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煤炭与消费用燃料行业研究报告:经济稳速与用电低速、煤炭高产与电厂去库的背离现象解析

煤炭与消费用燃料行业:如何看待经济稳速与用电低速、煤炭高产与电厂去库的背离?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长江证券于2025年4月21日发布的报告《煤炭与消费用燃料行业:如何看待经济稳速与用电低速、煤炭高产与电厂去库的背离?》,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2025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呈现出两组引人注目的"背离"现象:一方面GDP保持稳定增长而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明显放缓;另一方面原煤产量持续攀升但电厂库存却逆势下降。这种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背后,反映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转型的深刻变化。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转型、库存结构变化等多维度,深入分析这些现象的形成机制,并探讨其对煤炭与消费用燃料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最新行业数据的系统梳理,帮助读者把握行业脉搏,理解当前市场运行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煤炭行业、用电增速、电厂库存、产业结构转型、能源消费、动力煤、焦煤、经济稳增长、电力需求、库存结构

一、GDP稳增长与用电低速增长的背离:产业结构升级与气候因素的双重影响

2025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5%、5.9%和5.3%,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然而同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仅为2.5%,明显低于经济增速,这种背离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深入分析用电结构可以发现,第二产业用电增速仅为1.9%,居民用电增速也只有1.5%,成为拖累整体用电增长的主要因素。

产业结构升级是导致用电与经济增速背离的核心因素。从制造业内部结构看,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5%。这些新兴产业共同特点是能源利用效率高、单位产值耗电量低。相比之下,传统高耗能行业增速明显放缓,水泥和粗钢产量同比仅增长1.4%和0.6%。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经济总量增长但用电总量增速放缓"的现象。

从长期趋势看,新兴制造业及内需驱动行业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18年的26.01%提升至2024年的45.43%,而传统高耗能行业的贡献率则从31.49%下降至21.99%。这种结构性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正在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成为新常态。

气候因素对居民用电的影响不容忽视。2025年一季度居民用电增速仅为1.5%,明显低于历史同期水平,这主要受到暖冬天气的影响。冬季气温偏高导致采暖需求减少,直接影响了居民用电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气候因素的影响是暂时性的,随着气温回归正常水平,居民用电增速有望回升。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居民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的弹性关系也可能发生结构性变化。

表:2025年一季度各产业增长与用电增速对比

指标 GDP增速 用电量增速 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产业 +3.5% +8.7% 农业现代化推进,电力替代一次能源
第二产业 +5.9% +1.9% 新兴产业占比提升,传统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
第三产业 +5.3% +5.2% 数字经济和服务业持续发展
居民用电 - +1.5% 暖冬天气减少采暖需求

二、原煤产量高增与电厂库存下降的悖论:库存结构性转移与需求疲软的综合作用

2025年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同比增加9704万吨,增幅达8.1%,呈现出明显的供给宽松态势。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5省电厂库存较正常水平下降约2103万吨。这种"高产低储"现象背后反映了煤炭市场供需结构的深层次变化。

发电需求疲软是导致电厂去库的直接原因。受可再生能源装机加速和暖冬天气双重影响,火电发电量增速明显放缓。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火电发电量累计同比仅增长4.7%,而二十五年煤量均值同比下降4.6%。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抢装潮"对火电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加之暖冬减少了采暖用电需求,共同压制了电厂的煤炭采购意愿。这种需求端的收缩使得电厂在面对煤炭高产时依然选择主动去库存,以降低运营成本和资金占用。

库存结构性转移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深入分析煤炭库存数据可以发现,虽然电厂库存下降,但港口库存却呈现累积态势。CR动力煤库存中转地指数上升41点,而消费地指数下降4.6点,总库存指数上升19点。这表明煤炭库存并未消失,而是从消费端(电厂)向流通环节(港口)转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港口调出乏力、中间商囤货行为、物流成本变化等。此外,部分库存可能积压在坑口,导致实际流通量并未如产量数据显示的那样充裕。

进口缩减与原煤产销差异也影响了库存分布。2025年一季度煤炭累计销量同比仅增加3000万吨(+1.2%),明显小于8.1%的产量增速,这种产销差异说明部分新增产量并未进入有效流通环节。与此同时,煤炭进口量同比减少0.9%,进一步缓解了国内库存压力。进口煤的减少既与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有关,也反映了国内煤炭供给能力的提升。

表:2025年一季度煤炭产销存关键数据对比

指标 数值 同比变化 市场影响
原煤产量 +9704万吨 +8.1% 供给端保持宽松
电厂库存 -2103万吨 低于正常水平 反映需求疲软
港口库存 CR指数+41点 显著增加 库存结构转移
煤炭进口量 -0.9% 同比减少 缓解库存压力

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结构性调整与韧性并存

煤炭行业当前面临的"双重背离"现象,实际上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从长期来看,行业将呈现以下几方面发展趋势:

短期价格承压与长期结构优化并存。当前动力煤价格处于底部盘整状态,截至2025年4月18日,秦港5500大卡动力煤市场价为663元/吨,周环比下跌2元/吨。港口高库存环境下,煤价仍有下跌可能。但从行业运行周期看,煤价下跌的"二阶导"已经收窄,意味着下行速度放缓,市场逐渐接近阶段性底部。这种价格走势反映了供给宽松与需求疲软的基本面,也预示着行业可能即将进入新一轮平衡调整期。

焦煤市场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京津冀主焦煤价格维持在1380元/吨,周环比持平,表现出较强的价格韧性。这种分化走势说明,不同煤种的市场供需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焦煤价格相对稳定主要得益于几方面因素:一是关税政策调整影响了进口煤竞争力;二是钢厂虽然生产谨慎,但并未大规模减产;三是供给端存在一定扰动。未来焦煤市场走势将主要取决于内需刺激政策的出台时机和力度、钢厂提产的持续性以及供给端的波动情况。

行业转型加速推进。在"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纷纷探索转型路径,主要方向包括:一是向清洁高效利用转型,如发展煤化工、煤电联营等;二是向新能源领域拓展,如参与风电、光伏项目建设;三是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这种转型既是应对能源变革的必然选择,也为行业长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值得注意的是,转型过程中的资本开支增加和短期盈利压力,可能对部分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挑战。

区域供需格局持续调整。随着"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传统格局的巩固,以及进口煤来源的多元化,区域间的供需平衡关系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北方港口库存高企与部分南方地区供应偏紧并存,反映了物流体系仍有优化空间。此外,蒙煤、俄煤等进口渠道的变化,也对国内区域市场产生了差异化影响。这种区域格局的调整将持续影响煤炭价格的形成机制和企业的市场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为什么GDP增长与用电增速会出现背离?

A1:这种背离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升级,耗电量低的新兴制造业增速快于传统高耗能行业;二是暖冬天气导致居民用电增速超预期下滑。这种背离反映了经济结构向高质量方向转型的趋势。

Q2:原煤产量增加为何电厂库存反而下降?

A2:主要有三个原因:发电需求疲软压制采购意愿;库存从电厂向港口和坑口转移;原煤实际销量增速小于产量增速。这反映了库存的结构性变化而非总量减少。

Q3: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A3:主要风险包括:经济下行压力导致需求进一步走弱;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传统火电;进口政策变化影响供给格局;环保要求提高增加生产成本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行业短期运行和长期发展。

Q4:煤炭价格未来走势如何判断?

A4:短期来看,动力煤价格可能继续底部盘整,但下跌速度已放缓;焦煤价格则相对稳定,受政策影响较大。中长期价格走势将取决于供需平衡状况、能源政策导向以及行业转型进度。

Q5:煤炭行业的转型方向主要有哪些?

A5:主要转型方向包括:发展清洁煤技术,提高利用效率;拓展煤化工等高附加值领域;布局新能源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运营效率;探索碳捕集与封存等减排技术。

相关深度报告

煤炭与消费用燃料行业:如何看待经济稳速与用电低速、煤炭高产与电厂去库的背离?

煤炭与消费用燃料行业:如何看待经济稳速与用电低速、煤炭高产与电厂去库的背离?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长江证券于2025年4月21日发布,共17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煤炭,消费用燃料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