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震裕科技分析:精密制造龙头如何撬动人形机器人千亿市场

震裕科技(300953)震启新程,以精密制造谱人形机器人新篇章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广发证券于2025年4月17日发布的报告《震裕科技(300953)震启新程,以精密制造谱人形机器人新篇章》,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在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一家来自中国宁波的精密制造企业正悄然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震裕科技(300953),这家以精密级进冲压模具起家的隐形冠军,凭借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正从锂电池结构件供应商转型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重要参与者。本文将深入剖析震裕科技如何依托其精密制造基因,在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开拓人形机器人这一战略性新兴领域,揭示其从"工业之母"向"未来科技"跨越的发展路径与商业逻辑。

企业简介:从模具专家到机器人核心部件供应商的蜕变之路

在宁波这片制造业热土上,震裕科技的故事始于1994年。当时,这家专注于精密级进冲压模具研发生产的企业,可能未曾想到三十年后会成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关键供应商。作为中国模具行业的"隐形冠军",震裕科技打破了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多次荣获中国模具行业最高荣誉——"精模奖"一等奖,其产品精度达到惊人的0.002毫米,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1/40。

技术同源性是理解震裕科技跨界成功的关键。公司董事长蒋震林作为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带领团队将模具领域的精密制造技术延伸至电机铁芯、锂电池结构件领域,形成了"模具+结构件"的双轮驱动模式。2015年,公司成功打入宁德时代供应链,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2017-202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4%。而正是这种精密制造能力的积累,为震裕科技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埋下了伏笔。

2024年成为震裕科技的战略转折点。随着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速,公司敏锐捕捉到行星滚柱丝杠这一关键部件的市场机遇。令人惊讶的是,仅用一年时间,震裕科技便完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小批量生产的全过程,建成首条行星滚柱丝杠半自动产线,日产能达50套,并自主建设了丝杠综合测试实验室。这种快速产业化能力背后,是公司二十余年在精密制造领域积累的深厚功底——人形机器人所需的超精密加工工艺,与震裕科技模具业务中的生坯磨、慢走丝、型磨等核心工序具有显著的技术同源性。

震裕科技的转型不是简单的业务延伸,而是精密制造能力在新兴领域的价值重估。从特斯拉机器人公布的方案来看,单台人形机器人需要14个行星滚柱丝杠,而震裕科技不仅能够提供丝杠产品,还基于自身电机铁芯业务优势,开发出集成丝杠和电机的线性执行器模组。这种垂直整合能力使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供应链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精密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

核心业务分析:精密制造"铁三角"构筑业绩护城河

震裕科技的商业模式建立在精密制造"铁三角"基础之上——模具业务作为技术源泉,电机铁芯锂电池结构件作为规模支柱,三者相互协同,构成了公司稳健发展的基本盘。深入分析这三块业务的发展现状与竞争态势,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震裕科技如何从传统制造向高端装备跨越的内在逻辑。

模具业务:精密制造的技术源泉

作为公司的起家业务,震裕科技的精密级进冲压模具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部分指标甚至超越国际标准。数据显示,公司模具综合寿命达到1.5-2亿次,远超行业标准的1-1.5亿次;生产周期控制在30-120天,较行业平均缩短25%。这种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高毛利率,该业务长期保持在5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成为公司研发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

模具业务的战略价值不仅体现在财务指标上,更在于其为公司构筑的技术壁垒。电机铁芯级进模是震裕科技的拳头产品,其构造复杂程度令人惊叹——由上干个零部件、多个工位组成,用于生产微特电机的核心部件。随着家电高效节能化和汽车电气化趋势加速,对电机性能要求不断提高,震裕科技的模具业务持续受益于这一产业升级过程。2023年,虽然模具业务仅占公司总收入的5.21%,但贡献了超过20%的毛利,其"技术孵化器"的角色愈发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震裕科技的模具业务并非停滞不前。公司积极将模具技术应用于新兴领域,如开发用于动力锂电池的结构件级进模系列。这种技术迁移能力为公司后续拓展锂电池结构件业务奠定了基础,也预示了其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领域的拓展潜力。从2017年到2023年,模具业务收入从1.71亿元稳步增长至3.1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0.7%,展现出传统业务在产业升级中的持久生命力。

电机铁芯与锂电池结构件:规模与增长的双引擎

如果说模具业务是震裕科技的技术"心脏",那么电机铁芯和锂电池结构件则是推动公司规模扩张的"双翼"。电机铁芯业务自2013年起步以来,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2017-2023年收入从1.02亿元飙升至17.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0%。这块业务成功的关键在于公司抓住了汽车电气化的历史机遇,客户名单包括北美某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小米、理想、蔚来等头部厂商。

震裕科技电机铁芯业务的竞争优势源于其独特的工艺创新。公司在国内首创模内回弹补偿工艺,开发出具有明显成本优势的产品,满足了汽车电机对高效率、低损耗的严苛要求。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公司电机铁芯产品广泛应用于驱动电机、转向助力电机、空调压缩机等关键部位,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尽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该业务毛利率稳定在16%左右,展现了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业务则是震裕科技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板块。自2015年成立锂电池事业部以来,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同时拓展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优质客户,实现了惊人的规模扩张——从2017年的1996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2.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4%。这块业务的战略意义在于,它使震裕科技完成了从"模具专家"向"规模制造商"的转型,2023年结构件业务合计占比达82.69%,成为公司绝对的收入主力。

表:震裕科技三大业务板块发展对比(2017-2023)

业务板块 2017年收入(亿元) 2023年收入(亿元) CAGR 2023年毛利率
模具业务 1.71 3.13 10.7% 48.9%
电机铁芯 1.02 17.11 60% 16.4%
锂电池结构件 0.20 32.66 134% 8.6%

2024年,震裕科技的精密结构件业务迎来盈利拐点。通过提升自动化水平(六代线覆盖率提高)、优化客户结构(拓展储能电池市场)和改善生产工艺(引入视觉检测系统),公司锂电池结构件毛利率从2023年的8.6%回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12.04%,带动整体盈利能力显著改善。这种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为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提供了更为稳健的财务基础。

人形机器人布局:精密制造能力的价值重估

当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押注人形机器人这一未来产业时,震裕科技凭借其在精密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迅速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公司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研发行星滚柱丝杠,仅用一年时间便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小批量生产的跨越,这种产业化速度的背后,是公司对精密制造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技术同源性的有效利用。

行星滚柱丝杠:技术壁垒与市场机遇

行星滚柱丝杠作为人形机器人线性关节的核心部件,技术门槛极高。与传统滚珠丝杠相比,行星滚柱丝杠通过在主轴周围布置多个行星螺纹滚柱,使接触面和受力面大幅增加,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传动精度。根据行业数据,行星滚柱丝杠的传动效率可达90%(理想状态下),精度达到0.01mm/315mm,特别适合人形机器人对紧凑空间内高精度传动的苛刻要求。

震裕科技切入这一领域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公司模具业务中积累的超精密加工能力(精度达0.002mm)与丝杠生产所需的车削、磨削、热处理等工艺高度同源。更关键的是,震裕科技自主掌握了材料热加工的核心工艺,这是国产丝杠性能赶超进口产品的关键所在。公司招股书显示,其在模具钢热处理方面拥有多项专利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材料组织成分,这为丝杠产品的寿命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市场格局方面,全球滚柱丝杠市场长期被少数国际巨头垄断。2021年数据显示,瑞士的Rollvis、GSA和瑞典的Ewellix三家市占率合计达66%,中国厂商如南京工艺、济宁博特等仅占16%份额。震裕科技的加入,有望改变这一格局。根据公司披露,其已建成首条行星滚柱丝杠半自动产线,日产能达50套,并计划在2025年内建设全自动生产线,这将显著提升产品一致性和量产能力。目前公司产品已通过下游多家机器人厂商的性能测试,并实现小批量销售。

从部件到模组:垂直整合创造新价值

震裕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并未止步于单一部件。基于电机铁芯业务的客户资源和技术积累,公司开发出了集成丝杠和电机的线性执行器模组,这代表了更高层次的系统集成能力。从特斯拉机器人设计方案来看,单台人形机器人需要14个线性执行器,价值量占比可达30%以上,市场空间更为可观。

公司在执行器领域的进展令人瞩目。2025年3月的投资者活动记录表显示,震裕科技已自主设计研发多款线性执行器产品,并向国内外多家客户送样。这种从"零部件"到"功能模组"的升级,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增强了客户黏性,为公司带来了更为稳定的长期收入来源。

灵巧手精密零部件是震裕科技机器人布局的另一亮点。公司与客户联合开发的微型丝杠产品已完成送样,涡轮蜗杆已获得国内外客户小批量订单。从特斯拉Gen3灵巧手的设计演变来看,微型丝杠可能成为下一代灵巧手的核心传动方案,这为震裕科技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公司电机铁芯业务积累的微特电机经验,与微型丝杠形成协同效应,使其在机器人灵巧手领域具备独特优势。

表:震裕科技人形机器人业务进展(截至2025年4月)

产品类别 技术进展 产业化状态 竞争优势
行星滚柱丝杠 具备设计、生产及检测全套工艺,导程精度覆盖C3/C5 已建成半自动产线,日产能50套 精密加工同源技术,材料热处理专长
线性执行器 整合自产丝杠与电机铁芯资源,开发多款产品 已向多位客户送样 机电一体化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灵巧手精密零部件 联合客户开发微型丝杠;涡轮蜗杆产品 微型丝杠送样;涡轮蜗杆获小批量订单 微型化加工技术,与电机业务的协同效应

震裕科技的战略眼光还体现在其研发投入方向上。公司2023年研发费用达2.53亿元,较2017年的1378万元增长近20倍,这些投入主要集中于精密制造工艺的升级和新产品开发。公司专门成立子公司马丁机器人,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执行机构等领域,显示出其将人形机器人作为战略业务的决心。随着特斯拉、宇树科技、Figure等企业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震裕科技的前瞻布局有望进入收获期。

常见问题解答(FAQs)

Q1:震裕科技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

A1:震裕科技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密级进冲压模具领域的技术积累,产品精度达0.002m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从模具到结构件的垂直整合能力,能够将精密制造技术延伸至下游应用;三是快速产业化能力,如行星滚柱丝杠从研发到量产仅用一年时间。这些优势使公司在传统业务保持竞争力的同时,能够快速切入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Q2:为什么震裕科技能够快速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A2:震裕科技能够快速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主要得益于"技术同源性"。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行星滚柱丝杠所需的超精密加工工艺,与公司模具业务中的生坯磨、慢走丝、型磨等工序高度相似。公司在材料热处理、精密加工等基础工艺上的积累,使其不需要从零开始研发,而是能够将现有技术迁移到新领域,大大缩短了产业化周期。

Q3:震裕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具体布局有哪些?

A3:震裕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布局了三大类产品:一是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已建立覆盖100N到1200N推力的产品系列;二是线性执行器,整合了自产丝杠和电机资源;三是灵巧手精密零部件,包括微型丝杠和涡轮蜗杆。目前行星滚柱丝杠已实现小批量销售,线性执行器已向多家客户送样,涡轮蜗杆获得小批量订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矩阵。

Q4:震裕科技的传统业务与机器人业务有何协同效应?

A4:震裕科技的传统业务与机器人业务存在多重协同效应:一是技术协同,模具业务的精密加工技术可直接应用于机器人零部件生产;二是客户协同,电机铁芯业务积累的汽车客户资源与机器人潜在客户高度重叠;三是生产协同,结构件业务的大规模制造经验可助力机器人零部件的产业化。这种协同效应降低了公司拓展新领域的风险和成本。

Q5:如何看待震裕科技未来的发展前景?

A5:震裕科技正处于从传统精密制造向高端智能装备转型的关键期。短期来看,锂电池结构件业务盈利改善和电机铁芯业务稳定增长将提供业绩支撑;中长期来看,人形机器人业务的突破有望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公司技术迁移能力和快速产业化经验是其应对行业变革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但也需关注行业竞争加剧和新产品开发风险。

相关深度报告

震裕科技(300953)震启新程,以精密制造谱人形机器人新篇章

震裕科技(300953)震启新程,以精密制造谱人形机器人新篇章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广发证券于2025年4月17日发布,共27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震裕科技,300953,精密制造,人形机器人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