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国血制品行业在批签发数量、产品价格以及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通过对2024年血制品行业数据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凝血因子等主要产品的市场表现,以及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旨在为行业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全面、客观的参考。
关键词:血制品行业、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批签发、市场竞争、价格趋势
一、批签发增长与市场供应变化
2024年,中国血制品行业在批签发数量上表现出显著增长,尤其是人血白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人血白蛋白全年批签发总量达到5423批,同比增长14%,其中进口产品占比接近70%,显示出进口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国产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数量为1708批,同比增长9%,尽管增速低于进口产品,但国产企业在市场份额上仍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国内龙头企业在人血白蛋白的批签发数量上表现突出,分别达到360批和236批。
从季度数据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人血白蛋白的批签发数量为1281批,同比增长11%,显示出市场供应的持续增长态势。进口品牌中,武田、基立福等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其批签发数量分别达到1087批和1013批,同比增长分别为3%和28%。这种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旺盛,也表明进口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的批签发数量在2024年也实现了3%的同比增长,全年批签发总量达到1308批。尽管增速相对较低,但静丙作为重要的免疫球蛋白类产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市场供应的稳定增长,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凝血因子类产品在2024年表现尤为亮眼,其中凝血因子Ⅷ的批签发数量达到568批,同比增长33%。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凝血因子类产品在治疗血友病等疾病中的重要性,也表明市场对该类产品的需求正在快速上升。国产企业如华兰生物、上海莱士等在凝血因子Ⅷ的批签发数量上位居前列,分别达到106批和114批,显示出国产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
总体而言,2024年血制品行业的批签发增长,不仅为市场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随着批签发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企业需要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二、价格调整与市场供需关系
2024年,血制品行业的价格调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受2023年区域集采政策和外资企业市场策略调整的影响,人血白蛋白的院内外价格出现了边际下降。尽管如此,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的中位中标价仍保持稳定,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
从院内市场来看,2024年全国人血白蛋白的中位中标价格区间有所下移,而静丙的中位中标价则保持稳定。这种价格变化反映了不同产品的市场供需关系和竞争态势。人血白蛋白作为血制品行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其价格调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变化以及政策调整等。尽管价格有所下降,但人血白蛋白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其市场需求依然旺盛。
在院外市场,人血白蛋白的价格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例如,在陕西、徐州等地,国产企业的人血白蛋白院外零售价格相对较高,而外资企业如CSL、奥克特珐玛等的院外价格则低于院内价格。这种价格差异反映了不同企业在市场策略上的差异,以及区域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相比之下,静丙在院外市场的价格表现则更为稳定,部分地区如陕西和徐州的静丙院外价格仍保持高位,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稀缺性和高需求。
2024年血制品行业的供需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批签发数量的增加,市场供应能力有所提升,但需求端的增长也对市场平衡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凝血因子类产品中,随着批签发数量的快速增长,市场对该类产品的关注度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企业需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和价格策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2024年血制品行业的价格调整和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反映了行业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三、企业盈利与市场竞争格局
2024年,血制品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剔除华兰生物疫苗业务后,7家血液制品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收入总额约为176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总额约为48亿元,同比增长12.2%。这一数据表明,尽管行业整体收入增长相对平稳,但企业盈利能力却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部分企业非血制品业务的剥离以及产品价格的边际变化。
从企业层面来看,博雅生物通过非血制品业务的剥离,显著改善了盈利水平,成为行业盈利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天坛生物等龙头企业也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了利润率的同比提升。这种盈利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企业在内部管理上的进步,也表明行业整体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2024年血制品行业的集中度依然较高。进口品牌在人血白蛋白市场中占据了近70%的份额,显示出其在技术和品牌上的优势。然而,国产企业在凝血因子类产品中的表现也十分突出,如华兰生物、上海莱士等企业在凝血因子Ⅷ的批签发数量上位居前列,显示出国产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潜力。
行业内的企业也在不断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例如,派林生物等企业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品线,进一步提升了在市场中的地位。这种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不仅推动了行业的整合与发展,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体而言,2024年血制品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反映了行业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企业需要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行业展望
展望未来,血制品行业将继续面临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的多重挑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制品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罕见病治疗和急救医学领域。例如,凝血因子类产品在血友病治疗中的应用将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将继续加强对血制品行业的监管,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市场供应的稳定性。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将促使企业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也将推动行业内的整合与创新。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积极适应政策变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竞争方面,进口品牌将继续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国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有望逐步提升市场份额。特别是在凝血因子类产品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领域,国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将为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血制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例如,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将为血制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新兴技术领域,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总体而言,未来血制品行业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企业需要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关FAQs:
问:2024年人血白蛋白的批签发数量增长了多少?
答:2024年人血白蛋白的批签发数量达到5423批,同比增长14%。其中,进口产品批签发数量为3715批,同比增长17%,国产产品批签发数量为1708批,同比增长9%。
问: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的价格在2024年是否发生了变化?
答:2024年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中位中标价保持稳定,但部分地区如深圳的静丙院外价格有所回落。总体来看,静丙的价格在市场中仍保持相对高位。
相关深度报告

2024年血制品行业跟踪报告(附批签发):全年人白批次增长14%,价格开始调整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西南证券于2025年2月7日发布,共68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血制品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