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业作为饮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其啤酒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整个行业具有重要影响。自1977年以来,中国啤酒行业经历了从萌芽期到“一城一啤”再到跑马圈地的快速发展阶段。自2013年产量达到峰值后,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随后转向高端化,产品需求从单一同质化转向多样化、个性化、精品化。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啤酒市场更加成熟,高端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词:啤酒行业、高端化、竞争格局、市场细分、产业链
一、行业空间:从量变到质变
啤酒行业的空间增长已经从依赖量的增长转变为依赖质的提升。根据西部证券研发中心的数据,2009年至2023年间,中国啤酒行业销售额的复合增速达到6.7%,其中大部分增长由单价提升贡献。尽管中国人均消费量较成熟市场国家有一定差距,但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城市化进程等因素,未来中国啤酒总体销量增长空间有限。然而,中国啤酒的单价在全球仍属较低水平,预计未来行业空间增长的引擎将是价格提升,高端化将是啤酒行业的必由之路。

从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啤酒行业已经形成华润、青啤、百威、燕啤、重啤等五大龙头公司的寡头垄断格局。近年来,行业集中度提升加快,2023年CR5达到67.4%,显示出行业龙头的利润率改善。这种竞争格局的优化,预示着行业将从“量”的竞争转向“价”与“质”的提升,为行业的高端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竞争格局:寡头垄断与竞合关系
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五大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据了行业的绝大部分。这种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使得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有序,各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逐步形成了竞合关系。竞合关系是指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合作关系,而非简单的激烈竞争。这种格局的形成背景是2013年啤酒行业产销达峰后,经历数年的思考,龙头间达成共识——从“量”的竞争转向“价”与“质”的提升。
在竞合关系下,2021年以来中国啤酒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的集中,更体现在行业龙头的利润率改善。例如,青岛啤酒的净利率从2018年的3.7%提升至2023年的12.3%,显示出行业龙头的盈利能力在不断提升。这种盈利能力的提升,为行业的高端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产业链梳理:中游强势与下游议价力
啤酒行业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游的啤酒制造商和下游的销售渠道及终端消费者。在上游,啤酒行业的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啤酒的生产成本。由于原材料相对单一且供应商众多,啤酒企业在上游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对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极为敏感。在中游,啤酒制造商通过并购重组等手段,逐步形成了寡头市场格局。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益和渠道控制能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下游,随着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啤酒企业为了实现高端化转型,多次尝试提价。消费者对高品质啤酒的接受度日益增强,展现出较高的价格弹性。这意味着,尽管啤酒企业面对终端市场具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发挥需要依托于品牌力、产品差异化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有效执行。
从财务表现来看,中游啤酒行业的毛利率在40%左右,净利率12%左右,公司间有一定差异。ROE整体在13%左右,但公司间差异很大,青岛啤酒的ROE为16%,重庆啤酒的ROE为67%,燕京啤酒的ROE为5%。中游在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强势地位,以青岛啤酒为例,其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在总资产占比很低,一般低于1%;预收(合同负债)+应付账款在总资产占比高,一般超过20%。公司可以长期占用上下游的资金(以占用下游资金为主),显示出中游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
总结
中国啤酒行业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行业空间的增长已经从依赖量的增长转变为依赖质的提升,高端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引擎。竞争格局方面,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使得行业内的竞争更加有序,行业龙头的利润率改善为行业的高端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产业链方面,中游啤酒制造商在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强势地位,而下游终端消费者展现出较高的价格弹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中国啤酒行业向高端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远瞻慧库-360WH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