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其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机械结构和运动能力,更在于感知与认知能力。人形机器人通过多种传感器与环境交互,实现自主学习和动态响应。本文将深入探讨人形机器人感知技术的现状、市场规模、未来趋势以及竞争格局,分析视觉、触觉、定位等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其对产业链的影响。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感知技术、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定位传感器、市场规模、未来趋势、竞争格局
一、视觉感知——人形机器人的“眼睛”,市场潜力巨大
人形机器人的视觉感知技术是其与环境交互的关键能力之一。与传统2D视觉相比,3D视觉技术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环境信息,包括物体的深度、形状和空间位置,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识别和交互。根据市场研究机构GGII的预测,到2027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565.65亿元,其中3D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158.5亿元,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目前,3D视觉技术的主要方案包括双目视觉、结构光、iToF和dToF等。这些技术在成本、环境适应性、感知距离等方面各有优劣。例如,双目视觉技术成本较低,但对环境光的依赖较强;而dToF技术虽然精度高,但成本较高,适合远距离感知。在人形机器人领域,3D视觉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柔性装配、仓储物流、自动驾驶等,为机器人提供了更接近人类的视觉能力。
在市场竞争方面,奥比中光和英特尔RealSense是当前3D视觉传感器的主要供应商。奥比中光在中国公共服务机器人3D视觉传感器市场中占据超过70%的份额,其合作的机器人企业超过100家,包括普渡、高仙等行业头部玩家。英特尔RealSense则凭借其在3D光学识别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爆发,3D视觉技术将成为重要的增长点,推动相关企业的发展。
二、触觉感知——赋予人形机器人“皮肤”,市场空间广阔
触觉感知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精细操作和安全交互的重要能力。通过触觉传感器,机器人可以感知外界的接触、压力、温度等刺激,从而实现灵活运动和物体抓取。触觉传感器技术主要分为MEMS(微机电系统)和电子皮肤两大类。MEMS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可集成多种传感器于同一芯片,适用于机器人硬质皮肤;而电子皮肤则更接近人类皮肤,能够模拟温度、湿度、震动等特性,适用于手指、手臂等部位。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QY Research的统计,2022年全球柔性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为15.3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53.2亿美元,其中机器人触觉传感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2%。在国内市场,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逐步成熟,预计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电子皮肤市场规模将达到90.5亿元,年复合增速为64.3%。
在技术发展方面,触觉传感器正朝着高密度、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功能集成和高性价比的方向发展。例如,特斯拉最新发布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 Gen2展示了其在抓取鸡蛋等精细操作中的能力,这背后离不开先进的触觉传感器技术。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和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触觉传感器将在人形机器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定位感知——人形机器人的“导航系统”,国产供应商崛起
定位感知技术是人形机器人实现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的核心能力。惯性导航系统(IMU)通过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实现对机器人位置和姿态的实时监测。随着人形机器人对小型化、集成化和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增加,硅基MEMS惯性传感器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光学IMU则在高精度领域如航天、国防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全球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为99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06亿美元,其中MEMS惯性传感器占比为35%。在国际市场上,Honeywell和ADI等公司生产的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近年来,国内供应商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已经能够生产与国际主流厂商相同性能等级的高性能硅基MEMS惯性传感器。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惯性导航系统类似于车辆和飞行体的战术级要求,其价值量也与这些领域相近。随着无人机、车辆、船舶和机器人等下游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国产MEMS惯性传感器供应商有望在海外份额转移中实现快速增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惯性导航系统将在人形机器人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关FAQs:
人形机器人为什么需要多种传感器?
人形机器人需要多种传感器来模拟人类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触觉和定位感知等。这些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够识别环境、学习和动态交互,从而实现更智能的操作和更安全的交互。
3D视觉技术在人形机器人中的优势是什么?
3D视觉技术能够提供物体的深度、形状和空间位置信息,相比2D视觉技术,它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更强,能够实现更精准的识别和交互。例如,在柔性装配和仓储物流场景中,3D视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触觉传感器的主要技术路线有哪些?
触觉传感器主要有MEMS(微机电系统)和电子皮肤两种技术路线。MEMS传感器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适用于机器人硬质皮肤;电子皮肤则更接近人类皮肤,能够模拟温度、湿度、震动等特性,适用于手指、手臂等部位。
国产MEMS惯性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如何?
国产MEMS惯性传感器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能够生产与国际主流厂商相同性能等级的产品。随着无人机、车辆、船舶和机器人等下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国产供应商有望在海外份额转移中实现快速增长。
以上就是关于人形机器人感知技术的全面分析。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正逐渐走向商业化应用。视觉、触觉和定位感知技术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能力,不仅决定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的交互能力,也影响着其市场竞争力。从市场规模来看,视觉感知和触觉感知市场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国产MEMS惯性传感器供应商也在崛起。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为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更大的价值。
相关深度报告

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行业:人形机器人感知篇——感联机巧,知赋器能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长江证券于2025年2月16日发布,共23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电子设备,仪器,人形机器人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