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制菜行业潜力何在:菜系复杂度高,预制菜品类仍待开发

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新规重构行业标准,再看市场格局演化
本篇文章的部分核心观点、图表及数据,出自华鑫证券于2024年10月14日发布的报告《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新规重构行业标准,再看市场格局演化》,如需获得原文,请前往文末下载。

预制菜行业,作为食品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中国,这一行业更是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预制菜,顾名思义,是指经过预先加工、包装,消费者只需简单加热或烹饪即可食用的便捷食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消费者对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预制菜以其省时、省力的特点,逐渐成为家庭和餐饮业的新宠。中国作为一个饮食文化大国,拥有丰富的菜系和多样的口味,这为预制菜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预制菜、菜系复杂度、品类开发、市场潜力、食品工业化

中国菜系的多样性与预制菜的挑战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地域广阔带来的是八大菜系的丰富多样,每一种菜系都有其独特的烹饪技法和风味。这种复杂度对于预制菜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多样化的菜系为预制菜提供了丰富的品类选择,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如何保持菜品的原有风味,同时实现规模化生产,是预制菜行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预制菜在保持菜品原有风味的同时,需要考虑原料的采购、加工、储存和运输等多个环节。中国菜系的复杂性要求预制菜企业在原料选择上更加精细,加工工艺上更加专业,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例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鲁菜的酱香,这些风味特点在预制菜的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充分体现。此外,预制菜企业还需要不断研发新的菜品,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新需求。

预制菜品类开发的市场潜力

尽管中国预制菜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2019-2022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19%,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4757亿元。然而,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预制菜的渗透率仅为10%-1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这一数据表明,中国预制菜行业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预制菜品类的开发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便捷生活的追求,还能推动食品工业化的进程。随着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的关注日益增加,预制菜企业需要开发出更多符合健康理念的菜品。例如,低脂、低盐、高蛋白质的菜品,或是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素食菜品,这些都是未来预制菜品类开发的重要方向。

随着“宅经济”的兴起,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家庭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冷冻食品,而是希望有更多的选择,如即食、即热、即烹等多种类型的预制菜。这要求预制菜企业在产品线上进行多元化布局,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创新与品类开发的结合

技术创新是推动预制菜品类开发的关键因素。在保持菜品原有风味的同时,预制菜企业需要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如真空冷冻干燥、高压杀菌等,来提高产品的保质期和安全性。同时,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技术创新还体现在对新原料的开发和利用上。随着植物基食品的兴起,预制菜企业可以开发以植物蛋白为原料的菜品,满足素食者和环保意识较强的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发酵技术,可以开发出新的调味品和食品原料,为预制菜的品类开发提供更多可能性。

在品类开发的过程中,预制菜企业还需要关注消费者的变化趋势。通过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消费习惯和健康需求,从而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预制菜产品。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以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

总结

中国预制菜行业在菜系复杂度高的背景下,面临着品类开发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预制菜行业有望开发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品类,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预制菜企业需要在保持菜品原有风味的同时,注重健康、营养和便捷性,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调研,预制菜行业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深度报告

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新规重构行业标准,再看市场格局演化

预制菜行业深度报告:新规重构行业标准,再看市场格局演化

报告介绍:本报告由华鑫证券于2024年10月14日发布,共30页,本报告包含了关于预制菜的详细内容,欢迎下载PDF完整版。