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释放数据要素潜力:2024年中国数据要素流通行业实践现状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其价值释放和流通应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中国数据要素流通行业在政策引导、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中国数据要素流通行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其在数据资源化、市场化流通与数据要素应用等方面的实践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据要素、流通行业、数据资源化、市场化流通、数据应用、政策引导、技术进步、市场需求

数据要素流通的政策环境与市场规模

在政策层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价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和应用。自2022年起,“公共授权运营平台建设”、“数据二十条”、“《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明确了数据作为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推动数据流通应用良性发展。这些政策不仅为数据要素流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市场规模方面,据艾瑞咨询预测,2024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到1662.0亿元,近5年以25.7%的复合增速于2025年约达2042.9亿元。这一预测数据充分显示了中国数据要素流通市场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在政策利好和新兴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数据要素流通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021-2025E年中国数据要素流通行业市场规模
2021-2025E年中国数据要素流通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要素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数据要素产业链的发展是数据流通行业实践的核心。从数据形态和流程上界定,整个数据要素的产业链环节包括数据采集与加工、数据存储与治理、数据资产化与产品化、数据连接与流通以及数据交易五大环节。其中,按照数据使用范围可进一步划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主要围绕各企业、机构等主体内部进行,而外循环则涉及各主体间、跨行业等外部循环流通和应用。

在市场化流通这一环节中,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咨询、审计、评估与仲裁等服务,推进数据资源化到应用的转化。这一过程中,参与方多元且类别复杂,价值共创属性突出。例如,数据资源要素化、市场化流通与数据要素应用这三大环节中,金融、医疗、互联网、零售等行业的参与,使得数据要素产业链的价值链组织边界逐渐模糊,价值共创属性较为突出。

数据要素流通的技术支撑与应用实践

技术是支撑数据要素流通的关键。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数据要素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方面,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为数据要素的流通提供了安全保障。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也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在应用实践方面,数据要素流通已经深入到金融、医疗、交通等多个行业。例如,在金融领域,数据要素流通应用关注点与发展现状显示,金融机构在风控、营销等场景中对数据流通的需求日益增长,通过隐私保护技术的应用,金融机构能够在保护客户隐私的同时,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在医疗领域,数据要素流通则有助于推动新药研发、临床试验等关键环节的发展,通过数据的共享和流通,加速医疗创新和科研进程。

总结

2024年中国数据要素流通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政策环境的优化、市场规模的扩大、产业链的完善以及技术的创新,共同推动了行业的蓬勃发展。数据要素的流通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深入,数据要素流通行业有望实现更广泛的价值释放,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相关深度报告

2024年中国数据要素流通行业研究报告:多举措齐头并进,共同探索数据资源创新应用

2024年中国数据要素流通行业研究报告:多举措齐头并进,共同探索数据资源创新应用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艾瑞咨询于2024年10月10日发布,共57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数据要素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