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感知系统成为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核心组件。感知系统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为智能汽车提供周围环境的实时信息,相当于智能汽车的“眼睛与耳朵”。这些传感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国产汽车零部件厂商在感知系统领域的国产化进程,不仅关系到产业链的安全,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智能驾驶、感知系统、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国产化率
国产化浪潮:感知系统的崛起
在智能汽车的感知系统中,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是三种主要的传感器类型。激光雷达以其高精度和远距离探测能力,成为高级别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则以其抗干扰能力强和成本相对较低的特点,在中低级别自动驾驶中得到广泛应用;摄像头则因其成熟的技术基础和成本效益,在视觉感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这些传感器的国产化率正在逐步提升。
据华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国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感知系统领域已取得较强的话语权。激光雷达基本已实现完全国产化,摄像头模组国产化率过半,毫米波雷达角雷达国产化率达到30%以上。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国产零部件厂商技术实力的提升,也预示着在全球汽车供应链中,中国企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感知系统技术突破与市场机遇
在激光雷达领域,国产厂商如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华为、图达通等已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的市场需求量迅速增长。据报告显示,2023年激光雷达装车量接近55万台,同比增速超300%,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一增长不仅为国产激光雷达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也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毫米波雷达方面,尽管国产化率相对较低,但华为、福瑞泰克、森思泰克等国产厂商已在角雷达领域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预计国产毫米波雷达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摄像头领域,舜宇光学、德赛西威等国产厂商已成为主要供应商,随着智能汽车对摄像头需求的增加,这些厂商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挑战与展望:国产化率的提升之路
尽管国产化率在感知系统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高端传感器市场,尤其是高性能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仍由国际厂商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产厂商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给供应链安全带来了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国产厂商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加强与国际厂商的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国产厂商的研发和市场拓展,提高国产化率,保障供应链安全。
总结
智能汽车感知系统作为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关键,其国产化进程不仅关系到产业链的安全,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国产厂商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领域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未来,面对高端市场的挑战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国产厂商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以实现感知系统的全面国产化,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
相关深度报告
智能驾驶系列报告(四):智驾时代来临,国产汽车零部件厂商准备几何?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华金证券于2024年10月10日发布,共76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智能驾驶,汽车零部件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远瞻慧库-360WH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