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营商环境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其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市场活力和经济潜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全面展示了我国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本报告将深入剖析这份权威文件,揭示中国营商环境改革的三大核心突破,并通过详实数据展现改革成果,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行业洞察。
一、市场准入与政务服务:制度性成本显著降低
中国营商环境优化最直观的体现莫过于市场准入壁垒的大幅降低和政务服务效率的显著提升。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历经3次修订,清单事项数量已缩减至117项,较最初版本减少了近40%。这一变化背后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的深入实施,标志着我国市场准入制度体系向着"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的方向大步迈进。
外资准入限制的合理缩减同样令人瞩目。2024年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将限制措施缩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全面取消。这一开放姿态带来了显著成效——2024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达59080家,比上年增长9.9%。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首次发布了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实现了跨境服务贸易管理向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
在政务服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斐然。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实现企业开办"一件事"并联办理,将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等环节整合为一站式服务。四川省的案例尤为突出,该省通过简化申报手续和差异化设置办理流程,使运输企业开办申请材料由22份精简至3份,办理时限较改革前压减85%;餐饮店开办申请材料从35份压减至17份,时限压减72.9%。
不动产登记便利度的提升同样值得关注。全国2600多个县市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均可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山东省青岛市的创新实践颇具代表性,该市推行交易登记纳税"一件事",98%的业务实现当日办结;通过"交地即交证"模式,大幅压缩了项目建设周期。
表:2024年中国市场准入与政务服务关键指标
指标类别 | 具体指标 | 2024年数据 | 同比变化 |
---|---|---|---|
市场准入 | 负面清单事项数量 | 117项 | 持续缩减 |
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 59080家 | +9.9% | |
企业开办 | 平均办理时限 | 4个工作日 | 显著优化 |
运输企业开办材料 | 3份(四川) | 减少86% | |
不动产登记 | 实现"互联网+"服务的县市 | 2600多个 | 全面覆盖 |
一般登记办理时限 | 5个工作日 | 大幅缩短 |
在市政服务方面,电力接入的"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和"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已在全国基本实现。2024年,这些措施为用户节省办电投资超过600亿元,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减少至6.71小时,同比减少1.12小时。上海市创新的"拿地建站"电力服务新模式,通过超前建设电力设施,最多可为用户节省接电时长约6个月。
供水服务方面,全国供水普及率已超过99%,网络报装服务质量也明显提升。山东省推进的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颇具成效,2024年全省办理联合报装业务8335件,网办率达到87.33%,体现了"只进一门、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新理念。
二、要素保障与公平竞争:全链条支持企业成长
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体现在准入便利化上,更关键的是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要素保障。报告显示,中国在金融支持、劳动用工、技术转化和数据要素四大关键领域取得了系统性突破,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金融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行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奠定了基础。2024年,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用报告查询2.1亿次,同比增长31.25%。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尤为关键,该平台归集了74项涉企信用信息,与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开展"总对总"专线对接。截至2024年底,约5500万家企业通过该平台提出融资需求,银行机构累计发放贷款35.1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8.7万亿元。
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更为显著。国家层面建立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累计走访经营主体4007.5万户,其中380.8万户纳入推荐清单。清单内82.7%的经营主体获得新增授信7.2万亿元,78.8%获得新增贷款4.7万亿元,平均利率仅3.78%。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的合作业务规模达1.41万亿元,带动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经营主体综合融资成本降至4.99%。
劳动用工保障方面,中国已建立覆盖全民、贯穿全程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2024年全国举办招聘活动近15万场次,提供岗位信息约9000万个。失业保险制度持续完善,向665万户次参保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扩岗资金386亿元,支出失业保险待遇1214亿元。甘肃省实现了一次性扩岗补助全流程线上办理,大幅提高了政策落实效率。
在技术要素转化领域,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便利了中小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取专利技术。2024年,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让许可达7.6万次,同比增长39.1%。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成效显著,将94万件可转化专利向45万户企业匹配推送,实现产学研对接8.8万次。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2.6万亿元。
数据要素潜能的释放是另一大亮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1+3"政策体系的建立,构建了全国公共数据资源"一本账"。24家数据交易机构联合发布的互认互通倡议,推动实现"数据产品一地上架、全国互认",20家机构已启动共建互认互通需求池,显著提升了数据流通交易效率。
公平竞争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内容。《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正式施行,将涉及经营者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全面纳入审查范围。2024年,全国修改调整政策措施7312件,提出审查修改意见近6000条,有力促进了商品要素资源的畅通流动。
反垄断监管执法深入推进,2024年新立案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21件,查处垄断案件11件,罚没款金额1.19亿元。经营者集中审查效率不断提升,平均审结时间缩短至24.7天,其中简易案件仅17天。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同样高效推进,全国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4万余件,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5165件,比2023年增长136%。
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的改革也取得显著进展。2024年全国发布招标计划公告14.02万件,提前公示招标文件3.9万件。安徽省的"制度+技术"创新颇具代表性,该省2024年运用"信用+承诺"方式免除投标保证金1913亿元,发放"中标贷"40.66亿元,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629个,有效遏制了专家小圈子、人情分等现象。
政府采购更加多元透明,全国政府采购数据实现共享共用,中国政府采购网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2024年,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总金额约占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75%,体现了对中小企业的倾斜支持。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政策得到落实,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清理,有效破除了外资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壁垒。
三、法治保障与退出机制:全周期优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中国在完善诉讼服务体系、健全多元解纷机制、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企业退出机制的优化也体现了营商环境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司法审判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结案1796.2万件,同比增长2.77%,其中通过诉讼调解、简易程序结案的分别有491.2万件、1432.5万件。人民法院案例库的建设尤为关键,截至2024年底入库案例达4711件,实现了对常见罪名、多发案由的全覆盖,为统一裁判尺度提供了权威参考。
执行难问题的逐步破解有效维护了司法权威。2024年,当事人一方包含企业法人的已执结民商事案件中,执行标的到位率达到38%以上。上海法院推进的现代化数字执行颇具创新性,全市法院嵌入71个系统场景,通过财产查控提示预警系统等工具,显著提升了执行效率和透明度。
多元解纷机制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2024年,全国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合同纠纷115.3万件,劳动争议纠纷48万件,生产经营纠纷16.8万件,涉民营企业纠纷23.4万件,知识产权纠纷7.5万件。商事调解组织发展迅速,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登记设立714个具有独立民事主体身份的商事调解组织。上海、海南、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地还制定了专门规范商事调解的地方性法规。
仲裁服务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设立283家仲裁委员会,当事人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全国仲裁机构共受理仲裁案件76.7万件,同比增长26.4%,标的总额1.2万亿元。涉外仲裁案件增长尤为显著,达4373件,同比增长40%,涉外标的额1977.6亿元,同比增长16%。
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2024年,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关新收案件75万件,同比增长95%,办结64万件,其中90%未进入诉讼程序。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结6.5万件,以调解、和解、申请人撤回申请等方式结案1.9万件,纠正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6516件。
公共法律服务的优化为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律师80万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59万个,60多万个乡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涉外律师队伍发展到1.2万多人,律师事务所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7家分支机构。江苏省创新的"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高效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组建186个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覆盖112条优势产业链,走访企业超2.2万家,推出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145项。
公证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对于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的事项,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或10个工作日。公证证明材料实行清单化管理,删减证明材料116项,删减率达29.3%。北京市推出的公证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包括全面推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管理、设立中小微企业公证服务绿色通道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普法宣传的精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的系列普法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企业法治意识。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提升研修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普法培训班的举办,以及中小企业常见法律问题解答指引电子书的编写,都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
企业退出机制的完善是营商环境系统优化的重要一环。2024年,全国法院受理破产案件3.13万件、审结3.04万件,清理债务30772.52亿元,盘活资产7902.83亿元。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共设立破产法庭18个、清算与破产审判庭近100个。广东省广州市中院审理的某石化公司等10家公司合并重整案具有典型意义,该案实现了建设工程款债权、担保债权、职工债权、税款债权的100%清偿,并引入10亿元共益债盘活油田资产,保住1100余人的就业岗位。
企业破产信息核查效率显著提高。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的建设,支持一键查询债务人在全国范围16类25项财产信息。2024年推出的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实现9个核查事项一次联办,大幅提高了破产处置效率,降低了处置成本。
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成效显著。新修订的公司法将简易注销程序上升为法律规定,2024年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的企业占比达到63.9%。全国31个省(区、市)开通的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将办理环节由10个压减到4个,普通注销办理时间由改革前最快70天缩短为最快46天。简易注销登记的公示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经营主体提出申请并公示后,如未收到异议,最快21天即可完成注销。
《公司登记管理办法》的出台,着力破解了公司治理僵局,规定因股东死亡、注销或者被撤销导致公司无法办理注销登记的,可以由该股东股权的合法继受主体或者该股东的全体投资人代为依法办理注销登记,进一步畅通了企业退出渠道。
结语: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将释放更大发展红利
《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全面展现了中国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成效。从市场准入到要素保障,从公平竞争到法治建设,从企业开办到便捷退出,中国已经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营商环境优化体系。
展望未来,随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以及行政效能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营商环境必将迈上新的台阶。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将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更好环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也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更多新机遇。
正如报告所指出的,"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将以永无止境的追求,持续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土壤滋养出更加蓬勃的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各类经营主体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经济也将展现出更加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 2024年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有哪些重要突破?
A1: 2024年中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117项,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首次发布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9.9%达59080家。企业开办实现全国"一件事"办理,不动产登记普遍5个工作日内办结。
Q2: 中国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A2: 通过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归集74项涉企信息,5500万家企业获得35.1万亿元贷款。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使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综合融资成本降至4.99%。2024年走访4007.5万户小微企业,发放新增贷款4.7万亿元,平均利率3.78%。
Q3: 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A3: 2024年专利转让许可7.6万次增39.1%,94万件专利向45万企业匹配。全国著作权登记增19.1%达1063.1万件,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至15.5个月。设立124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80家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全年立案侦办侵权案件3.7万起。
Q4: 企业退出机制有哪些优化?
A4: 简易注销占比达63.9%,公示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最快21天完成注销。普通注销环节由10个减至4个,时间由70天缩短至46天。2024年法院受理破产案件3.13万件,清理债务3.08万亿元,盘活资产7902.83亿元。
Q5: 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有哪些具体成效?
A5: 四川运输企业开办材料由22份减至3份,时限压减85%;餐饮店材料由35份减至17份,时限压减72.9%。山东联合报装网办率达87.33%。青岛不动产登记98%业务当日办结。上海电力"拿地建站"最多省时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