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公用事业行业分析报告:火电稳量降本与水电蓄能双轮驱动,业绩增长超预期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跟踪:火电稳量降本+水电蓄能突出,业绩或再超预期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广发证券于2025年5月27日发布的报告《公用事业行业深度跟踪:火电稳量降本+水电蓄能突出,业绩或再超预期》,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2025年,中国公用事业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火电行业通过稳量降本策略实现盈利改善,水电企业则凭借突出的蓄能能力展现强劲业绩弹性。本报告基于最新行业数据,深度剖析了公用事业各子板块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重点解读了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7%、光伏装机大增45GW等关键指标背后的行业逻辑。报告显示,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火电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显著提升,水电企业的蓄能优势进一步凸显,风光新能源装机则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通过对行业核心数据的系统分析,本报告为读者提供了把握2025年公用事业行业发展脉络的全面视角。

关键词:公用事业、火电稳量降本、水电蓄能、光伏装机、电力市场化改革、用电量增长、业绩超预期

一、电力需求稳中有升,结构转型加速推进

2025年1-4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3.1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4月单月用电量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用电量分别增长13.8%、3.0%、9.0%和7.0%,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用电占比已升至34%,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向消费和服务业转型的长期趋势。二产用电增速虽环比有所下滑,但22-25年复合增速仍达5.8%,表明工业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健。

从发电结构看,行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1-4月全国规上口径发电量2.9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增速相对平稳。但电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4.1%,占比降至66%;水电增长2.2%;风电、光伏分别增长10.9%和19.5%,核电增长12.7%。特别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风光发电贡献了总发电量增长的144%,新能源已成为电力增量的主要来源。这种结构性变化反映出我国能源体系正在向清洁化、低碳化方向加速转型。

装机容量方面,截至2025年4月末,全国发电设备总装机达3487GW,同比增长15.9%。其中火电装机占比下降至41.7%,光伏装机占比大幅提升至28.5%,风电占比15.5%,水电占比12.6%,核电占比1.7%。1-4月新增装机141GW中,风光合计达125GW,占比近90%,显示出新能源在增量市场中的绝对主导地位。光伏装机在4月份单月新增45.2GW,年初至今累计新增104.9GW,远超市场预期,这与"136号文"政策带来的抢装效应密切相关。

二、火电盈利稳定性提升,水电蓄能优势凸显

火电行业在2025年展现出显著的盈利改善趋势,核心驱动力来自"稳量降本"策略的有效实施。最新数据显示,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已降至611元/吨,同比下跌273元/吨,且北方港口煤炭库存维持高位,为火电企业控制燃料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也为火电盈利模式带来根本性变化,容量电价和辅助服务收益逐步成为火电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平滑了业绩波动。行业数据显示,多家火电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已与容量电费和辅助服务收入基本匹配,盈利稳定性显著提升。在市值管理背景下,火电企业分红比例普遍提高,进一步增强了板块的投资吸引力。

水电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卓越的蓄能调节能力。尽管4月份全国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6.5%,但龙头水电站凭借前期蓄能优势仍保持良好发电态势。以长江电力为例,尽管4月发电量仅同比增长1.2%,但4月末蓄能量同比仍偏高67亿度,为后续发电提供了充足弹性。随着5月份长江流域电站进入消落期,预计水电企业将加大放水力度,发电量有望显著提升。这种"以丰补歉"的运营模式使水电企业在来水波动中仍能保持业绩稳定,凸显了其作为优质清洁能源的独特价值。

表:2025年1-4月主要电源发电量及增长情况

电源类型 发电量(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 占比变化(%)
火电 19800 -4.1 -2.4
水电 3012 +2.2 +0.3
风电 3814 +10.9 +1.2
光伏 1595 +19.5 +1.8
核电 1585 +12.7 +0.9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行业估值有望重塑

电力体制改革在2025年进入深水区,各地现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四川省最新发布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多电源参与、全电量优化、全水期运行"的市场体系,初期采用系统边际价机制,并计划在2027年实行分区电价。这种市场化改革正在重构电力行业的盈利模式和价值链条。从山东、广东等先行试点地区的运行情况看,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趋于合理,5月下旬山东电力现货日前加权平均价格在209-289元/兆瓦时区间波动,广东地区则在338-444元/兆瓦时之间,反映出市场机制正在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在改革推动下,公用事业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估值逻辑变革。传统上以成长性定价的新能源板块和以稳定性定价的水电板块,正在与火电板块共同走向"公用事业化"——即通过盈利稳定性提升、分红比例增加、ROE改善等途径实现估值重塑。数据显示,部分率先实施高比例分红的公用事业公司已实现估值初步跃迁,随着这一趋势得到市场更广泛认可,板块整体估值中枢有望持续提升。当前公用事业板块PE位于2010年以来29.9%分位,PB位于9.79%分位,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具备较大修复空间。

天然气市场方面,2025年呈现价格回落态势。5月下旬国内LNG到岸价为11.54美元/百万英热,较年初下降18.2%;LNG出厂价4469元/吨,较年初下降1.2%。国际市场上,欧洲TTF天然气价格较年初下降27.5%,美国NYMEX天然气期货价格下降9.56%。气价回落降低了燃气发电成本,也为城市燃气企业创造了更有利的运营环境。整体来看,2025年公用事业各子板块均呈现出结构性改善特征,在能源转型与市场化改革的双重推动下,行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2025年4月我国用电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A1:2025年4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用电分别增长13.8%、3.0%、9.0%和7.0%。最显著的变化是第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用电占比升至34%,反映出经济结构持续向消费和服务业转型的趋势。二产用电增速虽环比下滑,但22-25年复合增速仍达5.8%,工业用电基本面保持稳定。

Q2:当前火电行业盈利改善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A2:火电行业盈利改善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煤价持续走低,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同比下跌273元/吨,大幅降低燃料成本;二是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容量电价和辅助服务收益成为火电收入的稳定组成部分;三是企业加强成本管控,实施"稳量降本"策略。这三重因素共同推动了火电盈利能力的提升。

Q3:水电企业如何应对来水波动对发电量的影响?

A3:水电企业主要通过蓄能调节来平滑来水波动。以长江电力为例,尽管4月发电量仅增长1.2%,但通过前期蓄能,4月末蓄能量同比偏高67亿度,为后续发电储备了充足资源。这种"以丰补歉"的运营模式使水电企业在来水不均情况下仍能保持发电稳定性,体现了水电作为优质清洁能源的调节优势。

相关深度报告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跟踪:火电稳量降本+水电蓄能突出,业绩或再超预期

公用事业行业深度跟踪:火电稳量降本+水电蓄能突出,业绩或再超预期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广发证券于2025年5月27日发布,共23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公用事业,火电,水电蓄能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