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价波动背后的真相:全球供需格局如何演变?

铜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新能源技术的兴起,铜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铜的供给受到矿产资源分布、开采成本和环境政策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本文旨在分析全球铜行业的供需格局,探讨其对铜价的影响,并展望铜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铜行业、供需格局、全球经济、新能源、矿产资源

全球铜资源储量与产量增长

铜资源的储量和产量是影响铜价的基础因素。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全球铜储量在过去30年中持续增长,2023年底达到10亿吨,同比增长12.36%。铜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仅占全球铜资源储量的3%。全球铜矿产量也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全球铜矿产量达到2200万吨,同比增长0.46%。智利、秘鲁和刚果(布)生产了全球超40%的铜矿,中国生产的铜矿产量占到全球的8%,大于自身铜资源储备占比。

1994-2023 年全球铜储量和增长情况
1994-2023 年全球铜储量和增长情况

铜矿产量的增长背后是矿山产能的增加。2023年,全球铜矿山产能达到2798万吨,同比增长3.56%,其增速明显大于产量增速。然而,全球铜矿山产能利用率自2018年以来出现趋势性下滑,2024年6月产能利用率为79.40%。这表明,尽管产能增加,但实际产量并未同步增长,可能受到技术、环境或经济因素的影响。

精炼铜产量与消费量的变化

全球精炼铜产量自2000年以来不断增长,2023年达到2655万吨,同比增长4.90%,当前精炼铜产量增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再生铜产量虽然较小,但近年来其增速明显超过原生铜。2023年再生铜产量为449万吨,同比增速为8.09%,原生铜产量为220万吨,同比增速为4.28%。这一变化反映了全球对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和环保政策的推动。

全球精炼铜消费量也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为2697万吨,同比增长4.38%。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其消费量占全球的61%,2023年消费量为1649万吨,同比增长12.27%。中国精炼铜消费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需求复苏。在房地产市场下行的背景下,这些领域的复苏需求对铜消费量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能源汽车对铜需求的推动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铜需求产生了显著影响。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用铜量是其2倍以上。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50万辆,同比增长37.90%,渗透率超过3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或接近40%。在汽车销量稳步增长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用铜量将增加明显。

电力行业作为铜消费的第一大户,其投资完成额的增长也对铜需求产生影响。2024年7月,我国电网基本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9.17%,电源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额也实现了增长。两者增速目前处于2020年以来中等偏下水平,后续增长有望加速。

总结

全球铜行业的供需格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矿产资源的分布与产量、精炼铜的产量与消费量、以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新能源技术的推进,铜的需求预计将持续增长。同时,铜资源的开采和精炼铜的生产也面临着技术、环境和经济的挑战。未来,铜行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保政策的推动,以及新能源行业对铜需求的持续增长。

相关深度报告

铜陵有色(000630)首次覆盖报告:宏观向好 资源加持 迈入发展新阶段

铜陵有色(000630)首次覆盖报告:宏观向好 资源加持 迈入发展新阶段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国开证券于2024年10月10日发布,共22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铜陵有色,000630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