且暗示今年还将再降息两次,使得美国最新的联邦利率目标区间调整为4.0% - 4.25%。美元流动性趋于宽松或将收窄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的利率差异,从而提升港股等新兴市场资产的相对吸引力。
港股市场作为中国离岸金融中心,其估值水平低于全球多数主要股指,且对全球流动性高度敏感,历史数据亦显示外资流动与中美利差存在相关性。在当前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比例仍处历史低位的背景下,估值洼地效应与政策预期改善可能共同驱动外资系统性回流。国际资本有望增配港股市场,其核心逻辑在于全球无风险利率下行所引发的资产再定价与资本再配置。
市场流动性与活跃度有望受益于外资流入而维持在较高水平。外资的持续流入将直接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与持续强劲的南向资金形成合力,共同改善市场的整体流动性环境。港元利率体系与美元挂钩,美联储降息通常引导中国香港本地利率下行,降低资金成本,进一步巩固流动性改善趋势。流动性的宽裕将直接提振市场交投意愿,若叠加企业盈利基本面出现边际改善信号,以及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经济板块的主题性投资机遇,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得到支撑,预计日均成交额将延续活跃态势。
港交所交易相关业务占比较高,其业绩与市场成交情况高度相关。当港股市场交投火热时,高ADT(日均成交金额)往往预示着对港交所当期业绩和中长期成长性更为乐观的预期,港交所PE中枢亦有望随ADT抬升;反之,当ADT下降时市场情绪转为悲观,港交所估值亦会受到影响。因此,长期来看港交所股价表现与市场成交金额高度相关。而成交额 = 总市值 * 换手率,长期来看随着市值以及换手率的增长港交所有望实现稳健增长。总市值对应资产端,随着新经济扩容与A股公司赴港上市加速有望得到持续增厚。科技、消费、创新医药等领域的优质标的有望驱动资讯科技、医疗保健、非必需消费等新经济板块估值中枢上移,超越金融、地产等传统行业,形成结构性分化。同时,国际资本对新经济资产的长期配置需求持续增长,构筑起估值跃迁的坚实基底,最终转化为港股总市值的稳步攀升。另一方面,内地与中国香港监管协同持续深化,优质境内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加速,尽管港股流动性相对A股存在一定差距,但该部分上市公司仍能带来不少的增量成交。换手率对应资金端,随着南向资金的持续涌入市场整体换手率有望提升。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包括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股票标的范围稳步扩容、交易结算机制持续完善,以及近期推出的港股“人民币柜台”等举措,都有效提升了跨境投资的便利性和覆盖面。在此背景下,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历史成交显示,南向资金整体换手率相对更高,买卖操作也更加频繁。因此,当南向资金在港股市场总成交额中的份额不断扩大并逐渐成为重要力量之一时,市场整体换手率中枢有望得到抬升。
常见问题解答(FAQs)
非车险“报行合一”具体指什么?
非车险“报行合一”是指保险公司上报至银保监会的手续费用取值范围和使用规则需要与产品销售时实际使用保持一致。也就是保险公司需要按照规则制定费率、确定和报送手续费取值范围和使用规则,并按照使用规则制定费率。
“报行合一”对非车险业务有哪些具体影响?
“报行合一”对非车险业务有多方面影响。一方面,它促使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从追求规模、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引导公司更加注重业务的内涵价值,控制费用的不合理支出。另一方面,规范产品开发使用和保费收入管理,避免不规范操作带来的额外费用,使得保费收入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业务情况,合理控制费用支出。同时,强化市场行为监管,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减少恶性费用竞争,优化业务费用率。推动改进非车险承保理赔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额外费用。发挥行业组织支撑服务作用,促进业务费用率的优化。
中国香港市场及港交所非银板块受美联储降息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香港市场及港交所非银板块受美联储降息影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美元流动性趋于宽松,收窄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的利率差异,提升港股等新兴市场资产的相对吸引力。二是港股市场作为中国离岸金融中心,估值水平低于全球多数主要股指,且对全球流动性高度敏感,外资流动与中美利差存在相关性。在当前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比例仍处历史低位的背景下,估值洼地效应与政策预期改善可能共同驱动外资系统性回流。三是美联储降息引导中国香港本地利率下行,降低资金成本,巩固流动性改善趋势,提振市场交投意愿。四是港交所业绩与市场成交情况高度相关,市场交投活跃度的提升有望改善其业绩,进而影响股价表现。同时,新经济扩容与A股公司赴港上市加速,以及南向资金持续涌入等因素,也会对非银板块产生影响。
相关深度报告
非银金融行业分析:非车险“报行合一”出台,有望推动业务费用率优化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信建投证券于2025年10月14日发布,共28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非银金融,车险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远瞻慧库-360WH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