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生物制品领域,主要涉及血浆的采集、处理和生产,用于制造一系列用于医疗治疗的血浆衍生产品。这些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和医疗条件至关重要。由于血浆资源的稀缺性和生产的高门槛,血制品行业一直是一个高度集中和监管严格的市场。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制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关键词:血制品、供不应求、市场规模、增长潜力、国际差距
中国市场血制品需求增长迅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血制品的需求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相关数据,中国血制品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长势头。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血制品使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以人血白蛋白为例,中国人均使用量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和凝血VII因子的使用量更是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这一显著的差距表明,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血制品在中国的需求量有望进一步增加。中国对血液制品的进口管制严格,目前只允许进口人血白蛋白和重组人凝血因子两种血液制品,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血液制品供需不平衡的现状。
“十四五”期间采浆站获批加速,浆站、采浆量持续增长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政府对血制品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多个省份发布了单采血浆站建设规划。这一政策的实施预计将显著增加国内的采浆站数量,从而推动采浆量的增长。据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单采浆站数量已达349个,呈现出6.07%的年复合增长率。随着血浆站数量的扩大,预计将促进采浆量的增长,截至2023年,采浆量已达到12079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6%。

头部企业的浆站持有集中,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国已形成以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派林生物等为行业第一梯队的大型血液制品企业的竞争格局,这些企业拥有较多的浆站资源,竞争优势明显。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行业自身发展,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海外市场的拓展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面对国内市场的供不应求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国血制品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市场的拓展机会。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仅可以缓解国内市场的供需压力,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目前,中国血制品企业已经在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实现了产品出口,其中核心产品为静丙。随着中国血制品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预计未来海外市场将为中国血制品行业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海外市场的拓展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血制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从而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海外市场的拓展还可以帮助企业规避国内市场的单一风险,实现市场的多元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总结
中国血制品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随着“十四五”期间采浆站的增加和采浆量的增长,行业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血制品使用量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为行业的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海外市场的拓展为中国血制品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多元化。总体来看,中国血制品行业前景广阔,增长潜力巨大。
相关深度报告

派林生物(000403)国资掌舵持续赋能,公司迎来发展新阶段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华安证券于2024年10月4日发布,共26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派林生物,000403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