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资本审慎和IPO收紧的背景下,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创新药企的License out交易金额和事件数再创新高,首付款总额首次超过创新药研发融资金额。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中国制药界的工程化创新能力和高效率,也预示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本文将从投融资、License out交易、并购等角度,深入分析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
关键词:生物医药、创新药企、License out、投融资、并购、市场趋势、研发能力
投融资:资本降温趋缓,创新药企融资活跃
2024年,尽管资本市场的整体氛围依然审慎,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活动逐渐回暖。据动脉智库统计,2024年1-10月,国内创新药及供应链领域融资总金额达到42.06亿美元,约为2023年融资总额的2/3。平均融资金额逆势回升至2022年水平,达到0.18亿美元。这一趋势表明,尽管整体资本环境仍然较为谨慎,但投资者对生物医药行业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尤其是对创新药企的关注度持续上升。
从融资领域来看,小分子药物和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研发依然是资本的热门赛道。2024年1-10月,小分子药物研发领域累计融资总额为82.51亿元,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研发领域累计融资总额为55.77亿元。这两大领域的融资活跃度反映了市场对成熟研发路径的认可和对创新药物的持续需求。此外,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研发领域的融资事件数量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共计发生50起,累计融资总额为29.2亿元,显示出该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核药和高端制剂及改良新药等细分领域在2024年也表现出较强的吸金能力。核药领域7起相关融资事件获得13.64亿元融资,平均融资金额高达1.95亿元。高端制剂及改良新药药物研发赛道共发生7起相关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为10.6亿元,单笔融资金额高达1.5亿元。这些细分领域的融资活跃度不仅体现了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彰显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创新和研发方面的多样化布局。
License out交易:创新药企加速国际化进程
2024年,中国创新药企的License out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据动脉智库统计,2024年1-10月,中国创新药领域共计发生76笔License out交易,交易总金额高达511亿美元,超过2023年全年的453.1亿美元。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加速了其国际化进程。
从交易类型来看,抗体及偶联药物、CGT药物等领域的License out交易尤为活跃。2024年1-10月,抗体及偶联药物相关的License out交易共计38项,交易首付款13亿美元,占整体首付款的41.1%;交易总金额257.3亿美元,占整体交易总金额的50.3%。其中,双抗药物相关的License out交易共计9项,交易首付款8.6亿美元,占抗体及偶联药物整体License out交易的66.2%;交易总金额128.8亿美元,占整体交易的50.1%。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国创新药企在抗体及偶联药物领域的研发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CGT药物领域在2024年也表现突出。2024年1-10月,CGT领域累计发生5件License out交易,其中舶望制药与诺华的2款管线授权交易首付款高达1.85亿美元,潜在交易总金额高达41.65亿美元。这一交易不仅验证了中国CGT药物的创新性和临床价值,也为本土创新药企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交易主体来看,大型跨国药企(MNC)是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 out交易的主要买家。2024年,包括罗氏、诺华、百时美施贵宝、勃林格殷格翰、葛兰素史克、吉利德、默克等在内的MNC均参与了License out交易。其中,阿斯利康、诺华、强生、默沙东以及武田等跨国药企与国内企业达成了2笔以上License out交易。这些交易不仅为中国创新药企带来了丰厚的首付款和潜在的里程碑付款,也为双方在研发和商业化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并购:创新药资产并购活跃,推动行业整合
在IPO收紧和融资遇冷的背景下,并购逐渐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要资本化渠道。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共计发生35起并购事件,涉及总金额超过千亿元。其中,创新药资产的并购尤为活跃,20%的创新药资产占据了超过半数的并购金额。
从并购主体来看,跨国药企依然是创新药资产并购的主要力量。2024年,跨国药企主导的创新药biotech资产并购交易金额相对较大,占据了总披露并购金额的88.7%。例如,诺华以35亿美元收购信瑞诺医药,强生以约20亿美元收购安博生物等。这些并购不仅为被收购企业带来了资金支持,也为跨国药企丰富了产品管线和研发资源。
本土老牌药企也开始积极布局创新药资产。2024年,新天药业、新诺威、东北制药等本土药企通过并购或股权收购的方式,加速进入创新药领域。例如,新天药业计划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上海汇伦医药85.12%的股权,新诺威拟以76亿元收购石药百克100%的股权。这些并购事件不仅为本土药企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推动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整合和发展。
从并购趋势来看,创新药资产的并购属性不断增强。一方面,受IPO收紧和资本寒冬的影响,许多Biotech面临着现金流压力,被并购的需求相对强烈。另一方面,跨国药企和本土大药企也在积极寻找优质创新药资产,以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生物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回暖,创新药资产的并购活动有望继续保持活跃态势,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整合和优化。
相关FAQs:
问: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环境有哪些变化?
答: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融资环境整体呈现资本降温趋缓的态势。尽管资本市场的整体氛围依然较为谨慎,但创新药及供应链领域的融资活动逐渐回暖。融资总金额达到42.06亿美元,平均融资金额逆势回升至2022年水平。小分子药物、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等领域的融资尤为活跃,显示出市场对成熟研发路径的认可和对创新药物的持续需求。
问:为什么中国创新药企的License out交易在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
答:2024年,中国创新药企的License out交易创下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其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抗体及偶联药物、CGT药物等领域的创新药企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吸引了众多跨国药企的关注和合作。此外,跨国药企也在积极寻找优质创新药资产,以丰富自身的产品管线和研发资源,推动了License out交易的活跃。
问:并购在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答:2024年,并购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IPO收紧和融资遇冷的背景下,并购成为企业资本化的重要渠道。创新药资产的并购尤为活跃,推动了行业的整合和发展。跨国药企和本土大药企通过并购优质创新药资产,提升了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被收购企业带来了资金支持和发展机遇。
以上就是关于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分析。尽管面临资本审慎和IPO收紧的挑战,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创新药企的License out交易金额和事件数再创新高,首付款总额首次超过创新药研发融资金额,显示出中国制药界的工程化创新能力和高效率。投融资活动逐渐回暖,小分子药物、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等领域的融资尤为活跃。并购成为行业整合的重要推动力,创新药资产的并购属性不断增强。展望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回暖和行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