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智能化与新能源化加速行业变革

2025汽车行业:政策托底,智能化提速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中泰国际于2025年1月23日发布的报告《2025汽车行业:政策托底,智能化提速》,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2025年,汽车行业正站在智能化与新能源化的转型浪潮之巅。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以及技术的飞速进步,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将深入分析2025年汽车行业的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以及竞争格局,探讨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汽车行业如何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汽车行业、新能源化、智能化、市场规模、未来趋势、竞争格局

一、行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2024年,汽车行业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超过2,755万台,同比增长5.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1,220万台,同比增长36.4%。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已达到44.6%,较2023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变革的加速,以及全球范围内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支持。

从市场结构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成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其销量同比增长84.2%,远高于纯电动车(BEV)的15.1%。插混车型在新能源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1.6%,较2023年提升了10.8个百分点。这一趋势表明,消费者对插混车型的接受度更高,尤其是在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插混车型的灵活性和经济性优势更加突出。

在区域市场方面,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核心增长极。2024年,中国乘用车出口量达到500.4万辆,同比增长23.7%。其中,欧洲市场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比约40.6%,亚洲市场紧随其后,占比约30.3%。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纯电和混合动力车型的出口渗透率分别达到30.7%和10.3%。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也体现了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

从企业层面来看,自主品牌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中表现突出。2024年,自主品牌车企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9.2%提升至64.7%,而其他海外品牌的市场份额则因电动化转型缓慢而持续下降。自主品牌车企凭借更快的新能源转型和优质的产品供给,实现了市场份额的显著提升。例如,比亚迪、吉利、小米等车企在新能源车型的推出和市场推广上表现出色,成为行业内的有力竞争者。

总体而言,2024年汽车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为2025年及未来的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未来趋势与市场空间

展望2025年,汽车行业将继续沿着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道路加速发展。预计全球乘用车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销量有望达到2,840万辆,同比增长3.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预计同比增长23%,超过1,500万台,渗透率有望突破50%。这一增长趋势将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推动:

政策支持将继续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25年,各国政府将继续出台以旧换新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力度。例如,中国在2025年1月宣布将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排放标准的燃油车,预计全年拉动销售约600万辆。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刺激国内市场需求,还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技术创新将加速智能化功能的普及。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智能驾驶功能正逐步下探至2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2024年下半年,已有五款15-2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车实现了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的规模化落地。预计2025年将成为城市NOA功能“普惠化”的关键一年,推动智能驾驶功能向更广泛的价格带普及。

新能源车型的丰富化也将为市场增长提供动力。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150款新车上市,其中85%为新能源车型。自主品牌车企将继续主导市场,推出更多中大型车型,并将竞争价格带下移至20万元以下。例如,比亚迪计划推出14款新车,吉利计划推出10款新车,小米的第二款纯电SUV YU7也将于2025年上市。这些新车型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海外市场将继续为行业增长提供广阔空间。尽管贸易壁垒和本地品牌竞争可能对出口增速产生一定影响,但预计2025年乘用车出口仍将保持同比增长17%。亚洲和南美洲将成为主要的出口增长地区,而欧洲市场的占比可能会有所下降。这一趋势表明,全球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仍在持续增长,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2025年汽车行业将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市场规模和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三、竞争格局与企业表现

2025年,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将更加复杂和多元化。随着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加速推进,传统车企与新兴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在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车企将继续巩固其市场地位。2024年,自主品牌车企的市场份额已达到64.7%,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70%。自主品牌车企凭借快速的新能源转型和优质的产品供给,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例如,比亚迪通过其DM-i混动技术和纯电平台,实现了新能源车型的快速推广;吉利则通过全新的GEA平台,兼容多种能源形式,推出了多款畅销车型。这些车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的成功经验,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传统国际车企也在加速转型。例如,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廉价车型Model Q,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此外,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也在加大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推广力度,试图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由于转型速度相对较慢,传统国际车企在市场份额上的劣势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在重卡市场,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2024年,中国重汽的市场份额达到27.2%,位居行业第一,前三大重卡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64.1%。2025年,随着国内投资和消费行业的回暖,以及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重卡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龙头企业凭借其强大的产品矩阵、供应链体系和成本管控能力,将继续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智能化技术的竞争将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核心。随着智能驾驶功能的普及,车企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投入将不断增加。例如,小鹏汽车的城市无图智驾技术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扩大端到端功能的推送范围。未来,车企之间的竞争将不仅局限于产品性能和价格,还将包括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提升。

总体而言,2025年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将更加复杂,自主品牌车企将继续巩固其市场地位,传统国际车企则需加速转型以应对挑战。智能化技术的竞争将成为未来行业竞争的核心,车企需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不断提升,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供需情况与消费趋势

2025年,汽车行业的供需情况将继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的复苏、政策支持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提升,将推动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其续航里程、充电设施和智能化功能的关注度也在增加。例如,2024年,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功能的装配率已达到57.6%,较2023年提升了8.2个百分点。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智能驾驶功能正逐步向2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普及,这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从供给端来看,车企将继续加大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生产投入。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150款新车上市,其中85%为新能源车型。自主品牌车企将继续主导市场,推出更多中大型车型,并将竞争价格带下移至20万元以下。此外,车企还将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例如,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吉利的GEA平台以及小鹏汽车的城市无图智驾技术,都将成为推动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

在消费趋势方面,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正从传统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转变。智能化功能的普及将成为未来消费趋势的核心。例如,城市NOA功能的规模化落地,将推动智能驾驶功能向更广泛的价格带普及。此外,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车企需在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关深度报告

2025汽车行业:政策托底,智能化提速

2025汽车行业:政策托底,智能化提速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泰国际于2025年1月23日发布,共22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汽车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