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复星医药分析:创新国际化战略驱动业绩增长,多领域协同发展成果显著

复星医药研究报告:组织结构优化持续进行,创新国际化成果斐然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天风证券于2025年3月24日发布的报告《复星医药研究报告:组织结构优化持续进行,创新国际化成果斐然》,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复星医药作为中国领先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覆盖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和医疗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本报告深入分析了复星医药在2025年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重点剖析了其创新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成效、核心业务板块的竞争优势以及研发管线的突破性进展。报告显示,复星医药通过"4IN"战略持续推动创新转型,在肿瘤治疗、医美器械、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在PD-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和长效肉毒素等创新产品方面,复星医药已建立起差异化竞争优势,为未来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复星医药、创新药研发、国际化战略、PD-1抑制剂、CAR-T疗法、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

一、植根中国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复星医药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

复星医药(股票代码:600196.SH,02196.HK)成立于1994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从一家本土制药企业成长为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公司直接运营的业务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和医疗健康服务,并通过参股国药控股覆盖医药商业领域,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纵观复星医药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战略演进路径。1998年,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迈出了资本运作的第一步。2002-2004年间,复星医药开始布局制药业务,成功开发了中国X-01新药和青蒿琥酯等产品,并与国药集团共同成立国药控股,进入了医药分销领域。2009年成为公司创新研发的重要里程碑。2012年,复星医药在中国香港联交所H股上市,加速了国际化进程。2013年,公司完成了首个境外产业控股并购项目,国际化战略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7年是复星医药发展的关键一年,公司与美国Kite共同成立合资公司,与Intuitive Surgical成立直观复星,复锐医疗科技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并控股了印度领先的注射剂制药企业Gland Pharma,国际化布局进一步深化。2019年,复宏汉霖在中国香港联交所H股上市,公司开始布局干细胞治疗领域,中国首个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创新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2020年以来,复星医药在创新研发和国际化方面持续发力。公司与百欧恩泰(BioNTech)达成战略合作,布局mRNA疫苗领域,多个创新产品获批上市。2021年,公司自主研发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复必泰疫苗在港澳台地区开展接种。2022年,公司与真实生物联合开发并由复星医药独家商业化首款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首款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PD-1抑制剂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也获批上市。

复星医药以"4IN"(创新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整合Integration)战略为指导,秉持"持续创新、乐享健康"的经营理念,持续推进创新转型,积极布局国际化。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产业投资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持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聚焦差异化、高技术壁垒的产品研发,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二、创新驱动发展:制药业务布局广泛,研发管线潜力巨大

复星医药的制药业务板块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公司创新品种及核心品种超过20款,制药业务销售额过亿的制剂/系列共50个,较2022年净增加3个,显示出产品组合的持续优化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在这些过亿品种中,超过10亿元的品种包括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斯鲁利单抗及肝素系列制剂;5-10亿的品种包括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青蒿琥酯等抗疟系列、阿兹夫定片、非布司他片;3-5亿的品种共8款;1-3亿的品种共34款,形成了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产品组合。

斯鲁利单抗(汉斯状®)作为复星医药首款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自2022年3月获批上市以来表现亮眼。该产品在差异化适应症布局上独具匠心,特别是在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ASTRUM-005研究数据显示,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一线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15.8个月,较对照组生存获益超过4个月,创造了该领域的最佳临床数据。凭借卓越的疗效,斯鲁利单抗已被纳入《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等9部权威指南,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6.77亿元,同比增长22%,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复星医药在HER2阳性胃癌治疗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抗HER2单抗HLX22与曲妥珠单抗联用,在一线治疗HER2阳性胃/胃食管交界部(G/GEJ)癌的II期临床研究中展现出显著优势。24个月的随访数据显示,HLX22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仍未达到,而对照组仅为8.3个月,风险比(HR)低至0.2。2025年3月,HLX22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标志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迈出关键一步。

ADC(抗体偶联药物)领域,复星医药的HLX43(PD-L1 ADC)具有独特竞争优势。作为全球第二款进入临床阶段的PD-L1 ADC药物,HLX43采用新型三肽连接子搭配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毒素,较传统ADC产品具有更大的治疗窗口。临床前研究显示,HLX43在PD-L1低表达、高度异质性和对PD-1/PD-L1抑制剂不响应的模型中均展现出优异的抗肿瘤效果。截至2025年3月,复星医药已同步开展6个II期临床试验,体现了公司对该产品的信心和投入。

CAR-T细胞疗法方面,复星医药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作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CAR-T产品,在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中显示出持久疗效。ZUMA-5研究的5年随访数据显示,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90%,完全缓解率(CR)为7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62.2个月。为提升药物可及性,复星医药于2024年1月推出中国首个淋巴瘤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可获得最高60万元的返还。截至2024年三季度,阿基仑赛已被纳入超过110款城市惠民保和80多项商业保险。

表:复星医药主要创新药产品表现

产品名称 适应症领域 关键临床数据 商业化进展
斯鲁利单抗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mOS 15.8个月(对照组11.1个月) 2024H1收入6.77亿元(yoy+22%)
HLX22 HER2阳性胃癌 mPFS NR vs 8.3个月(HR=0.2) 获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HLX43 PD-L1阳性肿瘤 临床前显示广谱抗肿瘤活性 开展6项II期临床
阿基仑赛注射液 R/R LBCL 5年随访ORR 90%,CR 75% 纳入110+惠民保产品

复星医药在医美领域的创新产品RT002(达希斐®)也值得关注。这款新一代A型肉毒毒素于2024年9月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改善成人中度至重度皱眉纹。与现有产品相比,RT002具有显著长效特性,中位疗效持续时间达6个月,部分患者可达9个月,且制剂中不含有人血来源物质或动物蛋白,安全性更优。在颈部肌张力障碍(CD)治疗方面,RT002的中位疗效持续时间可达24周,为患者提供了更持久的症状改善。

三、多领域协同发展: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板块构建完整生态链

复星医药通过多元化布局,在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领域建立了显著的竞争优势,与制药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公司医疗器械板块主要分为四大业务方向:医疗美容、呼吸健康、专业设备和耗材以及医学诊断,各领域均拥有技术领先的高端产品。

医疗美容领域,旗下复锐医疗科技(Sisram)是全球能量源医美器械的领导者之一。复锐医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美设备技术平台,产品覆盖皮肤美容、身体塑形、脱毛等多个细分领域。尽管2024年上半年部分区域分销转直销过程中运营成本上升导致短期利润承压,但长期来看,直销模式的建立将增强公司对终端市场的掌控力和服务能力,为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呼吸健康领域,博毅雅医疗(Breas)在医用呼吸机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博毅雅拥有完整的呼吸机产品线,营销网络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持续深化中国本土化战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呼吸健康领域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公司带来稳定业绩贡献。

复星医药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2017年,公司与全球手术机器人领导者直觉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合资成立直观复星,负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推广和本土化生产。2023年6月,本土化生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12月进入商业化阶段,2024年总部产业基地在上海正式启用。根据国家卫健委规划,"十四五"期间中国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规划总数为819台,市场空间广阔。2024年上半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达24台,截至2024年6月末,已为超过54万名国内患者提供治疗,在全国300多家医院完成装机,累计装机量超过380台。

磁波刀(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脑部治疗系统)是复星医药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又一突破性产品。2024年12月,复星医药与Insightec合资成立复星医视特,共同推进磁波刀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磁波刀是目前用于临床治疗药物难治性特发性震颤和以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的无创手术方案,将聚焦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相融合,通过MRI精准定位治疗靶点,使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病灶。中国约有1000万特发性震颤患者与360万帕金森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患者数量还将持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复星医药的医疗服务板块采取"重点区域深耕+专科特色发展"的战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控股医院(不包括健康医疗控股医院)合计拥有6,578张床位,持有8家互联网医院牌照,医疗服务收入保持稳健增长,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17%,2020-2023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28.1%。

在大湾区,复星医药已形成包括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在内的4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区域医院网络,提供综合医疗服务。在其他地区,公司布局了温州老年病医院、星晨妇儿医院、安徽济民肿瘤医院、星荣整形外科医院等专科医疗机构,形成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康复医疗领域持续发力,深耕华东地区,推进"一城多点"布局,截至2024年上半年运营11家康复医疗机构,另有7家筹建中。公司还积极对接商业保险,完善多元化支付与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

表:复星医药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板块主要业务指标

业务板块 2024年上半年表现 核心产品/服务 市场前景
医疗美容 全球能量源医美器械领导者 自主知识产权能量源设备 中国医美市场持续增长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2024H1装机24台,累计超380台 胸腹腔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 "十四五"规划装机819台
磁波刀 2024年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商业化 无创治疗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 中国潜在患者超1000万
医疗服务 收入36.6亿元(yoy+17%) 6,578张床位,8家互联网医院 人口老龄化提升医疗需求

复星医药通过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的协同发展,构建了完整的健康产业生态链。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仅降低了单一业务领域的风险,还创造了交叉销售和资源共享的机会。例如,制药业务的创新产品可以通过自有医院网络快速落地,医疗器械产品能为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撑,而医疗服务板块则为公司产品提供了稳定的应用场景和临床反馈渠道。这种生态化布局极大地增强了复星医药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全球布局

复星医药的国际化战略经历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演进过程,全球化布局日益完善。早期阶段,公司主要通过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提升自身研发实力,如2017年与美国Kite Pharma合作引入CAR-T细胞疗法技术,生产阿基仑赛注射液;2018年与Revance公司签约获得RT002大中华区权益。这些合作快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加快了创新产品的上市步伐。

随着自身研发实力的增强,复星医药开始积极推进自主研发产品的国际化输出。2022年3月,斯鲁利单抗在中国获批上市后,于同年12月获得印度尼西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POM)批准,成为首个在东南亚国家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抗。2025年1月,创新型抗HER2单抗HLX22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为进入全球市场奠定了基础。这些成就标志着复星医药的创新药开始获得国际认可,国际化战略进入新阶段。

全球商业化布局方面,复星医药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制药业务商业化团队约6000人,其中国内约5000人,海外团队约1000人,主要覆盖美国、非洲和印度市场。在美国,复星医药已自建创新药销售团队,涵盖医学事务、市场准入、销售等完整职能,为自主创新药的国际化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大大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和品牌影响力。

复星医药通过战略投资与合作不断深化全球布局。2024年9月,公司宣布拟现金出资2700万美元(约2亿元人民币)受让Kite Pharma持有的复星凯特50%股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复星凯特100%股权,并计划增资1000万美元。复星凯特拥有阿基仑赛注射液及在研项目FKC889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独家权利,此次全资控股将增强复星医药在细胞治疗领域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复星医药与Kite Pharma继续保持许可合作关系,体现了国际战略合作的灵活性与持续性。

生产能力全球化布局上,复星医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控股的Gland Pharma是印度领先的注射剂制药企业,产品出口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12月,复星医药累计已有33个抗疟药产品(包括原料药及制剂)通过WHO PQ认证,获得21个国家的注册批准,累计向全球供应超过3.4亿支注射用青蒿琥酯。这种全球化的生产能力不仅提高了供应链韧性,也为公司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复星医药的国际化战略具有差异化特点。与许多药企单纯追求海外市场规模不同,复星医药注重"双向国际化"——既将国际先进技术引入中国,也推动中国创新走向世界。以mRNA疫苗为例,公司与百欧恩泰合作引进的复必泰疫苗已在港澳台地区获批使用,而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则逐步进入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这种双向流动的国际化模式,使复星医药能够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展望未来,复星医药的国际化战略将进一步深化。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预计将有更多创新药在欧美等规范市场获批,国际化收入占比有望不断提高。同时,公司将继续通过战略合作、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强与全球领先医药企业的技术交流和业务协作,构建更加完善的全球创新网络,实现"创新驱动的全球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的愿景。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复星医药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A1:复星医药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完善的产业布局,覆盖制药、医疗器械、诊断和医疗服务全产业链;二是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在PD-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ADC药物等领域拥有差异化产品;三是全球化战略,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也推动自主创新药走向全球市场。

Q2:斯鲁利单抗的市场竞争力如何?
A2:斯鲁利单抗在PD-1抑制剂市场中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小细胞肺癌适应症上,其中位总生存期达15.8个月,显著优于同类产品;该药已被纳入9部CSCO指南,2024年上半年收入6.77亿元,同比增长22%,在一线人均生产力方面也优于多数竞品。

Q3:复星医药在CAR-T疗法领域的布局如何?
A3:复星医药通过旗下复星凯特引进并本土化生产了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的CAR-T产品,用于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数据显示其5年客观缓解率达90%,完全缓解率75%。公司还推出了按疗效付费计划提升可及性,并已将其纳入超过110款惠民保。

Q4:公司在医疗器械领域有哪些重要产品?
A4:复星医药在医疗器械领域拥有多项高端产品,包括: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累计装机超380台)、磁波刀(用于治疗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复锐医疗科技的能量源医美设备以及博毅雅的呼吸机产品,形成了多元化的医疗器械产品组合。

Q5:复星医药的国际化战略有何特点?
A5:复星医药采取"双向国际化"战略,一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如与Kite Pharma合作CAR-T疗法,与直觉外科合作达芬奇机器人),另一方面推动自主创新药出海(如斯鲁利单抗在印尼获批,HLX22获FDA孤儿药认定)。公司已在全球建立约1000人的海外营销团队,国际化布局日益完善。

相关深度报告

复星医药研究报告:组织结构优化持续进行,创新国际化成果斐然

复星医药研究报告:组织结构优化持续进行,创新国际化成果斐然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天风证券于2025年3月24日发布,共42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复星医药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