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如何引领碳中和?性价比成新驱动力

迈为股份研究报告:在HJT道路上狂奔,泛半导体平台渐成形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广发证券于2024年10月14日发布的报告《迈为股份研究报告:在HJT道路上狂奔,泛半导体平台渐成形》,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光伏行业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已逐渐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之一。本文将探讨光伏行业的发展现状、技术进步、成本变化以及政策影响,分析光伏行业如何从政策驱动转向性价比驱动,以及这一转变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光伏行业、碳中和、政策驱动、性价比驱动、技术进步、成本下降

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光伏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是一部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的历史。从最初的高成本、低效率到现在的低成本、高效率,光伏技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6年PERC单晶硅电池和PERC多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差距在1.5%左右,到了2023年两者的差距已经拉到2%。这一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光伏发电的效率,也降低了单位电力成本,使得光伏发电更具竞争力。

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在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以硅片环节为例,单晶凭借连续直拉法、金刚线切割等一系列的技术升级实现大幅度的降本增效。2015年,隆基绿能推行RCZ和金刚线切割工艺,单晶硅片性价比大幅提高。随着单晶产品高效率的优势显现,单晶硅片市占率逐年上升,成为主流技术。根据CPIA的数据,2023年,我国单晶硅片市占率已超过99%。

电池片价格的大幅下降也是光伏发电性价比上升的重要因素。2019年,隆基和中环分别推出M6和M12大尺寸硅片。根据iFind数据,我国单晶硅电池片出厂均价从2016年12月的1.70元降至2021年2月的0.83元,单晶硅电池片价格和度电成本大幅下降,带动了光伏度电成本的大幅下降,行业进入性价比驱动的良性发展状态。

政策驱动向性价比驱动的转变

光伏行业的发展初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补贴政策。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的性价比逐渐凸显,行业开始从政策驱动转向性价比驱动。这一转变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体现,尤其是在中国,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从海外驱动到国内“政策”驱动再到技术驱动的过程。2018年以前,光伏行业一直以海外/国内的“补贴”为驱动因素,行业周期性波动主要受各种的“补贴”政策驱动。2019年至今,行业退补之后,光伏发电性价比凸显,中国光伏行业进入性价比驱动与技术驱动时期,技术/成本成为各家的主要竞争力。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和发电效率的不断提升。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375GW,同比增长约30%;但是光伏组件总产能达到1034GW,同比增长64.7%,供需格局扭转迹象明显。这一供需格局的变化,使得光伏发电的性价比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碳中和目标下的光伏行业机遇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应对措施的加强,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光伏行业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全球各国陆续提出“碳中和”减排目标,2020年以后可再生能源需求再增加,光伏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

特别是在欧洲,由于俄乌战争导致欧洲天然气能源价格暴涨,欧洲对光伏发电需求快速上升,且对价格容忍度高。因此,2022年,中国光伏产业链产能与价格同时强劲反弹。这一事件不仅短期内推动了光伏行业的发展,也从长远来看,提高了光伏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在全球范围内,光伏行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的经济性逐渐凸显,这将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的发展,使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总结

光伏行业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力量,正经历着从政策驱动向性价比驱动的转变。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使得光伏发电更具竞争力,而全球对碳中和的追求为光伏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光伏发电性价比的进一步提升,光伏行业有望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应对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深度报告

迈为股份研究报告:在HJT道路上狂奔,泛半导体平台渐成形

迈为股份研究报告:在HJT道路上狂奔,泛半导体平台渐成形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广发证券于2024年10月14日发布,共51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迈为股份,HJT,泛半导体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