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储能技术与商业模式分析:共享储能未来电力系统的新引擎?

虚拟电厂售电业务及共享储能等新型业态趋势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于2024年10月24日发布的报告《虚拟电厂售电业务及共享储能等新型业态趋势》,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共享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将储能资源的拥有权与使用权解耦,使得储能使用者无需购买储能设备即可按需使用储能服务。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用户的初始投资成本,还提高了储能设备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随着新能源并网规模的增长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共享储能技术正成为电力系统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关键词:共享储能、电力市场、能源效率、虚拟电厂、储能技术、商业模式创新。

共享储能技术:电力系统的新动脉

共享储能技术的核心在于其能够将分散的储能资源集中管理,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例如,通过共享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性能源可以在发电高峰期间储存能量,并在需求高峰期间释放,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共享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但不限于电网削峰填谷、应急备用电源、电力市场参与等。在电网削峰填谷方面,共享储能可以通过在电价低谷时储存电能,在高峰时释放,帮助电网平衡供需,降低运营成本。在应急备用电源方面,共享储能可以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提供紧急电力,保障关键设施的连续运行。在电力市场参与方面,共享储能可以作为市场参与者,通过参与能源交易和能量市场运作,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根据《2023年中国虚拟电厂产业发展白皮书》的数据,2019-2023年全球虚拟电厂累计装机量年增长率预计高达200%,显示出共享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和迅猛发展势头。

商业模式创新:共享储能的多元化路径

共享储能的商业模式创新是其快速发展的关键。目前,共享储能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四大类:为新能源电站提供储能容量租赁服务、与新能源电站进行双边竞价或协商交易、参与电力现货电能量市场以及参与电力辅助服务。这些模式不仅为共享储能运营商提供了多元化的收益来源,也为电力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以山东某共享储能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储能容量租赁收益、现货市场容量补偿电价获利,展现了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的灵活性和盈利潜力。此外,青海海西共享储能项目通过双边交易、市场竞价交易、电网调度获利,进一步证明了共享储能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共享储能的商业模式创新还体现在其与虚拟电厂(VPP)的深度融合上。虚拟电厂通过软件和通信技术将多种分布式能源资源集成在一起,而共享储能可以作为虚拟电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必要的储能服务。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为电力市场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经济性。

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共享储能的未来发展

共享储能的发展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在政策层面,各国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共享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例如,中国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强调加强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建设,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这些政策为共享储能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

在市场层面,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共享储能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未来的共享储能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售电和辅助服务,而是会拓展到碳交易市场、与金融保险行业的结合,以及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能源管理、市场决策服务等新的领域。这些新的商业模式将为共享储能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计到2025/2030年,虚拟电厂整体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23/1961亿元,这为共享储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总结

共享储能技术作为电力系统转型的新引擎,正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重塑着未来的能源市场。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共享储能技术将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运行成本、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共享储能有望在全球电力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相关深度报告

虚拟电厂售电业务及共享储能等新型业态趋势

虚拟电厂售电业务及共享储能等新型业态趋势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经济技术研究所于2024年10月24日发布,共70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虚拟电厂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