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分析报告:CD38单抗全球销售额突破百亿美金,自免领域成新增长点

医药生物行业:CD38单抗:MM放异彩,开辟自免新蓝海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广发证券于2025年4月3日发布的报告《医药生物行业:CD38单抗:MM放异彩,开辟自免新蓝海》,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CD38单抗作为近年来医药生物领域的重要突破,已在多发性骨髓瘤(MM)等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卓越疗效,全球首款CD38单抗Daratumumab年销售额已突破百亿美金。随着研究的深入,CD38单抗的应用领域正从血液肿瘤快速扩展至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肾移植排斥、IgA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开辟了全新的治疗蓝海。本报告将深入分析CD38单抗的作用机制、当前市场格局、临床进展以及未来在自身免疫领域的巨大潜力,为读者呈现这一靶点药物的全景视角。

关键词:CD38单抗、多发性骨髓瘤、自身免疫疾病、Daratumumab、Felzartamab、Mezagitamab、靶向治疗、生物制剂、创新药研发

一、CD38单抗已成为血液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市场表现强劲

CD38是一种Ⅱ型跨膜糖蛋白,具有环化酶和水解酶活性,参与核苷酸代谢和钙离子信号调节。它在人体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尤其在免疫细胞如NK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研究表明,CD38的异常表达与许多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病和进展密切相关,使其成为重要的治疗靶点。

目前全球已有两款CD38单抗获批上市——强生公司的Daratumumab和赛诺菲的Isatuximab,主要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和免疫球蛋白轻链(AL)淀粉样变性。其中Daratumumab的表现尤为亮眼,自2015年首次获批以来,其适应症不断扩展,现已覆盖多发性骨髓瘤的一至四线治疗,并被纳入NCCN指南优先推荐。2024年,Daratumumab全球销售额达到116.7亿美元,仍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血液肿瘤领域的重磅炸弹药物。

CD38单抗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1)Fc依赖性免疫效应机制,包括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吞噬作用(ADCP)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2)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调节免疫微环境,清除免疫抑制细胞如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s)及B细胞(Bregs),同时增强T细胞、NK细胞等功能。这些多重作用机制使其在血液肿瘤治疗中表现出色。

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CD38单抗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DVrd方案(达雷妥尤单抗+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是首选;对于不适合移植的患者,则推荐DRd方案。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后线治疗中,Daratumumab联合泊马度胺和地塞米松(Dara-Pd)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到12.4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69%,完全缓解率(CR)达24.5%。

表:达雷妥尤单抗与Isatuximab后线治疗多发性骨髓瘤III期临床数据比较

参数 Daratumumab-Pd Isatuximab-Pd 对照组(Pd)
中位PFS(月) 12.4 11.5 6.5-6.9
ORR(%) 69 60.4 35.3-46
≥VGPR(%) 51 31.8 8.5-19.6
≥CR(%) 24.5 4.5 2-3.9
MRD阴性率(%) 9 5 0-2

除了多发性骨髓瘤,CD38单抗在AL淀粉样变性中也显示出显著疗效。ANDROMEDA研究表明,Daratumumab联合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Dara-VCd)治疗新确诊的AL淀粉样变性患者,5年生存率达7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7%。在器官缓解率方面,Dara-VCd组的心脏缓解率和肾脏缓解率均为对照组的两倍左右。

二、自身免疫疾病成为CD38单抗的新战场,临床进展迅速

基于CD38单抗对浆细胞的高效清除机制,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其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治疗潜力。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在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CD38单抗通过选择性耗竭病理性浆细胞,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干预疾病进程,这一独特机制使其在自身免疫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在肾移植排斥领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是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有限。Felzartamab作为首个在晚期AMR中显示明确疗效的CD38靶向药物,已获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II期临床数据显示,Felzartamab治疗24周时,82%的患者AMR得到缓解,而安慰剂组仅为20%。在病理评分和生物标志物方面,Felzartamab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虽然部分患者在52周时出现复发,提示可能需要持续治疗,但这一结果仍为AMR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膜性肾病(MN)是另一种CD38单抗展现潜力的自身免疫性肾脏疾病。Felzartamab在抗PLA2R抗体阳性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进行的Ib/IIa期研究(M-PLACE)显示,治疗6个月时,76.9%的患者抗PLA2R抗体水平下降,30.8%实现免疫学完全缓解。患者的蛋白尿显著减少,肾功能保持稳定。基于这些积极数据,Biogen已启动III期TRANSCEND试验,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

IgA肾病方面,CD38单抗通过靶向清除产生病理性IgA1的浆细胞,从源头上干预疾病进程。Felzartamab的II期IGNAZ研究显示,9剂治疗方案使患者的尿蛋白肌酐比(UPCR)在第6个月时较基线降低35%,而安慰剂组则增加9%。这种疗效持续至第15个月,UPCR进一步降低至38%。值得注意的是,治疗期间患者的IgA和gd-IgA1水平持续下降,且在停药后仍维持较低水平,显示出持久的药效学作用。

表:CD38单抗在主要自身免疫适应症中的临床进展

适应症 代表药物 研发企业 最高阶段 关键数据
肾移植排斥 Felzartamab Biogen/天境生物 III期 24周缓解率82% vs 20%
膜性肾病 Felzartamab Biogen/天境生物 III期 6个月时76.9%抗体下降
IgA肾病 Felzartamab Biogen/天境生物 II期 UPCR降低35%(6个月)
IgA肾病 Mezagitamab 武田 II期 UPCR降低55%
ITP Mezagitamab 武田 III期 16周时90% PR率
ITP CM313 康诺亚 II期 8周时95%应答率
SLE CM313 康诺亚 II期 早期数据积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领域,CD38单抗通过耗竭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浆细胞,展现出快速且持久的疗效。康诺亚的CM313在I/II期研究中,一周内即可起效,8周时95%的患者达到血小板计数≥50×10^9/L,中位持续缓解时间达23周。武田的Mezagitamab在IIb期研究中,高剂量组(600mg)16周时的部分缓解率(PR)达90%,完全缓解率达81.8%。两者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至中度的输注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方面,早期临床数据显示CD38单抗对难治性病例具有潜力。2023年《Nature Medicine》报道的一项研究中,Daratumumab单药治疗6例对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狼疮肾炎患者,3个月时5例获得缓解(3例完全缓解),12个月时蛋白尿从平均5.6g/24h显著下降至0.8g/24h。目前,CM313、SG301等CD38单抗已开展针对SLE的II/III期临床研究。

三、差异化创新成为竞争焦点,联合用药拓展治疗边界

随着更多CD38单抗进入临床开发,差异化创新成为各企业的战略重点。从作用机制看,不同CD38单抗在抗原结合表位、酶抑制活性和效应功能上存在差异:Isatuximab是唯一明确通过变构作用抑制CD38酶活性的单抗;Daratumumab的CDC和ADCP活性突出;CM313的诱导凋亡效率更高;Felzartamab和Mezagitamab则表现出对浆细胞的选择性耗竭。

这些差异化特性使得各产品在不同适应症中可能具有独特优势。例如,Isatuximab对基线肾功能受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显示出更好的疗效;Felzartamab在抗体介导的肾移植排斥中表现优异;Mezagitamab和CM313则在ITP中展现出快速持久的血小板提升效果。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是CD38单抗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在多发性骨髓瘤中,CD38单抗与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药物(如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的联合已成为标准方案。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更多创新组合,如CD38单抗与BCMA靶向疗法(包括CAR-T和双特异性抗体)的联用,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并克服耐药。在自身免疫领域,CD38单抗与传统免疫抑制剂或新型靶向药物的组合也值得关注。

未来,CD38单抗的研发将更加注重精准医疗方向。通过生物标志物筛选最可能获益的患者群体,优化给药方案(如皮下制剂的应用),以及开发下一代具有增强效应功能或减少副作用的新型CD38靶向药物,都将推动这一领域的持续进步。随着在血液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两大领域的深入拓展,CD38靶向治疗有望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

常见问题解答(FAQs)

CD38单抗目前主要获批治疗哪些疾病?

目前全球获批的两款CD38单抗(Daratumumab和Isatuximab)主要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和免疫球蛋白轻链(AL)淀粉样变性。Daratumumab已获批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一至四线治疗,并被纳入指南优先推荐;Isatuximab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CD38单抗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优势是什么?

CD38单抗能选择性耗竭产生自身抗体的浆细胞,从源头上减少致病性抗体的产生,这一机制不同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具有更高的靶向性。临床数据显示,在肾移植排斥、IgA肾病、ITP等疾病中,CD38单抗能实现快速且持久的缓解,同时保持相对良好的安全性。

CD38单抗的主要副作用有哪些?

CD38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输注相关反应,多发生在首次给药时,通常为轻度至中度。其他常见副作用包括感染(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血液学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同CD38单抗的副作用谱略有差异,但总体安全性可控。

CD38单抗在肾移植排斥中的疗效如何?

Felzartamab治疗肾移植患者晚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II期研究显示,24周时82%的患者得到缓解,而安慰剂组仅为20%。患者的微血管炎症评分、分子评分等指标也显著改善。虽然部分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出现复发,但这一结果仍为AMR治疗带来了重大突破。

CD38单抗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是什么?

CD38单抗通过清除产生病理性IgA1的浆细胞,减少半乳糖缺乏的IgA1(Gd-IgA1)及其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阻断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的沉积,减轻肾脏炎症和损伤。临床研究显示,CD38单抗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蛋白尿并稳定肾功能。

相关深度报告

医药生物行业:CD38单抗:MM放异彩,开辟自免新蓝海

医药生物行业:CD38单抗:MM放异彩,开辟自免新蓝海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广发证券于2025年4月3日发布,共25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医药生物,CD38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