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综合算力评价研究报告(2024年)》深入剖析了我国综合算力的发展现状、评价体系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本文将基于该报告,详细解读中国综合算力行业的现状与趋势,探讨如何构建多元算力供给体系,以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综合算力、数字经济、算力供给体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一、全球算力竞争加剧,中国多方协同推进算力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算力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竞争的新焦点。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世界竞争格局,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生活福祉。中国作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参与者,正积极实施“人工智能+”战略,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建成、在建、拟建的智算中心已达百余家,遍布30座城市。核心技术研发方面,我国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算法模型、操作系统等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创新平台与生态建设方面,构建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如百度自动驾驶、阿里巴巴城市大脑等,汇聚创新资源,促进政企学研众创共享;成立各类智能算力产业组织,如算力产业发展方阵、智算生态圈等,推动上中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加强合作交流。产业赋能方面,人工智能在政务、科研、教育、医疗、工业、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不断释放其创新价值,持续赋能数字经济社会。
二、我国综合算力总体进展显著,算力结构不断调整
我国算力总规模超过230 EFLOPS(FP32),同比增长28%,智算规模同比增长超70%,增长势头强劲。存力规模达到约1200EB,与2022年相比增加约20%;其中,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超过25%。运力质量显著提升,网络设施不断升级。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骨干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跃升至新高度。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物理基础设施部署方面,我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6432万千米,10G PON端口数达到2302万个,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1.36亿个。接入网络层级方面,全国在用算力中心58.3%连接骨干网,其中大型、超大型算力中心连接比例为45%,规划在建算力中心预计有64%连接骨干网;接入带宽方面,全国在用算力中心出口带宽平均为821Gbit/s,在用机架平均带宽约885 Mbit/s。
三、综合算力评价体系3.0构建,多维度衡量综合算力发展水平
《综合算力评价研究报告(2024年)》构建了综合算力评价体系3.0,从算力、存力、运力和环境4个维度出发,选取了53个指标,衡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综合算力发展水平。算力层面,增加城市算力评价,综合评估全国拥有算力中心的302个地级行政区的算力水平。省级行政区综合算力评价Top10分别为河北省、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算力评价Top10为河北省、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浙江省、青海省和贵州省。存力评价Top10为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河北省、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运力评价Top10为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四川省、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河南省。环境评价Top10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北省、青海省、四川省、北京市、上海市、山西省、云南省、甘肃省。
四、综合算力发展建议,构建多元算力供给体系
为推动综合算力的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了多项发展建议。首先,构建多元算力供给体系,优化综合算力布局。通过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保障通用、智能和超级算力协同发展,形成灵活、高效且具有竞争力的供给体系。其次,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基础设施能效碳效。鼓励企业加强绿色低碳创新设计,加快高能效、低碳排的算网存设备部署,推动软硬件协同联动节能。再次,强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撑,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各地区应构建适应于本区域的政策标准体系,精准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产业链生态完善等方面。此外,加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计算、存储、网络传输的技术创新,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最后,持续深化算力产业赋能,促进数实行业深度融合,加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完善算力产业生态。
相关FAQs:
问:什么是综合算力?
答:综合算力是集算力、存力、运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对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问:我国综合算力评价体系3.0有哪些特点?
答:综合算力评价体系3.0从算力、存力、运力和环境4个维度出发,选取了53个指标,衡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综合算力发展水平。与2.0版本相比,增加了算力中心水资源利用效率WUE、在用智算中心数量、在建智算中心数量、大模型发布数量等指标,优化了运力部分的二级指标,并增加了清洁能源利用率和头部企业布局指标。
问:如何提升我国算力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
答:提升算力中心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包括加强绿色低碳创新设计,加快高能效、低碳排的算网存设备部署,推动软硬件协同联动节能,支持液冷、储能等新技术应用,探索利用海洋、山洞等地理条件建设自然冷源智算中心,优化算力设施电能、水资源、碳利用效率,提升算力碳效水平。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综合算力行业的分析。在全球算力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通过多方协同推进算力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总体进展。综合算力评价体系3.0的构建,为多维度衡量综合算力发展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通过构建多元算力供给体系、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强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撑、加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深化算力产业赋能等措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综合算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经济的腾飞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