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频媒体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习惯的变化,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的调频广播到数字平台,再到车载系统和智能设备,音频内容的传播和经营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主流媒体机构不断尝试技术创新和内容战略,通过打造更加丰富和互动的音频内容,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音频媒体、融合经营、创新尝试、广告市场、内容公信力、数字化转型
一、数字化转型下的音频媒体融合经营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音频媒体行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广播到数字平台的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更新换代,更涉及到内容生产、分发和商业模式的全面革新。根据CTR媒介智讯广告数据库监测数据显示,广播市场广告花费相比去年同期环比震荡提升,2024年3月、5月、8月均较去年同期增长1.3、7.7和13.2个百分点,显示出音频媒体在数字化转型中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内容的创新和多元化。音频媒体通过打造更加丰富和互动的音频内容,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广播剧向精品化、沉浸互动化方向发展,广播剧APP为用户提供可视化沉浸感有声内容,还有弹幕互动、角色彩蛋区、群组扩列、直播交友等有趣玩法,满足用户娱乐需求。这种内容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音频媒体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在商业模式上,音频媒体行业也在探索新的路径。传统的广告模式依然有效,如贴片、中插等,同时基于平台流量的通投模式、与品牌合作进行品牌冠名或内容定制等新模式也在不断涌现。这些新模式的探索,为音频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二、广告与内容的双轮驱动
音频媒体融合经营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广告与内容的双轮驱动。在经济环境向好发展的背景下,广告市场增速放缓,广告主对环境预期相对谨慎,重视自身发展。根据CTR《2024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显示,90%的广告主认为主流媒体新媒体在内容公信力层面具有突出优势;同时有超三成的广告主看重主流媒体新媒体在资源联动、内容合规性、流量获取层面的能力。因此,更多广告主选择将相关预算向主流媒体倾斜。
音频媒体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吸引用户关注,进而吸引广告主的投入。例如,广播剧、有声书、知识课程等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云听提供的知识课程类产品为例,覆盖范畴广,涵盖医疗、文学、历史、音乐、儿童成长、家庭关系、党建、英语等十多个内容分类。这种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多的广告位和合作机会。
在广告模式上,音频媒体行业也在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电台广播广告模式外,还出现了品牌冠名、品牌定制内容、与品牌共建线下合作等新模式。这些新模式的探索,为音频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例如,《谐星聊天会》推出由博世冠名赞助的2期节目,雷赛德斯特与《梁文道八分》合作,推出单期节目。这些合作模式的探索,不仅为音频媒体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也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多的品牌曝光机会。
三、付费模式与MCN模式的兴起
随着用户付费习惯的逐渐养成,音频媒体行业也在探索通过用户付费实现商业变现的模式。这种模式包括专辑付费、单集付费、打赏、周边商品售卖等多种形式。例如,《八分半》购买全年服务,共80期,299元,《跳进兔子洞》第三季共5期,59元。这种付费模式的探索,为音频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
音频媒体行业也在探索MCN模式。播客节目自身获得影响力并实现很好的商业化后,逐渐转变为专业服务商,为品牌做播客节目、做音频服务商、内容制作商,成为播客MCN。例如,日谈公园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获得了专业投资,并开始正式商业化。他们的商业模式不仅限于传统的广告收入,还拓展到了付费节目、品牌合作、线下活动等多元化的变现途径。此外,日谈公园还孵化了十多个独立节目,构建了强大的播客矩阵。JustPod积极融入全球播客生态,通过与美国第一音频品牌NPR、多语言播客工作室与制作公司Studio Ochenta、Adonde Media等机构的合作,将植根于中国智慧的音频生产能力整合进全球播客产业链,并通过播客渠道帮助中国出海企业在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开展本土化的市场传播。
总结
音频媒体行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正通过融合经营的创新尝试,探索广告与内容的双轮驱动,以及付费模式与MCN模式的兴起,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些创新尝试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音频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增长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音频媒体行业正迎来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