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将深入分析有色金属行业的最新动态,特别是全球央行购金的趋势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同时探讨各主要金属品种的市场表现和未来展望。通过对行业数据的详细解读和市场趋势的分析,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行业洞察。
关键词:有色金属、央行购金、黄金储备、金属价格、市场趋势
1、全球央行购金趋势持续
2024年,全球央行连续第15年净购金,购金量连续两年突破1000吨。2024年11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7296万盎司,较10月末增加16万盎司(约合4.54吨),是央行时隔半年来首次增持黄金。这一趋势反映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各国央行对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持续上升。2025年,尽管全球央行购金步伐有所放缓,但部分央行仍将有较强的购金意愿,特别是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和“去美元化”背景下,央行购金的规模有望延续。
2、主要金属品种市场表现
铜:铜价在2024年表现较为平稳,但随着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中国2025年定调“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对铜的需求形成支撑。然而,终端需求的趋弱和库存的增加仍对铜价构成一定压力。中长期来看,泛新能源和AI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将为铜价提供有力支撑。
铝:铝价中枢在2024年有所抬升,2025年有望继续保持。尽管国内电解铝库存维持高位,但在碳中和背景下,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可控,新增产能进入低增速。氧化铝价格的上行和需求不及预期导致行业平均亏损超过700元/吨,但铝价中枢有望提升至2万元/吨以上。
铅锌:铅锌价格在2024年震荡调整,矿锭矛盾延续,加工费持续低位。尽管俄罗斯锌工厂Ozernoye的锌精矿产量增加,但国内加工费小幅修复,进口加工费仍在负数。2024年1-10月国内精炼锌产量同比下滑5%,预计有望带来供需小幅修复,但锌锭过剩的扭转带来价格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低。
锡:锡价在2024年震荡回升,国内外再度去库。尽管缅甸佤邦工矿局通知办理探矿、采矿许可证,复产时间临近,但非洲阿尔法明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全球锡矿成本中枢不断上移。中长期来看,AI加速发展、半导体行业周期逐步向上,叠加新能源车和光伏的需求拉动,锡价长期看好。
镍:镍价在2024年维持成本线附近震荡,供应充足。尽管国内铁厂亏损扩大,下方空间有限,但镍供需过剩的局面暂时难以改善。未来价格提振主要依赖于印尼或中国火法冶炼厂的减停产,消息面重点关注印尼矿业政策的变化。
钨:钨市场价格在2024年横盘僵持,采购商按需议价。尽管供应链紧张,但消费驱动仍不足,导致僵持行情。2024年12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50.1%,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工业制成品出厂价格、利润空间承压,采购备货意愿不高,维持刚需议价补货。
锑:锑价在2024年短期获支撑,国内大厂减产。尽管市场成交冷清,但年底大厂陆续发出检修通知,国内价格有望持稳。中长期来看,锑受逆全球化影响较大,区域性价格错配或导致海外冶炼厂产能增加,原料流向变化并不影响全球供需,关注矿端增量,继续看好长期战略金属锑价格。
钼:钼价在2024年平稳运行,年末钢招需求稳定。尽管国内供给保持稳定,但全球钼供给增量有限,随着国内制造业加速升级,全球军工需求旺盛,钼需求维持高景气,钼价长期看好。
稀土:稀土产业链价值在2024年有望回归,受到供给总量、政策落地、地缘战略、进口扰动四重因素的影响。2024年前两批合计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同比增长6%和4%,供给增速大幅回落。《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提升了稀土的战略资源地位。缅甸进口扰动再现,中长期反应离子型矿供应链脆弱。海外稀土产业链逐步建立,稀土作为中国“产业控制”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值得重视。
钛:钛材价格在2024年跟随海绵钛涨价调整,需求形势小幅转变。尽管钛矿市场价格运行弱稳,但海绵钛价格小幅回升,钛材企业询单增加。化工项目需求有所增长,海洋装备的需求受使用双相不锈钢而大幅减少,海绵钛价格低位有望在民用市场催化新的替代效应,同时中国六代机试飞带动市场对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上升预期。
3、宏观趋势及行业动态
全球宏观趋势:2024年12月,美国制造业PMI为49.3,较上月环比增长,但仍低于50荣枯线;韩国12月制造业PMI为49,较上月下降,重回荣枯线下;日本12月制造业PMI为49.6,环比小幅提升。11月美国和欧洲CPI指数同比分别2.7%、2.2%,通胀水平回归合理区间。
中国宏观趋势:2024年12月制造业PMI为50.1,仍在50枯荣线以上;11月固定资产投资低位震荡;地产依然疲软,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施工面积、销售面积和竣工面积的累计同比表现不佳;汽车继续保持回暖态势,家电略有回落,汽车销售当月同比数据有相对积极变化。
行业动态:
北方稀土拟投1.53亿与金龙稀土设立合资公司,建设5000吨氧化稀土分离生产线项目。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赤泥综合利用取得积极进展,新增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5%。
墨西哥终止对华铝箔反倾销措施。
相关FAQs:
1、为什么全球央行持续购金?
全球央行持续购金的主要原因在于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特性。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黄金能够有效对冲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增强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提升国家货币的信誉,支持货币国际化进程。
2、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机遇包括:
政策支持:中国2025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对有色金属需求形成支撑。
需求增长:泛新能源、AI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将为铜、锡等金属价格提供有力支撑。
战略资源地位提升:稀土等战略小金属的战略资源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值有望回归。
主要挑战包括:
需求不及预期:下游需求的不确定性仍较高,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对铝等金属的需求构成一定压力。
价格波动:金属价格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市场供需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企业需加强风险管理。
3、如何看待稀土产业链的未来发展?
稀土产业链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尽管海外稀土产业链逐步建立,但中国在稀土资源储量、开采技术、分离提纯等方面仍具有显著优势。随着《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的实施和政策的进一步支持,稀土产业链的价值将逐步回归,特别是在高端应用领域,如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稀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以上就是关于有色金属行业的分析。2024年,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反映了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各国央行对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持续上升。2025年,尽管全球央行购金步伐有所放缓,但部分央行仍将有较强的购金意愿,特别是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和“去美元化”背景下,央行购金的规模有望延续。各主要金属品种在2024年表现分化,铜、铝、锡等金属在2025年有望迎来需求拐点,稀土产业链价值有望回归。企业需关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变化,加强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