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银行负债端面临诸多变化与机遇。本文将深入分析银行负债端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探讨银行如何在政策支持下优化负债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关键词:银行负债端、利率市场化、存款定期化、政策调控、息差管理
1. 负债端成本刚性的成因与影响
近年来,银行负债成本表现出明显的刚性特征,这主要由存款定期化、对公存款定价刚性以及外币负债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尽管监管层多次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但银行负债成本并未如预期般下降,反而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上升了5bp和13bp。这种成本刚性不仅影响了银行的净息差,也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构成了挑战。以2020年底为起点,上市银行存款定期比例上升了10.6个百分点,至2024年达到59.6%,新增定期存款32.6万亿元,长期限存款定价较高,带动整体存款成本上升。
2. 政策调控与负债成本优化
2025年,银行负债端有望迎来政策利好,推动负债成本优化。一方面,大量定期存款将在今明两年到期,挂牌利率下调的利好将加速释放。另一方面,监管层对高成本负债的压降举措正逐步从零售端传导至企业端和同业端,如2024年11月的同业活期新规和利率兜底条款的引入,将进一步优化同业活期、对公中长期存款定价。此外,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外币存款成本也有望迎来优化。据测算,存量政策对2025年息差的提振作用可达16.8bp,其中定期存款重定价更利好城农商行,对公、同业定价优化则更利好国股行。
3. 存款利率下调后的脱媒挑战
存款利率的快速下行虽然有助于优化银行成本,但也可能导致存款产品吸引力下降,引发脱媒现象。2024年规范手工补息后,大型银行对公存款流失现象较为突出。随着银行存款挂牌利率的持续走低,居民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存款收益的性价比降低,可能刺激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或投向其他理财产品。部分小行为了应对开门红投放,阶段性提高存款定价,体现了揽储压力,这也说明银行需要在量价之间寻求平衡,更市场化地制定负债决策。
相关FAQs:
问:银行负债成本刚性对银行经营有何影响?
答:银行负债成本刚性主要影响银行的净息差和盈利能力。在资产端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负债成本的刚性导致银行净息差收窄,进而影响银行的利润水平。此外,高负债成本也可能限制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影响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问:如何理解存款定期化趋势放缓?
答:存款定期化趋势放缓意味着居民和企业对定期存款的偏好有所降低,活期存款的比例可能上升。这通常与经济预期改善、市场利率变化以及银行自身的利率策略调整有关。定期化趋势放缓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因为活期存款的成本通常低于定期存款。
问:政策调控如何助力银行负债成本优化?
答:政策调控主要通过调整存款利率、规范高成本负债、优化存款结构等方式帮助银行降低负债成本。例如,监管层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引导银行合理定价;出台新规限制高成本的同业负债和对公存款,改善银行的负债结构;以及通过宏观政策引导,稳定市场利率,降低银行的外币负债成本等。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银行负债端的分析。银行负债端在2025年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政策调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为银行优化负债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脱媒挑战也不容忽视。银行需要在政策支持下,积极调整负债结构,提升负债管理能力,以应对未来的市场变化,实现稳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