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用车行业在2025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以及各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商用车市场的需求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本文将从重卡和客车两个细分市场出发,分析其在2025年的市场表现、驱动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商用车、重卡、客车、市场需求、政策影响、出口增长、电动化趋势
重卡市场:更新需求支撑内销,出口持续增长
重卡市场在2025年呈现出内销易上难下、出口持续增长的特点。从内销来看,更新需求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底部支撑。根据统计,2024年国内重卡保有量约为882万辆,存在约221万辆的冗余运力。随着货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前期积压未报废的车辆将不得不加速报废,预计2025年合理保有量对应的更新中枢为73万辆。此外,国四车辆的集中报废期即将到来,若政策出台刺激报废换新,将进一步拉动内销需求。
在出口方面,尽管对俄出口面临库存去化压力,但亚非拉中东等地区的出口需求依然旺盛。2024年,中国品牌在这些地区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预计2025年出口量将增长至31万辆,同比增加6.9%。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基建需求以及对性价比高、性能稳定的中国重卡的认可度提升,是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客车市场:内外需双频共振,龙头企业集中度提升
客车市场在2025年迎来了内外需双频共振的机遇。国内市场上,公交车和座位客车的需求均呈现出复苏态势。公交车方面,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约40%,预计2025年这一趋势将持续。座位客车则受益于旅游市场的回暖,需求已回升至2019年水平,并有望进一步增长。
在出口市场,中国客车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量和出口结构均有所优化。2024年,大中客出口量达到4.3万辆,同比增长35%。欧洲等高端市场的突破尤为显著,2024年前11个月,中国客车在欧洲的新能源出口占比达到64%。随着全球电动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客车企业在电动客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出口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电动化趋势: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推动行业发展
电动化是商用车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重卡领域,电动重卡的经济性已逐渐跑通。以中短途运输场景为例,电动重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TCO)已低于传统重卡,回本周期也相对较短。2025年,电动重卡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将达到17%左右。此外,氢燃料电池重卡也在逐步发展,未来有望在特定应用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客车市场的电动化趋势更为明显。2024年,新能源客车的出口量和出口结构均有所优化,欧洲等高端市场的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2025年,新能源客车的全球市场渗透率将继续提高,电动化将成为推动客车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关FAQs:
问:2025年重卡市场的更新需求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2025年重卡市场的更新需求主要来自国四车辆的集中报废期以及货运市场的运力出清。国四车辆的集中报废期预计将在2025年到来,若政策出台刺激报废换新,将进一步拉动内销需求。此外,随着货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前期积压未报废的车辆将不得不加速报废,更新需求将得到释放。
问:中国客车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答:中国客车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性价比高、技术成熟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中国客车企业经过多年的研发和市场开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同时,中国客车企业通过在欧洲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以及售后服务网络,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问:电动重卡的推广面临哪些挑战?
答:电动重卡的推广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电池续航里程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降低。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限制了电动重卡的使用范围,尤其是在长途运输场景中。电池续航里程的提升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此外,电动重卡的购置成本相对较高,需要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商用车行业的分析。总体来看,商用车行业在2025年迎来了内外需求共振的机遇,重卡市场的更新需求和客车市场的出口增长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电动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然而,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的突破等。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