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针织制造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作为行业领军企业,申洲国际凭借其独特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和全球化产能布局,展现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本文将从企业发展历程、核心竞争优势以及应对全球贸易变局的战略布局三个维度,深入剖析这家全球针织成衣制造龙头如何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健增长,特别是在2025年全球关税政策大幅调整的背景下,公司如何通过多元化布局化解风险,并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企业简介与发展历程:从代工小厂到全球针织巨头的蜕变
申洲国际的发展历程堪称中国纺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范。公司成立于1988年,恰逢日本纺织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历史机遇期。在成立初期,公司凭借高效的生产交付能力和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成功获得了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的加急订单,这一合作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业务来源,更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高品质工艺"的企业形象。2005年,公司在中国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标志着其从一家普通代工企业向现代化纺织制造集团的转变,根据2004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的排名,公司税前利润及销售额已分别位列我国针织企业第一位和第二位。
战略转型期(2006-2011年)是公司客户结构和市场布局多元化的关键阶段。随着生产工艺的持续进步,公司开始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建立专属工厂,运动类产品占比从2004年的1.9%大幅提升至2011年的54.7%。这一时期,2008年和2009年欧洲和美国相继取消对中国服装出口的配额限制,为公司打开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2011年,公司实现营收90.48亿元,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8%,欧洲市场收入占比也提升至21.6%,成功实现了从单一日本市场向全球多元市场的跨越。
2012年至今的创新驱动期,公司完成了从OEM(原始设备制造)向ODM(原始设计制造)的战略转型。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开发出多种高性能、环保型面料,与耐克共同研发的Flyknit鞋面等技术产品显著提升了附加值。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海外产能布局,2014年开始越南德利和世通工厂陆续投产,2023年中国、越南、柬埔寨产能占比分别为47%、27%和26%。这种全球化生产布局不仅优化了成本结构,也为应对国际贸易风险提供了缓冲空间。
表:申洲国际近年营收和净利润表现
年份 | 营业收入(亿元) | 同比增长 | 归母净利润(亿元) | 同比增长 |
---|---|---|---|---|
2021年 | 238.45 | 3.54% | 33.72 | -33.98% |
2022年 | 277.81 | 16.51% | 45.63 | 35.33% |
2023年 | 249.70 | -10.12% | 45.57 | -0.12% |
2024年 | 286.63 | 14.79% | 62.41 | 36.94% |
近年来,面对核心客户增速放缓的新挑战,申洲国际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强化与李宁、安踏等本土品牌的合作,并拓展了与Lululemon等新兴品牌的业务关系。2020-2024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6%的稳健水平,展现出穿越周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商之一,主要客户包括耐克、优衣库、阿迪达斯等全球服装巨头,在国际针织服装供应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核心竞争优势:一体化生产与创新研发构建护城河
申洲国际能够在全球纺织服装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关键在于构建了以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公司的生产工序完整覆盖了从面料研发到成衣制造的全流程,包括面料织造、染色与后整理、印绣花以至裁剪及缝纫等所有环节都集中在同一工业区内进行。这种高度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势:一方面减少了中间环节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损耗,大幅缩短了交货周期;另一方面通过全流程质量控制确保了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持续推动生产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引入自动化裁剪和缝纫设备,这不仅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面料利用率,还将产品不良率控制在极低水平。
创新研发能力是申洲国际另一大差异化竞争优势。与传统代工企业不同,公司已成功转型为ODM模式,具备强大的面料研发和产品设计能力。公司与核心客户联合开发了多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面料,如与优衣库合作的HEATTECH、AIRism系列,与耐克共同开发的Flyknit、Dri-Fit、TechFleece等科技面料。这些创新产品具有吸湿排汗、抗菌除臭、防风保暖等特殊功能,深受市场欢迎。以Flyknit技术为例,这种创新型鞋面材料通过特殊编织工艺实现了一体成型,既减轻了重量又增强了支撑性,成为耐克多款旗舰运动鞋的核心卖点。通过深度参与客户的产品研发,申洲国际与品牌方建立了超越普通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幅提升了客户黏性和订单稳定性。
从财务指标来看,申洲国际的盈利水平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尽管2021-2023年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产能利用率下降的影响,公司毛利率出现阶段性下滑,但2024年迅速恢复至28.10%的水平,净利率更是达到21.77%的行业领先水平。这种优异的盈利能力主要源于三个方面: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化,公司前五大客户平均合作规模达42.80亿元,大幅高于同行;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创新面料产品享有溢价空间;以及全球化产能布局实现的税收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柬埔寨和越南工厂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2023年公司综合所得税率仅为8.77%,虽然2024年因国际税收规则调整回升至12.89%,但仍低于多数制造业企业。
表:申洲国际与同业企业关键指标对比
指标 | 申洲国际 | 晶苑国际 | 聚阳实业 | 儒鸿 |
---|---|---|---|---|
2023年营收(亿元) | 249.70 | 154.59 | 75.26 | 71.39 |
前五大客户占比 | 85.70% | 62.20% | 67.00% | 25.70% |
前五大客户平均规模(亿元) | 42.80 | 19.23 | 16.81 | 9.17 |
毛利率(2024) | 28.10% | - | - | - |
净利率(2024) | 21.77% | - | - | - |
客户结构优势也是申洲国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深度绑定了全球最顶尖的服装品牌,前五大客户包括耐克、优衣库、阿迪达斯、彪马等国际巨头,其中有3个品牌位列全球服装行业销售额前十名。据估算,申洲国际在耐克的供应链份额约占30%,在优衣库、彪马和阿迪达斯的供应体系中也占据重要位置。这种与行业龙头企业的紧密合作,不仅确保了订单的稳定性和规模效应,还使公司能够及时把握行业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主要客户增速放缓的情况,公司近年来积极开拓新客户,前五大客户以外的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12.73%提升至2023年的14.33%,客户结构逐步优化,降低了单一客户依赖风险。
应对全球贸易变局:多元化布局化解关税风险
2025年初,全球贸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美国宣布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加征个性化"对等关税",其中对中国高达125%,柬埔寨49%,越南46%。这种大规模的关税壁垒对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申洲国际前瞻性的全球化产能布局展现出显著优势。公司2023年中国、越南、柬埔寨产能占比分别为47%、27%和26%,出口美国的产品中仅有16%直接来自中国工厂,其余均由东南亚基地供应。这种多元分散的生产布局大幅降低了单一地区政策变动的系统性风险,根据测算,即使在美国对东南亚产品也加征高额关税的最坏情况下,对公司整体订单的影响也可控制在3%以内。
从历史发展来看,申洲国际的东南亚扩张战略始于2005年的柬埔寨布局,随后在2013年拓展越南生产基地,这一决策不仅是为了规避贸易壁垒,更是基于综合成本优化的长远考虑。东南亚地区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2021年数据为例,柬埔寨国民人均月收入仅811元,越南职工月收入2173元,远低于中国就业人员8903元的平均水平。此外,越南和柬埔寨还为外资企业提供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如越南经济区和高科技区内企业可享受15年内税收10%(其中4年免税,9年减半)的优惠待遇。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成本竞争力,使其能够在全球市场中保持价格优势。
面对2025年的关税风波,申洲国际展现出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一方面,公司出口市场较为多元,2024年国内、欧洲、美国、日本和其他市场占比分别为28%、18%、16%、17%和21%,对美国市场依赖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公司在工艺技术、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使其具备与客户共同分担关税压力的议价能力。根据敏感性分析,在中性假设下(承担5%关税且美国订单下降20%),公司业绩受影响约6%,而在悲观情景下(承担8%关税且美国订单下降30%),业绩影响约为9%,整体风险可控。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股价因关税消息出现波动后,执行董事兼主席马建荣连续增持45万股,合计投入2068万港元,这一行动有力传递了管理层对公司前景的信心。
表:美国加征关税对申洲国际的潜在影响分析
情景假设 | 公司承担关税比例 | 美国订单下降幅度 | 对净利润影响 |
---|---|---|---|
乐观情景 | 2% | 10% | -3.0% |
中性情景 | 5% | 20% | -6.2% |
悲观情景 | 8% | 30% | -9.0% |
从行业格局视角看,此次关税风波可能加速纺织服装制造业的供给侧洗牌。高额关税将显著提升行业整体成本压力,对资金实力弱、盈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造成致命打击,而像申洲国际这样具备规模优势、多元布局和良好财务基础的龙头企业,则有望通过行业整合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事实上,近年来全球服装品牌已经在主动缩减供应商数量,提升核心供应商份额。数据显示,阿迪达斯合作供应商数量从2018年的130家下降至2023年的104家,其中合作10年以上的供应商占比达到74%;耐克的鞋服代工厂也从2018年的124家和328家分别减少至2024年的96家和285家。这种供应链集中化趋势将为申洲国际等头部制造商创造更多业务机会。
展望未来,申洲国际的发展战略将围绕三个方向持续推进:一是优化全球产能配置,根据各区域贸易政策和成本变化动态调整生产布局;二是深化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供应链话语权;三是拓展新兴市场和客户群体,降低对单一区域或客户的依赖风险。在原材料方面,当前棉花价格处于过去十年较低水平,2024年3月国内棉花现货均价为14253.60元/吨,较上月下跌98.64元/吨,根据美国农业部预测,全球棉花供需呈现产量大于需求的格局,这将有助于公司控制生产成本,维持较好的盈利水平。综合来看,尽管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但申洲国际凭借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前瞻性布局,有望在行业变局中保持稳健发展,进一步巩固其全球针织制造龙头的行业地位。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申洲国际的主要客户有哪些?公司与这些客户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A1:申洲国际的主要客户包括耐克、优衣库、阿迪达斯和彪马等全球知名服装品牌,其中有3个位列全球服装行业销售额前十名。公司与这些客户的合作已超越传统代工模式,发展为ODM(原始设计制造)的深度合作关系。公司不仅负责生产制造,还积极参与面料研发和产品设计,如与耐克共同开发Flyknit鞋面技术,与优衣库合作推出HEATTECH和AIRism系列等功能性面料。这种深度合作模式大大增强了客户黏性,根据估算,公司在耐克供应链中的份额约占30%,在其他核心客户供应体系中也占据重要位置。
Q2:2025年美国加征关税对申洲国际的具体影响有多大?公司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A2:2025年美国对中国加征125%关税,对柬埔寨和越南分别加征49%和46%关税。由于申洲国际已实现产能全球化布局(中国47%,越南27%,柬埔寨26%),且仅有16%的产品直接出口美国,因此受影响相对有限。据测算,在中性情景下(公司承担5%关税且美国订单下降20%),对净利润影响约6%;即使在悲观情景下(承担8%关税且订单下降30%),影响也仅为9%。公司主要通过三方面应对:一是利用多元产能调整供货来源;二是凭借技术优势与客户协商共担成本;三是开拓非美国市场业务。此外,公司主席马建荣在关税政策公布后连续增持股票,彰显管理层信心。
Q3:申洲国际的东南亚工厂有哪些竞争优势?未来是否会继续扩大海外产能?
A3:申洲国际东南亚工厂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优势,柬埔寨和越南员工月收入仅为中国同行的1/10到1/4;二是税收优惠,如越南部分区域企业可享受15年内10%的优惠税率;三是贸易政策优势,可规避部分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高关税。基于这些优势,公司未来很可能会继续优化海外产能布局,根据各区域贸易政策和成本变化动态调整生产资源配置。不过,中国基地仍将保持约50%的产能占比,因为国内产业链配套完善、生产效率高,适合高端复杂产品的生产。
Q4:申洲国际在研发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成果?这些创新如何转化为商业价值?
A4:申洲国际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功能性面料的开发上,包括与耐克合作的Flyknit(一体成型编织技术)、Dri-Fit(速干技术),与优衣库开发的HEATTECH(保暖技术)和AIRism(透气凉爽技术)等。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性能,也创造了显著的商业价值:一是获得产品溢价,提高毛利率;二是深化与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订单稳定性;三是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更快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公司通过持续创新实现了从OEM到ODM的转型,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2024年毛利率恢复至28.10%,净利率达21.7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相关深度报告

申洲国际(02313.HK)全球针织成衣龙头,关税不改核心优势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国金证券于2025年4月17日发布,共22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申洲国际,02313,针织成衣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