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转债作为一种兼具债券和股票特性的金融工具,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2025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变化,转债市场呈现出新的特征和投资机会。本文将从多头思维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2025年转债市场的供需格局、条款变化、估值趋势以及投资策略,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市场洞察。
关键词:2025年转债市场、多头思维、逢低布局、供需格局、条款变化、估值趋势、投资策略
一、2025年转债市场的供需格局与市场重构
2025年,转债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一变化将深刻影响市场的整体表现和投资机会。
从供给端来看,2025年转债市场的供给恢复信号明显。一方面,破净转债的发行审核逐渐放松,如南京医药和太阳能的转债发行获深交所审核通过,这标志着市场对转债的接受度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监管审批节奏的加快也预示着转债市场的供给将逐渐恢复至2022-2023年的水平。数据显示,2025年待发预案中20-50亿元及50亿元以上规模的转债发行量有望达到80%的发行概率,这将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然而,2025年也是转债到期的大年,预计到期转债规模约787亿元,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的供给压力。
从需求端来看,险资、一级债基及ETF成为转债市场的主要边际增量。这些资金的流入不仅改变了市场的资金结构,也对转债的定价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险资等资金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其交易行为往往偏向右侧,导致估值抬升阶段的尾段容易出现加速现象。此外,保守类资金的流入也使得低价转债的估值修复更为明显,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结构性分化。
综合来看,2025年转债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在重构。供给的恢复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将使市场的缩容斜率明显放缓,尤其是20-50亿元发行规模的二梯队转债有望迎来增长。这一变化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条款变化与市场影响
转债的条款设计一直是影响其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2025年,条款的变化将继续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下修和强赎条款方面。
下修条款的灵活性增强。2024年是转债下修的大年,上市公司通过缩短不下修承诺期、提高不设置承诺期比例等方式,增强了下修的灵活性。这一趋势在2025年有望延续,特别是在临期转债和弱波动行业占比提升的背景下,下修诉求将进一步强化。数据显示,2024年底与2023年底相比,进入回售期的转债数量大幅提升,这使得上市公司促转股的急迫性更高。此外,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等低波动行业的转债数量增加,也使得下修条款的运用更为关键。
强赎意愿的持续强化也将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2024年,转债市场的强赎频率和概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权益市场表现强势的背景下,更多转债实现了平价修复和强赎条款的触发。2025年,随着转债市场的“老龄化”趋势延续,强赎意愿将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实施强赎的转债平均存续期在持续增加,这表明上市公司对促转股的时间压力在不断增长。
回售风险在2025年将得到显著缓解。2024年,由于权益市场的回暖和转债信用风险的化解,超低平价和破面转债的数量大幅减少,回售风险不再呈现面状扩散,而是聚焦于少数高风险个券。这一变化使得投资者在选择转债时,可以更加关注个券的信用风险和市场表现,而无需过度担忧系统性回售风险。
总体而言,2025年转债市场的条款变化将继续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下修条款的灵活性增强和强赎意愿的强化,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博弈机会,同时也需要投资者更加关注条款变化对个券估值和市场表现的影响。
三、估值趋势与投资机会
2025年,转债市场的估值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
从债性估值来看,资产荒的延续使得底仓类转债的估值持续处于高位。数据显示,转债市场的YTM(到期收益率)中位数整体仍处于低位,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达到2.69个百分点,表明债性估值依然偏贵。特别是金融、高评级、大余额等底仓属性的转债,其债性估值普遍处于历史极值区间。然而,随着2025年年初资金回流的放缓,极高位的债性估值可能出现回调机会,全年有望在偏高位震荡。
从股性估值来看,2025年初的估值修复已接近尾声,市场对权益市场的高预期使得股性估值维持在高位。数据显示,转债的隐含波动率与股指期权隐含波动率的缺口在2024年12月基本收敛,表明转债估值的内生修复阶段已经结束。然而,由于权益市场的高波动性依然对转债的期权价值提供支撑,股性估值在短期内仍将维持高位。但从长期来看,股性估值的进一步抬升需要更多的逻辑支撑。
在估值分化的情况下,中等平价转债的估值相对更具吸引力。数据显示,2024年低平价转债的估值修复已经基本完成,而高平价转债的估值修复逻辑不够顺畅,估值天花板有限。相比之下,中等平价转债普遍价格适中,向上有弹性,向下有债底,在权益市场展望不清晰的当下,具有更强的容错率。
因此,2025年转债市场的估值趋势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在债性估值回调时关注底仓类转债,在股性估值分化中寻找中等平价转债的投资机会,从而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四、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
2025年,转债市场的投资策略应围绕多头思维展开,特别是在逢低布局方面,投资者可以寻找估值洼地和投资机会。
双低策略(低价格+低转股溢价率)在2025年依然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由于权益市场的高波动性和弱逻辑,投资者可以通过双低策略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左侧布局,同时避免过多的回撤风险。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双低策略的表现优于传统策略,特别是在信用风险降低的背景下,双低策略的性价比更为突出。
临期转债的投资机会也不容忽视。尽管临期转债的时间价值会加速丢失,但其负面因素已经在估值中得到充分体现。数据显示,剩余期限不足1.5年的临期转债的估值明显低于市场均衡水平,投资者可以在分辨个券促转股预期后,关注临期低估值转债的投资机会。
投资者还可以适当关注二梯队转债。由于高评级、大规模转债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而中等评级和规模的二梯队转债的性价比更为突出,投资者可以在市场回调时进行下沉配置,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投资者在2025年也需要注意市场的风险。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关税政策变化、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可能导致权益市场的超预期调整,进而影响转债市场的表现。同时,转债市场的资金流入逆转、信用冲击再临以及供给恢复不及预期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转债估值的超预期调整。因此,投资者在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合理配置资产。
相关FAQs:
Q1:2025年转债市场的供给恢复对投资者意味着什么?
A1:2025年转债市场的供给恢复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一方面,破净转债的发行审核放松和监管审批节奏的加快,将使市场上的转债数量增加,尤其是20-50亿元发行规模的二梯队转债有望迎来增长。另一方面,供给的恢复也将缓解市场的缩容压力,为投资者提供更稳定的市场环境。
Q2:下修和强赎条款的变化对转债市场有何影响?
A2:下修条款的灵活性增强和强赎意愿的强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博弈机会。下修条款的运用可以增强转债的股性,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潜在收益;而强赎意愿的强化则可能促使转债价格向转股价值靠拢,投资者可以通过提前布局获得转股溢价的收益。然而,投资者也需要关注条款变化对个券估值和市场表现的影响,合理选择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