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气设备行业分析报告:AIDC电力迎来成长机遇,智算中心电力需求将激增10倍

电气设备-AI电力系列报告(一):AIDC电力迎来成长机遇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东方证券于2025年3月12日发布的报告《电气设备-AI电力系列报告(一):AIDC电力迎来成长机遇》,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正迎来一场算力革命。本报告聚焦AI数据中心(AIDC)电力供应领域,深入分析从传统供电方案到新兴技术的演进路径,揭示在AI算力爆发背景下电力设备行业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报告显示,到2026年AI行业电力需求将是2023年的10倍,单机柜功耗从传统4-6kW激增至20-50kW,这一变革正推动供电技术向高效低损、高密度方向快速迭代,催生千亿级市场空间。

一、行业概况:AI算力爆发催生电力新需求

人工智能产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作为基础设施的智算中心(AIDC)建设随之进入快车道。与传统数据中心不同,AIDC承载着训练和运行大规模AI模型的重任,其对电力供应的需求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特征。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26年,AI行业的电力需求将至少达到2023年的十倍,这种爆发式增长正在重塑整个电力设备行业的格局。

在技术层面,AI计算已经从以CPU为核心的通用算力时代,演进到综合应用CPU、GPU、NPU、TPU等多种芯片的智算时代。这种转变对供电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机柜功耗大幅提升,从传统数据中心的4-6kW激增至智算中心的20-50kW,未来甚至有望突破100kW;二是总体用电规模急剧扩大,一栋10万卡的算力集群建筑,单栋建筑的用电规模有望突破100MW水平,相当于一个小型城镇的用电量。

这种变化源于AI芯片性能的快速迭代。以英伟达最新发布的GB200芯片为例,其功耗达到2700W,是前代产品的近7倍,而算力提升更为显著。下表展示了主流AI芯片的关键参数对比:

芯片架构 显存大小 功耗(W) FP16算力(FLOPS) NVLink带宽
A100(Ampere) 80GB 400 312T 600GB/s
H100(Hopper) 80GB 700 1P 900GB/s
GB200(Blackwell) 384GB 2700 5P 3.6TB/s

表:主流AI芯片参数对比(数据来源:Verify,东方证券研究所)

电力成本已成为AIDC运营中的最大单项支出,占比高达50%-80%。这一现实迫使行业寻求更高效的供电解决方案,催生了UPS、HVDC、巴拿马电源和SST等多种技术路线的竞相发展。当前,江苏省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情况显示,UPS仍占据54%的市场份额,但HVDC(12%)、巴拿马电源(6%)等新兴技术正在快速渗透,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的关键转折点。

二、从通算到智算:电力需求激增催生技术革新

AI计算范式的转变正深刻重构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格局。传统通用计算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通常维持在4-6kW水平,而现代智算中心机柜功率已普遍达到20-50kW,部分高性能计算集群甚至突破100kW门槛。这种"功率密度跃迁"主要源自三方面因素:AI芯片功耗飙升、计算集群规模扩大以及散热需求增加。以英伟达GB200 NVL72集群为例,单系统功耗高达450kW,相当于300台家用空调全速运行的耗电量,这对供电系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力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在三个维度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是单机柜功耗的指数级增长,服务器单卡功率从不足500W跃升至2kW以上,推动单机功率从传统水平向智算中心的超高密度演进。其次是总体用电规模的量级突破,据行业测算,一栋标准通算数据中心电力容量约20MVA,而同规模智算中心则可能突破100MW,增幅达5倍。第三是能效要求的显著提升,随着电力成本占比攀升至70%-80%,每1%的效率提升都可带来数百万元的年化成本节约。

供电技术的演进路径正围绕三个核心目标展开:高效低损耗、高功率密度和高稳定性。现代AIDC供电链路通常采用"市电→变压器→UPS/HVDC→PDU→服务器"的架构,其中关键创新集中在中间转换环节。以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为例,其采用HVDC高压直流供电系统替代传统"交流-直流-交流"转换模式,结合组合式空调箱(AHU)风墙技术,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年节电达数千万度。

当前主流供电方案呈现"四足鼎立"格局:

  • UPS系统凭借技术成熟、兼容性强占据54%市场份额,但面临能耗高、占地面积大的挑战
  • HVDC方案通过减少转换环节将效率提升至95%,过去十年装机容量从30万安培增长至600万安培
  • 巴拿马电源采用链路简化设计,系统效率达97.5%,建设周期从400天压缩至90天
  • SST固态变压器作为未来技术,效率有望突破98%,占地面积仅为传统方案的24%

江苏省数据中心电源应用情况直观反映了这一格局: 江苏省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情况

三、技术路线竞争:效率与密度的双重革命

数据中心供电技术正经历从"单一主导"向"多元并存"的格局转变。当前市场上四大技术路线——UPS、HVDC、巴拿马电源和SST各具优势,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差异化竞争力。UPS(不间断电源)作为最成熟的解决方案,2023年在中国高端电源市场规模达79.4亿元,占据主导地位。其核心优势在于技术成熟度和兼容性,华为FusionPower6000等模块化产品通过3U空间实现100kVA容量,体积减少70%,效率达97.8%,成功应用于上海交通云数据中心等项目。

HVDC(高压直流)技术凭借其高效低损特性正加速渗透。与传统UPS相比,HVDC省去了一次交流转换环节,直接输出240V直流电,使系统效率提升至95%以上。过去十年间,HVDC年新增装机容量从30万安培增长至600万安培,全国绿色直流数据中心总量已超10GW。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HVDC系统,与组合式AHU风墙技术配合,实现了PUE(电源使用效率)低于1.2的行业领先水平。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全球HVDC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19.8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5%CAGR。

巴拿马电源代表了系统级创新的突破。由阿里巴巴主导开发的这一方案通过移相变压器整合前置环节,系统效率提升至97.5%,建设成本降低60%,空间占用减少40%。截至2023年,阿里云全国数据中心已部署366套巴拿马电源,总容量超800MW。台达电子推出的巴拿马电源系统显示,2.4MW供配电系统效率每提升1%,年可节电21万度,减排二氧化碳200吨。这种方案特别适用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SST(固态变压器)作为前瞻性技术,展现了颠覆性潜力。西电贵安数据中心应用的SST方案实现了10kV交流直转240V直流,效率超97.5%,占地面积仅为传统方案的24%。新加坡Amperesand公司计划2025年推出22KV/6MW的SST解决方案,台达电子则开发了模块化SST机柜,可从中压电网直接转换为800V直流电。尽管目前SST受制于技术成熟度和高压运维风险,但其高密度(功率密度提升3倍)、高效率(损耗降低50%)和快速部署(建设周期<90天)的特点,使其成为AIDC供电的潜在终极解决方案。

四大技术路线的关键参数对比如下:

技术指标 UPS系统 HVDC系统 巴拿马电源 SST系统
系统效率 95.1% 95.1% 97.5% 98.0%
占地面积 100% 80% 40% 24%
建设周期 12个月 6个月 3个月 <3个月
当前市占率 54%(主流) 12%(增长中) 6%(起步中) 试点阶段
核心优势 技术成熟兼容性强 高能效适配高密度 占地面积小投资成本低 极高密度综合性价比高
主要挑战 能耗高占地大 初期投资高需配套改造 运维经验少 技术不成熟高压运维难

表:数据中心供电方案对比(数据来源:台达、Vertiv、中国西电、东方证券研究所)

四、未来趋势:高密度与绿色化双轮驱动

AIDC供电技术未来发展将呈现两大明确趋势:功率密度持续提升与绿色低碳转型。随着AI服务器单机功率从传统15kW激增至120kW以上,电力系统正经历一场与"摩尔定律"相呼应的技术革命。英伟达GB200 NVL72集群突破450kW功率门槛,这对供电系统的功率密度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在此背景下,SST固态变压器等技术展现出独特价值,其功率密度可达传统方案的4倍,设备体积减少63%以上,完美契合IT设备高密度化的发展趋势。

绿色低碳成为不可逆的行业方向。数据中心作为能耗大户,其碳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新型供电技术正从三个方面推动行业减碳:一是提升能源转换效率,如巴拿马电源使2.4MW系统年减碳200吨;二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接入,SST技术可无缝整合光伏、储能等直流电源;三是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HVDC系统通过减少铜材使用和输电损耗,整体碳足迹降低30%以上。西电贵安数据中心通过SST技术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展示了"东数西算"战略下的绿色发展路径。

技术融合将创造新的可能性。未来AIDC供电系统很可能呈现"混合架构"特征,结合多种技术的优势。例如"HVDC+SST"组合可兼顾成熟度与高效率,"巴拿马+液冷"方案则能同时解决供电和散热挑战。阿里云数据中心已经实践了"HVDC+AHU"的创新组合,通过高压直流供电与自然冷却相结合,实现PUE值行业领先。这种跨领域技术整合将成为突破能效瓶颈的关键。

行业标准和生态建设加速技术落地。2020年发布的GB/T38833-2020《信息通信用240V/336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为HVDC应用提供了标准支撑,2022年YD/T4006-2022《信息通信用10kV交流输入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则规范了巴拿马电源发展。这些标准有效降低了新技术推广的市场门槛,促进了产业链协同。据预测,到2030年,直流技术在数据中心的渗透率有望从目前的不足20%提升至50%以上,带动相关电力电子产业超千亿市场规模。

从地域分布看,全球HVDC输电线路已形成明显集聚效应,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正加速布局新一代供电技术。下图展示了高压直流输电的全球分布格局: 全球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长度分布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什么是AIDC?它与传统数据中心有何区别?
A1:AIDC(AI数据中心)是专门为人工智能计算设计和优化的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主要区别在于:1)计算架构以GPU/NPU等加速器为主;2)单机柜功率密度高3-10倍(20-50kW vs 4-6kW);3)供电和散热系统需满足超高密度需求;4)总体电力消耗大,单栋建筑用电可达100MW级。

Q2:为什么AI发展会导致电力需求激增?
A2:AI电力需求激增主要源于三个因素:1)AI芯片功耗大幅提升,如英伟达GB200芯片达2700W;2)计算集群规模扩大,单系统功耗可达450kW;3)散热能耗随功率密度提升而增加。据IEA预测,2026年AI电力需求将是2023年的10倍。

Q3:当前数据中心主流供电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优劣?
A3:四大主流技术为:1)UPS-技术成熟(市占54%)但效率较低(95.1%);2)HVDC-效率高(95%)但初期投资大;3)巴拿马电源-效率97.5%、占地小但运维经验少;4)SST-效率98%、占地仅24%但技术尚不成熟。选择取决于具体场景需求。

Q4:供电技术如何影响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A4:供电系统效率每提升1%,2.4MW数据中心年可节电21万度(约合200吨CO₂)。电力成本占AIDC运营成本的50%-80%,高效供电技术可显著降低OPEX。如巴拿马电源使阿里云数据中心电力成本降低20%以上。

Q5:未来AIDC供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5:两大核心趋势:1)高密度化-SST等技术使功率密度提升3-4倍;2)绿色化-通过提升效率(目标>98%)、整合可再生能源(光伏/储能)降低碳排放。技术融合如"HVDC+液冷"将成为突破能效瓶颈的关键。

相关深度报告

电气设备-AI电力系列报告(一):AIDC电力迎来成长机遇

电气设备-AI电力系列报告(一):AIDC电力迎来成长机遇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东方证券于2025年3月12日发布,共22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AI电力,AIDC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