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信创&工业软件市场空间超1.6万亿元,国产化进程加速

计算机行业动态报告:信创&工业软件板块复盘及发展趋势分析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中信建投于2025年4月23日发布的报告《计算机行业动态报告:信创&工业软件板块复盘及发展趋势分析》,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计算机行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柱,近年来在政策驱动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报告聚焦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和工业软件两大关键领域,通过深入分析其发展历程、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揭示行业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报告显示,到2027年,党政信创市场空间约6200亿元,行业信创市场规模约8097亿元,工业软件及操作系统潜在空间超2000亿元,合计规模超过1.6万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

一、信创与工业软件:政策驱动下的高景气周期

信创产业作为国家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可控的重要战略,自2018年被纳入国家战略以来,已经形成了"2+8+N"的应用体系。这一体系以党政两大领域为先导,逐步向金融、电信、电力、交通等八大关键行业延伸,最终实现全行业的覆盖。回顾2018-2021年的第一轮高景气周期,信创产业经历了从政策催化到业绩兑现的完整过程,Wind信创产业指数在此期间显著跑赢大盘和行业指数,展现出强劲的市场表现。

工业软件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工具,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被国家列为"卡脖子"领域,获得了政策重点支持。2018年《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发布,2021年"十四五"规划对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融合的强调,都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Wind工业软件指数在2018H2-2021H2期间与信创指数走势高度重合,但表现出更大的弹性,反映出市场对这两个关联领域的同步看好。

从产业链角度看,信创产业覆盖了从底层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到上层应用软件的全栈技术体系,而工业软件则贯穿了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等核心环节。两者共同构成了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二、市场空间测算:万亿级蓝海待挖掘

1. 党政信创全面国产化空间超六千亿元

根据最新测算,我国党政信创市场潜力巨大。考虑到2023年公务员及事业编人员约4836万人,按年增速2%计算,到2027年人员基数将达到约5200万人。基于这一基数,结合各类硬件设备的配置比例和软件配套需求,可以详细测算出党政信创的全面市场空间。

硬件方面,假设党政领域PC人员配比为0.8,PC与服务器的配比为10:1,PC与打印机的配比为5:1。软件方面,PC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杀毒软件等按与PC1:1配套,PC与中间件配比为3:1,数据库与服务器配比为5:1。基于这些假设,结合近期招投标中各产品的中标价格均值,测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产品类型 配置比例 产品单价(元) 产品需求量(万) 市场规模(亿元)
PC整机(包含芯片) 0.8/人 5000 4160 2080
服务器整机(包含芯片) 0.1/PC 50000 416 2080
打印机 0.2/PC 4000 832 333
PC操作系统 1/PC 500 4160 208
服务器操作系统 1/服务器 6000 415 250
中间件 0.33/服务器 20000 139 277
数据库 0.2/服务器 75000 83 624
办公软件 1/PC 650 4160 270
杀毒软件 1/PC 700 4160 231
流式&版式软件 1/PC 700 4160 291
合计 - - - 6500

考虑到实际替换完成度可能达到90%,党政信创市场空间约为6200亿元。这一规模远超2018-2021年第一轮替换高峰期,主要源于本轮替换将向县级及以下基层政府下沉,覆盖范围更广,需求基数更大。

2. 行业信创万亿级市场加速释放

行业信创市场涵盖金融、电信、电力、能源、交通、教育、医疗、国防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这些行业一旦设备遭到破坏或数据泄露,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因此成为"2+8+N"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点环节。

根据泰迪研究院《2022-2023年中国信创生态及信创PC市场发展研究报告》,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及对PC、服务器等设备的软硬件需求合计市场容量约为10126亿元。按不同行业替换进度预测:金融、电信等先行行业预计2027年完成85%替换;电力、能源、交通等行业预计完成75%替换;教育、医疗等行业预计完成70%替换;国防领域预计完成80%替换。综合测算,行业信创整体替换市场规模约为8097亿元,具体分布如下:

行业 信创软硬件市场空间(亿元) 替换比例预计 市场规模(亿元)
金融 2542 85% 2161
电信 3917 85% 3329
电力 338 75% 254
石油 237 75% 178
交通 149 75% 112
教育 2352 70% 1646
医疗 549 70% 384
国防 42 80% 34
合计 10126 - 8097

3. 工业软件两千亿级替换空间明确

工业软件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支撑,其市场规模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而持续扩大。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已达5028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为2414亿元,同比增长12.3%,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5312.7亿元。

我国工业软件市场结构呈现明显特点:嵌入式软件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达57.4%;经营管理类和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各占约17%;研发设计类软件占比仅为8.5%,但增长潜力最大。工信部《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更新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工业操作系统,为国产替代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

基于这一政策目标,结合各类产品价格区间测算,未来三年国产工业软件替换空间约为1870亿元,工业操作系统替换空间约800亿元,合计超过2600亿元。具体细分领域市场空间如下表所示:

工业软件分类 市场占比 单价(万元) 预计替换数量(万套) 市场规模(亿元)
嵌入式软件 60% 0.2-2 120 120
经营管理类 15% 5-50 30 600
生产控制类 15% 10-50 30 750
研发设计类 10% 5-50 20 400
合计 100% - 200 1870

表:到2027年国产工业软件替换规模测算

工业操作系统方面,产品单价根据功能复杂度差异较大,从数万元到百万元不等。以均价10万元/套计算,80万套的替换目标对应约800亿元市场空间。这一领域目前国产化率较低,随着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三、发展趋势分析:政策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1. 信创产业向深水区迈进

当前信创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党政领域向基层下沉、行业应用向核心系统渗透、产品能力向好用易用升级。2025年第一季度信创招投标数据显示,两千万级以上项目44个,环比提升,其中党政项目占比超60%,金融、医疗、运营商等行业项目占比约40%,反映出各领域同步推进的态势。

党政信创正从省市级向区县级下沉,这一趋势带来的市场规模可能超过第一轮省市级替换。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工具的使用,地方财政压力得到缓解,为基层信创替换提供了资金保障。从招投标项目看,县级政务云、应急指挥系统等成为新增长点,如2025年Q1"云南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提升工程——市县应急指挥中心改造建设项目"预算金额达9896万元,反映出基层数字化建设的旺盛需求。

行业信创方面,金融、电信等先行行业已从外围系统向一般业务系统甚至核心系统推进。以2025年1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据中心混合云服务"项目为例,预算金额达1.8亿元,涵盖信创服务器及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等核心基础设施,显示出行业信创正向深水区迈进。同时,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的信创进程也在加速,如医疗行业HIS系统、教育行业智慧校园平台等开始规模化替换。

产品能力方面,国产信创产品经历了从"可用"到"好用"的进化。早期产品主要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现在则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性能优化和生态完善。以操作系统为例,2024年《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显示,新增10款安全可靠等级为Ⅱ级的CPU和10款操作系统,表明国产基础软件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已达到较高水平。

2. 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

工业软件的发展正呈现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云计算、AI、大数据等技术为工业软件注入了新动能。2024年以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政策密集出台,为工业软件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政策支持。

研发设计类软件(如CAD、CAE)作为工业软件的"皇冠明珠",长期以来被国外厂商垄断。随着政策支持和企业研发投入加大,国产研发设计软件正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中望软件为例,其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47.06%,反映出市场对国产研发设计工具的认可度提升。根据规划,到2027年研发设计类工具普及率将超过90%,为国产软件提供了广阔空间。

生产控制类软件(如MES、PLC)在智能制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疫情后,远程协同、自动化生产需求激增,推动了这类软件的发展。2021年,宝信软件、中控技术等企业收入增速均超过40%,显示出下游需求的强劲增长。随着工业互联网推进,生产控制软件正从单机应用向云端协同演进,SaaS模式逐渐普及。

工业操作系统作为连接硬件设备和应用软件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明确提出更新80万台工业操作系统的目标,重点覆盖石化、航空等关键行业。这类系统正从单纯的设备控制向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预测性维护等智能化方向发展,与AI技术的结合愈发紧密。

3.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2024年以来,信创和工业软件领域的政策支持呈现出频率高、力度大、目标明确的特点。国家安全战略的提升为信创发展提供了顶层支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信创作为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获得增量资金支持。

信创政策从宏观指导转向专项支持,多地出台针对国产软硬件的专项补贴政策。如《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在卫星导航、芯片、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带头使用创新产品,发挥采购使用的主力军作用。这些政策将有效拉动信创产品的市场需求。

工业软件政策则更加注重量化目标和产业生态建设。《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不仅设定了200万套工业软件的替换目标,还配套了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等全环节提供支持。同时,产业联盟的建立加速了研发成果转化,促进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四、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 什么是信创产业?它的核心意义是什么?

A1: 信创产业,即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是指基于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构建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的全栈信息技术体系。其核心意义在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促进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国产化替代实现关键领域的技术自主可控。信创产业覆盖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全产业链,形成了"2+8+N"的应用体系,即党政两大领域先行,金融、电信等八大重点行业跟进,最终实现全行业覆盖。

Q2: 工业软件主要分为哪些类别?它们的市场占比如何?

A2: 工业软件主要分为四大类:嵌入式软件(如工业设备中的控制软件)、经营管理类(如ERP、SCM)、生产控制类(如MES、PLC)、研发设计类(如CAD、CAE)。根据最新数据,嵌入式软件市场份额最大,占比约57.4%;经营管理类和生产控制类各占约17%;研发设计类占比相对较小,约8.5%,但增长潜力最大,是国产替代的重点领域。

Q3: 当前信创招投标市场呈现怎样的特点?

A3: 2025年信创招投标市场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党政项目占比超60%,且向区县级下沉趋势明显;二是金融、电信等行业项目持续推进,医疗、教育等领域加速渗透;三是单项目规模较大,两千万级以上项目达44个,反映出信创建设进入规模化、深水区阶段。从内容看,政务云、数据中心、混合云等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投资重点。

Q4: 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的关系是什么?

A4: 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使能工具,贯穿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全生命周期。随着智能制造推进,工业软件正从单机应用向云端协同发展,与AI、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智能排产、预测性维护等高级功能。工信部规划提出,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将超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75%,这将极大促进工业软件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

相关深度报告

计算机行业动态报告:信创&工业软件板块复盘及发展趋势分析

计算机行业动态报告:信创&工业软件板块复盘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中信建投于2025年4月23日发布,共24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信创,工业软件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