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整车板块景气向上,智驾与机器人迎配置良机

汽车行业:继续看好整车板块,关注智驾及机器人调整买点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中信建投于2025年3月4日发布的报告《汽车行业:继续看好整车板块,关注智驾及机器人调整买点》,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2025年的中国汽车行业正站在电动化与智能化双重变革的关键节点。本报告基于最新行业数据与市场动态,深入分析当前汽车行业三大核心趋势:整车板块的强劲复苏、智能驾驶技术的加速渗透以及机器人产业链的调整机遇。报告显示,2025年2月主流车企产销数据普遍超预期,比亚迪、吉利等品牌出口表现亮眼;同时,智能驾驶正经历从"中阶平权"向"高阶渗透"的转变,而机器人板块虽经历短期调整,但长期产业化路径日益清晰。通过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剖析,本报告为读者呈现2025年汽车行业最具价值的发展机遇与投资逻辑。

关键词:汽车行业、整车板块、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市场趋势、比亚迪、特斯拉、自动驾驶

一、整车板块迎来需求回暖与新品驱动的双重利好

2025年开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整车板块表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根据最新公布的2月产销数据,比亚迪销售322,846辆,同比大增164%,其中海外销售67,025辆;吉利汽车销售204,910辆,同比上涨84%,新能源车型占比已达48%。这些亮眼数据印证了我们在年初对行业回暖的判断,也标志着整车板块正式进入景气上行周期。

需求端回暖与供给侧创新形成共振,成为推动本轮行情的关键动力。从需求侧看,春节后消费市场明显回暖,叠加各地"以旧换新"政策逐步落地,终端消费意愿显著增强。据乘联会数据,尽管1月因春节因素零售销量同比下降12.1%,但批发销量仅微降0.3%,显示出渠道库存消化良好,为后续补库需求奠定基础。从供给侧看,3月恰逢新车密集发布期,小米SU7 Ultra上市10分钟即获6,900辆大定订单,理想纯电SUV、比亚迪智驾版等多款重磅车型相继亮相,为市场注入新鲜活力。

表:2025年2月主要车企销售数据一览

车企 销量(辆) 同比增速 新能源销量 出口销量
比亚迪 322,846 +164% 全系新能源 67,025
吉利汽车 204,910 +84% 98,433(占比48%) 未披露
长城汽车 77,883 +9.65% 15,121 31,068
小鹏汽车 30,453 +570% 全系新能源 未披露

出口市场成为增长新引擎,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战略初见成效。比亚迪、长城等品牌海外销量持续攀升,不仅缓解了国内市场竞争压力,更提升了品牌国际影响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发展中国家市场表现突出,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据乘联会统计,1月新能源车出口占比已达36.6%,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其中插混车型贡献了显著增量。

随着"需求回暖+新品上市"双轮驱动效应持续发酵,3月整车板块有望迎来更为确定的景气上行。从产业链角度看,整车企业的业绩改善将逐步向上游传导,但各环节受益程度将出现明显分化,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和全球化布局能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二、智能驾驶进入"中阶平权"与"高阶渗透"并行发展阶段

2025年将成为智能驾驶技术普及的关键一年,行业正呈现出"中阶智驾标配化"与"高阶智驾商业化"并行的独特发展格局。据产业链调研,比亚迪计划从3月起大规模推出智驾版新车,其搭载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将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面市,加速"智驾平权"进程。这一趋势将显著提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的需求,相关供应链企业迎来订单增长期。

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推动智驾普及。当前,中阶智能驾驶( L2级)的单车成本已从2023年的8,000-10,000元下降至2025年的3,000-5,000元,成本降幅达40-50%,使得15-20万元价位的主流车型也能配备较为完善的智驾功能。与此同时,高阶智能驾驶(L3+)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特斯拉已向加州监管机构申请自动驾驶服务许可证,北汽新能源与小马智行合作的无人Robotaxi车型计划于2025年7月达到运营条件,曹操出行更在苏杭两地启动Robotaxi试点运营。

表:各级别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现状比较

技术等级 代表功能 渗透率(2025E) 主要推动力量 商业化进展
L2(中阶) ACC、LKA等 60-70% 自主品牌车企 大规模量产中
L3(高阶) 有条件自动驾驶 5-8% 新势力与科技公司 试点运营阶段
L4(超阶) Robotaxi <1% 头部科技企业 技术验证阶段

产业链价值重构带来新机遇。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汽车产业链价值分布,传统以硬件为主的供应体系逐步向"软硬结合"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两类企业最具潜力:一是能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如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等;二是在特定细分领域具有技术壁垒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如摄像头模组、高精度定位等环节。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智驾功能普及,相关硬件正经历从"选配"到"标配"的转变,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尽管近期智驾板块出现一定调整,部分个股回调幅度超过10%,但这更多是资金面因素而非基本面变化。从长期看,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和商业化场景拓展,智能驾驶仍将是汽车行业最具确定性的增长主线之一,当前的调整反而为布局优质标的提供了更好机会。

三、机器人板块短期调整不改长期产业化趋势

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最具想象力的端侧应用,近期虽经历股价波动,但产业化路径正逐渐清晰。以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基金为例,其因高比例配置机器人产业链标的,单日净值跌幅达7.55%,但这主要源于资金获利了结而非行业基本面恶化。实际上,该基金年初至今收益率仍高达56.9%,反映出市场对这一领域的长期看好。

产业化进程加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2025年2月,美国Figure AI公司展示其人形机器人已能胜任物流中心快递分拣工作,较2024年仅能完成汽车装配线单一任务有了显著进步。国内方面,北京亦庄宣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将在两年内释放近50亿元机器人应用机会,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需求。这些进展表明,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实际应用,产业化进程超出市场预期。

技术方案迭代催生产业链机会。从产业链角度看,人形机器人涉及感知、决策、执行三大系统,每个环节都存在技术突破与投资机会。执行机构中,灵巧手、减速器、电机驱动等核心部件率先受益;感知系统中,激光雷达、力觉传感器等需求增长显著;决策系统则依赖于AI算法与芯片的持续进步。随着特斯拉、小鹏、小米等整车厂商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汽车与机器人产业的协同效应日益增强,进一步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本下降。

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技术进展

系统分类 核心部件 技术进展 产业化难点 主要参与企业
执行系统 灵巧手、减速器 抓取精度提升 成本高、可靠性 国内外专业厂商
感知系统 多模态传感器 环境适应增强 数据融合处理 科技公司与初创企业
决策系统 AI算法芯片 自主学习能力 算力功耗平衡 头部芯片设计公司

展望未来,2025年第二季度将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重要观察窗口,特斯拉有望公布年度产品标定及供应链定点情况。随着"去伪存真"过程推进,真正具备技术实力与量产能力的公司将脱颖而出。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从工业场景向消费场景的拓展将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一趋势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相关FAQs

Q1:2025年汽车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A1: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长主要受三大因素驱动:一是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插混车型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强劲需求;二是中国品牌在产品力、性价比方面的竞争优势;三是本土车企全球化布局逐步见效,海外销售网络日益完善。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车出口占比已达36.6%,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

Q2:智能驾驶产业链中哪些环节最具投资价值?

A2:智能驾驶产业链中,系统集成商和核心部件供应商最具长期价值。系统集成商具备软硬件协同能力,能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而在传感器、高精度定位等细分领域具有技术壁垒的核心部件供应商,则受益于行业普及带来的量价齐升。随着智驾功能从选配变为标配,相关硬件市场需求将显著扩大。

Q3: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A3: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面临四大挑战:技术可靠性、成本控制、应用场景明确度和安全保障。目前执行机构的精确度与耐久性仍需提升,传感器融合算法有待优化,大规模量产后的成本下降曲线尚不明确,同时安全标准与伦理规范也需要同步建立。解决这些挑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创新。

相关深度报告

汽车行业:继续看好整车板块,关注智驾及机器人调整买点

汽车行业:继续看好整车板块,关注智驾及机器人调整买点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信建投于2025年3月4日发布,共29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汽车,智驾,机器人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