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产业永续债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分析2025年产业永续债的市场机会与风险,探讨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投资价值和潜在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关键词:产业永续债、市场机会、风险防范、信用资产荒、会计处理
1、产业永续债的市场机会
2023年以来,利率中枢下移和机构欠配现象持续,产业永续债的品种利差趋势下行。2024年,在低息环境下,产业永续债略有放量,且长久期供给增加。展望2025年,信用资产荒的逻辑难以逆转,产业永续债的品种机会依然值得关注。特别是年底利率快速下行,流动性偏弱的永续债品种利差走阔,考虑到跨年后非银增量需求较多,产业永续债的补涨机会值得关注。重点关注有一定利差、景气度较高或稳健的行业,如电力、交运、有色、公用事业等。负债端稳定的机构可以适当拉长久期,但应避免过度下沉。
2、产业永续债的发行主体与特征
产业永续债的发债主体以高等级、央国企为主。这些企业偏好永续债,因为永续债可以被认定为权益工具,有助于降低资产负债率。目前,发债主体主要集中在电力、建工、煤炭、综合、交运等行业,排名前五的行业存量占比达到69.4%。从发行主体的信用评级来看,AAA级和AA+级占比分别为94.4%和5.0%,显示出较高的信用质量。此外,永续债的发行期限呈现先缩短后拉长的趋势,2024年“5+N”年长久期供给增加,表明市场对长期资金的需求依然存在。
3、如何甄别“真假”永续债
“真假”永续债的判断主要集中在“股债”性质的判断上。股性较强的永续债展期可能性更高,通常被认为是“真永续”,而债性较强的永续债更接近一般债券。影响永续债“股债”性质的主要条款设置包括重定价周期、利率跳升机制、基准利率、次级条款、回售条款和利息递延条款。例如,重定价周期越长,不确定性越高,股性越强;利率跳升机制生效越晚、幅度越低,股性越强;基准利率平均天数越高,与市场利率的偏离越大,股性越强;次级条款导致偿付顺序靠后,风险增加,股性强;有回售条款的债性强;利息递延条款增加了回报的不确定性,股性强。
4、产业永续债的风险防范
产业永续债不赎回的案例主要包括主动展期、被动展期和违约三种类型。主动展期通常由于跳息条款生效较晚、幅度较小或无跳息条款、市场利率下行使得发行人融资成本降低。被动展期则多因发行人基本面恶化导致融资困难,此时容易出现债券违约。截至2024年12月27日,不赎回的产业永续债共有51只,其中37只在行权到期时选择展期,14只直接违约,展期债券中有16只后续仍然违约。产业永续债信用风险防范需要关注“违约+估值+条款”三个维度,在基础主体信用分析的基础上,还要避免条款陷阱、关注流动性风险等。
相关FAQs:
Q1: 什么是产业永续债?
产业永续债是指没有明确到期时间即理论上永久存续的债券,附有发行人续期/赎回选择权、利息跳升机制、递延支付利息选择权、次级条款和回售条款等特殊条款。产业永续债的发债主体主要是非金融企业(除城投)。
Q2: 产业永续债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产业永续债的主要风险包括不赎回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赎回风险是指发行人可能选择不赎回债券,导致投资者面临展期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发行人可能因基本面恶化而无法按时支付利息或本金。流动性风险是指在市场调整时,产业永续债的流动性较弱,可能导致投资者在需要变现时面临较大的价格波动。
Q3: 如何选择产业永续债?
选择产业永续债时,应重点关注发行人的信用质量、行业景气度、债券条款和市场利率环境。优先选择高等级、景气度较高或稳健的行业,如电力、交运、有色、公用事业等。同时,仔细甄别债券条款,避免“条款陷阱”,并在市场利率较低时关注补涨机会。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产业永续债市场的分析。总体来看,尽管产业永续债在2025年仍具有一定的市场机会,但投资者也需警惕其中的风险。通过深入分析发行主体的信用质量、债券条款和市场环境,投资者可以更好地挖掘产业永续债的投资价值,同时有效防范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