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双碳”目标的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构网型储能技术以其独特的电网支撑能力,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刚需。构网型储能技术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为电网提供必要的惯性和阻尼,增强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双高”电力系统中,构网型储能的作用愈发凸显。
关键词:构网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电网稳定性、政策支持、技术迭代、市场空间
政策支持下的构网型储能发展机遇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为了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对构网型储能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据开源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及多个省份相继发布了支持构网型储能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为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相关项目的投资和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激励。
例如,国家能源局在2024年6月发布的《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在西北网架结构薄弱的区域,应用构网型新能源,可为电力系统提供转动惯量,提升新能源的瞬间功率支撑能力,提升系统的短路比,从而允许电网接入更多新能源。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政策的推动下,构网型储能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均实现了快速增长。据统计,2023年至2024年6月,国内构网型储能项目累计实现招标总量达到2.3GW/7.6GWh,这一数据的增长不仅体现了市场对构网型储能技术的需求,也反映了政策支持下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势头。
技术迭代推动构网型储能市场增长
随着电力系统对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构网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和升级。构网型储能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作为构网型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根据开源证券研究所的分析,构网型储能PCS相比传统的跟网型储能PCS具有更高的性能要求,包括更高的超配比例、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系统支撑能力。
在技术迭代的推动下,构网型储能PCS的市场空间有望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国内储能PCS一体机环节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67.2亿元,2023-2025年的复合增速将达到82%。这一增长速度远超国内表前储能装机的增速,显示出构网型储能技术在市场中的强劲动力。
技术迭代不仅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也促进了构网型储能产品性能的提升。例如,构网型储能PCS的超配比例从早期的1-1.5倍提升至现在的2-2.5倍,这一变化使得构网型储能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电网的短时过载和频率波动,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构网型储能PCS的响应速度也从早期的几秒提升至现在的毫秒级,这一提升使得构网型储能系统能够更快地响应电网的变化,为电网提供更加及时和有效的支撑。
市场空间的拓展与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构网型储能的市场空间正在不断拓展。根据开源证券研究所的预测,2024-2025年,国内构网型储能装机将分别达到4.0GW和9.0GW,这一增长速度远超传统的跟网型储能。构网型储能的市场空间不仅体现在装机规模的增长,还体现在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多样化应用。
构网型储能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传统的电网侧储能,还可以应用于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多种场景。这些应用场景的拓展,为构网型储能技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视,构网型储能技术的国际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市场的拓展也带来了挑战。随着市场的扩大,构网型储能技术的竞争也在加剧。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使得更多的企业有能力进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政策的变化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风险。因此,构网型储能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总结
构网型储能技术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刚需,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构网型储能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市场空间持续拓展。预计到2025年,国内构网型储能PCS一体机环节市场空间将达到167.2亿元,显示出构网型储能技术在市场中的强劲动力。然而,市场的拓展也带来了挑战,构网型储能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挑战。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扩大,构网型储能技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相关深度报告

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构网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刚需,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开源证券于2024年7月1日发布,共21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电力设备,储能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